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哲学专业就业率高说明了啥

时间:2024-05-07

张二木

据某教育网站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自2010年到2015年,在硕士研究生各学科(不含艺术学科)中,哲学招生人数不及1万,仅是工学招生人数的零头。然而,近期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6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在北京地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中,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最高。

在流行的观念里,文史哲被视作冷门学科。但是,作为一个在中文系读了4年本科,且还要读两年研究生的人,我始终觉得就读这个专业三生有幸。与文字交游,拓宽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夕阳西下之际,文学的力量带人看见王维眼里的浑圆落日,让人体会瘦马边马致远的肝肠寸断。通过文字,能看到所有的人世,看到不存在的幻梦,也能听到沉默里的回声。

文史哲报考人数比理工科少,有社会需求量的因素。文史哲专业不论是从就业面还是平均工资待遇,都处于弱势的地位,所以选择这些专业的人数必然较少。这不能全怪社会和人的功利。

很多人对文史哲学科有一种偏见,觉得学中文就要当作家,学哲学就要成为思想家,学史学就要谱写历史。若真是这样,学习这些专业自然出路狭窄。

对基础学科的需求,应渗透到各个领域和方向,既为大师提供土壤,也能协助建构社会整体人文环境。虽然艺术家和思想家不多,但是每个行业都需要艺术与思想之光。这样的社会环境已经离我们不远,哲学专业的高就业率就是苗头。

很多父母希望子女选择就业机会更多的学科。这或许和那一代人所经历的物质匮乏时代有关,他们需要丰富的物質来保证内心的安全感。在我们这代人为人父母时,状况多少会有改观。我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希望孩子将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路。

文史哲的相关工作,可谓润物无声,回报周期漫长,这也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让真正热爱的人留下来。作出这种选择,也许不会那么快就看到花和果,也暂时不会有什么名利回报,但能找到根深叶茂的踏实感和成就感。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1月11日)

考生在积累材料时要关注一些社会时事类的素材,不要只注重人物素材。对事件素材考生要有意识地收集整理,这是考生形成自己的思维与拓宽视野的好方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