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一流”背景下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路径——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时间:2024-05-07

王 花,王亚君,吴庆明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2015 年10 月,国务院推出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我国高校教育进入了全新发展时代。2020 年***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明确强调必须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使我国研究生教育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与重视[1]。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对于新时代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1 年起,我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开始持续猛增,招生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教育部数据资料显示,2011 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约151 万人,录取56 万;2021年研究生考试报名约377 万人,录取约120 万;而2022年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约457 万人[2]。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北林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从2011 年的 1 200 人左右,增长为 2021 年的 2 600 余人。在如此背景下,农林院校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路径就愈发重要。

一、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思想

首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坚持“四为”方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世界经济发展,推动研究生教育制度创新与课程改革相结合。

其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绿色发展、合作创新的方法理念,培养有格局、有情怀、能创新、重实践的高质量人才,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坚持长远规划与当前适用相结合,优势凸显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把扎根中国大地与拓展国际交流相统一,把提升治理效能与促进内涵发展相统一,全面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创新发展。

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学科体系建设

“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3],学科体系建设贯穿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是研究生教育的实施载体,因此学科建设的成果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农林院校一要加强学科布局调整,优化学科方向结构设计,巩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地位,以传统优势学科带动学科整体发展;二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强化应用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并改善弱势短板学科。东北林业大学要秉持凝心聚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学科建设思想,支持一流学科凸显特色,彰显优势,依托林业工程和林学两个“双一流”学科,加强生物学、化学、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等基础学科建设,设立基础学科建设专项计划,夯实基础学科支撑地位,并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培育计划,逐步完善新型特色学科培育机制,通过建立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深化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不同类型研究生的潜质特点也是多样化的,有些研究生属于研究型人才,善于进行科学研究,有些研究生属于应用型人才,善于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因此,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应以优化研究生类型结构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重点,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招生制度。第一,应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的特点,探索制定更加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招生选拔机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逐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实施分类招生和分类培养。第二,要探索研究生招生复试制度改革,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招生复试面试考核中的作用。第三,要加强招生工作风险管控力度,完善监督机制,对违规违法问题“零容忍”,严格执行追责问责,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

***总书记在关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讲话及思想论述中都提到了要落实研究生分类培养要求。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其培养要求和职业发展规划也是不同的[4],因此农林院校要实行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探索如何建立科学、有效、先进的分类培养体系。

东北林业大学要根据研究生分类培养要求,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实行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立优秀本科生科研专项等项目,对具有科研潜力的优秀本科生进行“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培养;通过增设科研训练实践必修环节、设立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发放助研津贴等方式提高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尽早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对专业学位学生采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侧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设置“项目+基地”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单列计划,鼓励学科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壮大研究生实践导师队伍等途径,来吸引研究生实践单位积极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实践基地设立“研究生创新项目”和“带薪顶岗实习项目”,以此来调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作用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是无可替代的。近十年来,研究生的培养体量越来越大,导师担负的培养任务越来越重,要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队伍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按照***总书记“四有标准”和“四个引路人”要求,东北林业大学的导师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职称评审、教学评价等过程中注重对导师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修养的考核,通过树立教书育人楷模、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等方式来提升导师的思政育人能力;二要完善导师注册、遴选制度,适当放宽导师年龄、职称要求,积极壮大导师队伍规模;三要完善导师岗位培训制度,新聘导师要先培训再上岗,注册导师可以实行培训学分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每年完成一定的培训学分才能注册上岗;四要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荣誉体系,激发导师的育人热情,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师、十佳研究生导师、“五好”导学团队等评选表彰活动,以此调动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的工作热情;五要加强导师岗位管理,明晰导师职责,规范指导行为,完善导师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导师的师德和行为规范负面清单及追责机制。

(五)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科学的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能够帮助研究生构建合理、符合社会需求的知识结构。东北林业大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一是要与社会发展需求和研究生培养目标相契合,兼顾学科自身发展要求和学位要求,定期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实践环节的应用性,鼓励优势学科进行“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二要推进课程—教材的一体化建设,通过研究生精品课程、优秀研究生教材、全英文课程等教学项目的评选和资助,打造研究生教育核心课程群,并积极推动组建全国林业高校研究生教育课程联盟和教材联盟,不断提升研究生课程教材的建设水平;三要以多学科交叉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基础,鼓励建设跨学科交叉课程,打破学院、学科界限共建课程群,培养研究生跨学科学习研究的能力。

(六)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实践活动[5]。2020 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6]。

东北林业大学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程设置,一要将“四史”教育、“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思政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二要深入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教学团队”等课程思政教学项目评选,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积极实践,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三要加强研究生导学思政建设,实现研究生导师“导学思政”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良性互动的导学关系和独具东北林业大学特色的思政育人新格局,培养德才兼备、肩负生态文明建设使命的高水平人才。

三、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全过程从严质量管理机制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管理应落实到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学校、学院、学科、导师这四个培养层级都要相互协调和配合,推进全程化高质量管理,最终形成完善的全过程质量机制。

东北林业大学应建立并完善研究生课程学习、科研实训、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论文评阅与学位答辩等各培养环节的考评体系,建立全过程质量监控、学业预警制度;以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毕业证与学位证双证分离等环节为抓手,探索博士研究生“柔性分流”退出机制;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全过程监控体系,由导师、学科、学院、学校多级监控,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建立问题清单,并落实责任主体;按照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要求,从学校、学院、督导三个层面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构建“基准—培养—督导—考核—评价—反馈—提高”闭环持续改进机制。

(二)优化“五位一体”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高质量的研究生必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农林院校要积极推进研究生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东北林业大学要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制定研究生奖励评定及各项考核认定标准,将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参考和依据。一要以德育评价为核心,不断完善思政育人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修养;二要强化体育评价,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引入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加强体育训练、组织体育竞赛等方式提高研究生体育技能;三要改进美育评价,继续坚持以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美育教育,强化美育浸润和审美能力教育;四要加强劳育评价,开展“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激励学生传承劳动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

(三)提升研究生管理队伍服务育人水平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猛发展,研究生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压力和考验,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高。在“双一流”背景下,农林院校更需要一支一流的高效能研究生管理队伍。要提升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水平,一要提升管理队伍的职业精神,二要提升管理队伍的职业能力,三要培养“以生为本”的管理风格,营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环境[7]。

东北林业大学应不断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团队建设,扩大专职、兼职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培养管理队伍的职业精神;落实研究生教育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以一级学科为单位,管理重心下移,不断提升研究生管理队伍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研究生管理队伍荣誉及惩戒体系,发挥激励及警示作用;加强管理人员与研究生间的沟通交流,可以通过交流互动信息平台进行线上、线下多形式的有效沟通,及时准确地了解研究生需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提高信息技术服务支撑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高效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2021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创新供给模式的具体工作要求。因此,农林院校要积极实施数据化、智慧化办学模式,以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教育能力和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科技化。一要构建学科数据管理与应用分析平台,以实现学科建设大数据管理,提高学科管理现代化水平;二要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建设,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建设示范性开放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化,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要实现线上、线下教学同步进行;三要引入第三方评价,建立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控体系,继续加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多维评价。

四、结语

2022 年2 月 14 日,在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东北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学科和林学学科再次入选。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东北林业大学当前发展建设现状,从学科体系建设、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分类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六方面探讨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路径,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