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热点引入】
2016年2月14日晚,“‘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此次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有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他们当中既有屠呦呦、阎肃、郎平等知名度高的重量级人物,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但他们都是让我们心生敬仰的人物,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的感动,是精神上的升华。
吴锦泉: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
【获奖名片】高节卓不群
【事迹介绍】
磨一把刀,需要挥动300多次手,磨一次收一元钱;挣1000元,要挥动30多万次手臂!磨刀,是86岁的吴锦泉老人唯一的经济来源。然而,20多年来,他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捐给了灾区、残疾儿童及需要帮助的人。“我希望能活到90岁,磨刀磨到90岁,捐款捐到90岁。”老人的话质朴却掷地有声。
2008年,当从收音机里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他毫不犹豫地将积攒的1000元钱交给了红十字会。那些钱,有大大小小的硬币,有又旧又褶的纸币,都是老人磨刀挣下的血汗钱。
老人家中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收音机,平日吃的是自种的蔬菜,一年到头几乎不买肉,出去捐钱时才穿的黑裤子已经穿了39年。
2013年,当老人得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他将两年来磨刀所存的积蓄捐献给雅安地震灾区,其中1元硬币1715枚,5角硬币501枚,1角硬币7枚,共计1966.2元。
自2008年以来,他已累计捐款37148.4元。和许多慈善家比起来,他捐的钱不多,但和他自己的生活比起来,他捐的太多!
颁奖辞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适用话题
爱心、奉献、高尚、无私、平凡与伟大
张宝艳、秦艳友:
帮助“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夫妇
【获奖名片】阳春布德泽
【事迹介绍】
在“宝贝回家”的网站上,登记着4万名丢失孩子的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坠入黑暗深渊的家庭。这个全国首家免费寻子网站的创始人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亲身体会过丢失孩子痛不欲生的感受,“天塌了的感觉,我边找边哭,想着要是孩子找不到了,我怎么去死。”张宝艳回忆道。
虽然孩子找到了,但是她开始关注儿童走失的信息,一看到寻子启事,她就打电话去安慰丢失孩子的家长。2007年,丈夫秦艳友提议建一个网站来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于是夫妇俩自费创建了“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网站管理。“我们做过一次寻亲会,摄像机的镜头到哪,这些家长就拿着寻子海报,跟着摄像机跑,分不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水还是泪水。看到家长对寻子的渴望,我就想,我应该坚持下去。”张宝艳流着泪说。从贵州到四川打工的彭辉夫妇,在4岁儿子彭昊被拐后,将寻子贴发在网站上。张宝艳看到后,每天早起晚睡,与志愿者讨论每一个线索,并安排相关志愿者跟进寻找。21天后,小彭昊从新疆被解救回父母身边。“感觉在你的网站登记信息后,我的孩子就在回来的路上了。”一位家长对她说。在张宝艳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他们的许多建议被公安部采纳,建立了全国联网的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由过去公安机关接报儿童失踪案件24小时内不立案,改为接案后立即立案侦破。现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已有16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8年来,志愿者帮助1323名孩子找到了他们的亲人。
颁奖辞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适用话题
公益、善良、高尚、爱心、奉献
郎平:重夺世界杯的女排主教练
【获奖名片】雄心志四海
【事迹介绍】
2015年9月6日,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对战最后一个对手———东道主日本队。面对经验老到的对手和疯狂的主场球迷,年轻的女排姑娘们打出了血性,3∶1力克日本队夺得冠军,时隔11年。中國女排再次站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胜利的时刻,郎平百感交集。赛后接受采访时,她眼噙泪花:“我的老教练袁指导也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说作为强者应面对各种困难。”时间再回到2013年4月15日,在新一届国家女排主教练竞聘会上,郎平出现在公众面前,成为4个竞聘者之一。此时,正是中国女排最困难的阶段。对郎平来说,这也是最艰难的一次抉择。“做出这个决定非常不容易,是我执教生涯中最纠结的一次,主要考虑自己的身体能否承受这种工作量。”郎平说。多年的职业生涯、超负荷的训练量,给郎平的身体造成严重伤病,膝盖清理手术做过7次,双胯各做过一次手术,颈椎做过手术……医生说这些伤病会伴随她一辈子。2013年4月25日,众望所归的郎平重掌女排帅印。尽管已经53岁了,但是一到训练场上,郎平还是原来那个劳心劳力的郎平,每堂训练课下来,不是膝盖肿了,就是腰动不了了。仅仅两年多,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分、能吃苦的90后小将脱颖而出,中国女排逐渐走出困境,重新走向巅峰。顽强拼搏、永不放弃,昔日郎平与老女排创造“五连冠”奇迹的拼搏精神,仍在激励着今天的女排姑娘。
颁奖辞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燃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适用话题
爱国、信念、意志、顽强、心态、逆风飞翔
屠呦呦:中国首位
获诺贝尔科学奖的本土科学家
【获奖名片】春草鹿呦呦
【事迹介绍】
上世纪60年代,原有抗疟药逐渐失效,国际上迫切寻找新型抗疟药。美、英、法等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项目课题组组长,负责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整个项目由全国60多家科研机构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各个专业协作组共同负责。“时代赋予我这个责任,我一定要努力把它做成功。”屠呦呦下定了决心。没有尖端的科研设备,也没有雄厚的经费,屠呦呦等中国科研人员就这样和世界强国的研究团队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1969年1月到4月间,屠呦呦汇集了内服、外用,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方药。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1971年,她的工作重点集中到了青蒿上,但是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她:在中药典籍中多次提到对疟疾有特效的青蒿,实验效果却并不理想。屠呦呦回到古代文献中寻找答案。一天,她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读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使她意识到温度是保留青蒿有效成分的关键,她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1971年10月4日,改进提取方法后的191号样品进入了实验程序,3天后的结果显示,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在历经3年、190多个样品、380多次实验并亲身试药的艰难探索后,新一代抗疟药物终于诞生,它的名字叫——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今天,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奉献的青蒿素类抗疟药物,正在拯救更多的生命。据世卫组织统计,自2000年起,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等防治措施,避免了620万人死于疟疾。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颁奖辞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适用话题
圆梦人、面对挫折、不怕失败、科学精神、成功的背后
阎肃:琴弦上的放歌者
【获奖名片】弦歌感人肠
【事迹介绍】
2016年2月12日3时7分,深受人们喜爱的阎肃先生告别了世界,享年86岁,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时间回到五个月前的2015年9月3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隆重举行,作为晚会首席顾问和首席策划,85岁高龄的阎肃和大家一起已经连续工作了几个月。晚会结束后,疲憊的阎肃回到家中,突感身体不适,被连夜送到医院抢救。几个月来,老人陷入深深昏迷,只有《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熟悉的旋律可以唤起他的心绪反应,有时,他的眼里还会有泪花。是啊,部队和艺术创作正是老人心中最割舍不下的牵挂!1962年,阎肃开始创作歌剧《江姐》,他多次去歌乐山渣滓洞,在牢房里体验生活。经过两年多的反复修改、排演,1964年9月歌剧《江姐》正式公演,场场爆满,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阎肃曾说过,“我就是一个兵,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努力做事。”有一年,他到西藏体验生活,坐在大卡车里冒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从西宁到唐古拉走了18天,在5800米海拔的一个哨所,亲身体验了哨所官兵们所处的极端恶劣环境。阎肃打心眼里崇敬这些可爱的战士,后来他把这种情感写入了《雪域风云》剧本。“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干什么的?为战士们服务的,战士们喜欢,那就对了!”阎肃这番话,铿锵有力。几十年来,阎肃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创作百余首军歌。他的许多歌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写的,是基层的官兵让他有了灵感。他发自肺腑地说:“文艺为了人民,文艺需要人民,文艺依靠人民,文艺从人民当中诞生出来,反过来得回馈人民。”《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65年来,阎肃创作了太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每年此时,阎肃作为“感动中国”的推选委员,都会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写下推荐评语,每篇评语都是用心之作。而今天,他终于在这里,接受人们为他写的评语以及深深敬意……
颁奖辞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适用话题
热爱、态度、敬业、德艺双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