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能源动力类课程思政建设与探索——以“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课程为例

时间:2024-05-07

王 帅,刘国栋,何玉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加强高等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下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如何将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是高校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课程思政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与落实,为我国科技与国防输送更多人才的同时,引导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作为能源动力类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和界面传递理论为基础,以气液两相介质的流动与传热过程为对象,广泛应用于热能动力、反应堆工程、化学工程、新能源工程等领域,属于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由于该课程不仅涉及到传统能源的利用,也涉及到新能源的开发,将该门课程与国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兼顾到能源领域中碳中和及二氧化碳减排等问题,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又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芯片散热等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担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和责任。本文围绕“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课程,结合课程思政元素,从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考核方式的发展多方面展开论述,通过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育人协同,以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挑战性

(一)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性不足

我国高校课堂的思政教育由来已久,但是这些思政课程通常都是作为一门单独学科来进行教授。有别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教育,目的是为了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形成合力,协同发展。尽管显性教育会更直接、更清晰地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但由于形式过于单一,冗长的论述过于生硬,导致学生接受度并不高,尽管也会结合案例的分析,但是由于过于理论,不免会让学生出现懈怠、开小差等情绪。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又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目的,这也是近年来大多思政工作者关注的要点和核心。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自身加强对思想意识的培养和思政教育的重视,通过不断的实践,改进完善教学内容与方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体系,而对于学生来说,身体力行无疑是更能让学生接受、认知也更加深刻的一种手段,调整教学结构,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价值观融入实践,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培养[2]。

(二)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

教学目标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本,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每个年级或者年代的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标签,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应该以偏概全地将课本知识进行单一的传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品质,这些都是书本知识之外让学生能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对于有些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学目标应该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像哲学里面讲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比如在火电厂发电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发电效率问题,还应该从环保、经济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因此,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以内容为载体,能力培养为导向,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为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辩证思维,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不断成长,终生受益,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的目的。

二、能源动力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建设要点

(一)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注重课程与当前时事的结合。嵌入国内外时事,抓住当代大学生关心的要点,丰富课程中思政素材的时效性。例如引入疫情背后的科技力量和大国担当等热点问题,结合其中涉及到的气液两相流的相关知识对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病毒如何通过飞沫从空气中传播,戴口罩为何能降低传播风险等,讲授课程知识点的同时,融合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刻苦求学,扎根人民,为国家作出贡献。

注重课程与职业素养的结合。核能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能源力量,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核安全问题也是核能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在核能转化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介绍知识的同时,从核安全问题角度引申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树立起国家安全理念,让学生对操作规范、法律法规等有所认知,培养危机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科技兴国的责任感[3]。

注重课程与科学史的结合。学科发展是一个精益求精、耐心专注的过程,过程是反复试错、繁琐艰难的,势必会经历一个类似于螺旋线一样不断探索、创新、瓶颈和突破的阶段,只有那些意志坚定的人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学科发展历程讲述中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创新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从中感悟追求科学真理的敬业精神,激励学生传承和弘扬前辈们优秀文化,树立“四个自信”,努力实现自我价值。通过选取学科中典型事例或院士、著名学者等模范代表,如讲述工程热物理学科陈学俊院士等的“西迁精神”,哈工大八百壮士事迹等,鼓励学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注重课程与当前科技发展前沿态势的结合。立足于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例如本课程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中的很多问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加当前科研热点问题和学术前沿知识的介绍,大学作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的重要纽带,要充分发挥好其衔接作用,提高学生更快地适应和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力量取得的重大变革,如何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将前沿领域知识为我所用,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行业领域,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从对知识的认知提升到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攻克难题的高度,培养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和正确的职业观。该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具体计划如表1所示。

表1 “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表

(二)教学模式的互动性

以案例分析引导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是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案例中,融入思政元素,使得学生的记忆点更加深刻。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哈工大八百壮士等优秀事迹进行思想引领,以短视频、动画等多种教学模式,拓展案例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案例教学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和感知到国家之所以能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无数科研人员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默默奉献。在建国之初,留学在外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惧艰难险阻,突破国外的重重阻力,放弃国外的优渥待遇,毅然归国参加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之中,为国家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针对教学对应的章节内容,向学生介绍在本学科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以此培养学生对专业和课程的认同感,激励其继承前辈们踏实肯干和无私奉献的大国工匠精神。

当今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充分发挥微信平台、QQ群等,搭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线上教学平台,通过课后分享与讨论,构建多渠道、多角度的学习平台。在学习平台上围绕课程内容定期提出讨论的主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归纳,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使讨论逐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将唯物辩证法引入到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发布主题中适当地嵌入课程思政知识,提升课程内涵性,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案例,做到教学相长,增加学生的参与度[4]。

以项目推动产学研理念。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学习环节,将与课程相关的热点和前沿科学问题融入项目大作业,例如气液两相流在当前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以项目为驱动,通过专题作业布置,完成从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了解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撰写专题报告并进行汇报,打造导学—自学—互学—群学全方位学习模式[4],帮助学生对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一些“卡脖子”的瓶颈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工程学科是基于实践建立的,实践是工程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基于科研项目,利用实践平台、模拟仿真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项目中能切身地感知行业的需求,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认识当前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引导学生将自身发展与本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5]。强调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评价体系的开放性

评课制度应从评学与评教两方面展开,以实现课程思政与知识点的融合[6]。对于学生侧的考核,在传统卷面考核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思政元素的考核,设计开放性题目,比如对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还有哪些角度或者方法可以助力等,让学生对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考核方式上也可以增加多元方式,比如项目报告、课堂演讲、实践成果、案例评论等多维度去考核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思政内涵的把握,以更好地实现对思政育人目的的检验。

在评教方面,基于过程考核,通过校内专家听课,专业教师互评等方式,考核教师对于思政元素的引入以及与专业知识的融合程度,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做到教学模式的定期调整,以提高课程思政的效果。在学生评教体系中,增加课程思政方面的考量,比如对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的提高等是否有所收获,来衡量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体系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考核评价指标,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特点构建全面开放的教学评价体系[7]。

三、结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课程思政方法的探讨,阐明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学科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作为新时代国家的建设者、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既要有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又要有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意志。所以,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辩证思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还要培养思想价值与专业技能协同发展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