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AR、VR技术走进文化遗产

时间:2024-05-07

2017年5月,“‘看见圆明园”数字体验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该展览借助圆明园数字复原成果,选取圆明园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方壶胜境、西洋楼等26个景区,通过“园居理政”“畅襟仙境”“西风东纳”三大主题,多角度复现“万园之园”的恢弘景色,并通过实体搭建与AR、VR等多种虚拟体验相结合,使观众在展厅中便可看到“再现”的历史场景,获得沉浸式的虚拟游览。

AR、VR技术实现了场景的自动识别、复原,将景区内容通过视觉、听觉技术全方位展现,让游客产生“古今穿越”之感。如今,文博类的AR卡片已出现在不少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中,如半坡博物馆AR卡片、兵马俑AR卡片、恭王府AR卡片、圆明园AR卡片等。用手机扫描这些AR卡片,即可在手机屏幕中获取文物的三维模型,以及附加的声音、文字和特效等,生动展示馆藏文物,同时可以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自己收藏或向小伙伴们展示,近距离地观摩与研究文物。

解读1 科技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承,生生不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完全可以为传统文化所用,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将AR、VR技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既不伤害文物,又为观众带来精度高、交互性强的文化遗产展示,使冰冷的藏品以鲜活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化解了文物保护与展示的矛盾。AR(增強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以其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的特点,给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为体验者带来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解读2 文化传承应突破陈旧观念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获得复兴和繁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