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 凡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教学质量管理是学院和专业建设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环节。同时,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但是,质量建设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摆在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问题。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英语专业经过总结以往的经验,基于OBE 理念的认证实践和思考,建立并施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启动大会于2019 年4 月29 日在天津召开,提出了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要求,其要点可以总结为一个总体部署、三项核心任务、一次质量革命[1]。通过实施该计划,引导高校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提升和保障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本科专业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需要高校和专业积极探索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方法,努力打造新文科质量文化,强化新文科质量保障,提质新文科课程。
自1999 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实施了扩招政策,从1997 年到2008 年这三十多年间,英语专业数量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从340 个激增到近千个。据粗略统计,英语类专业是所有本科专业中开设最多的专业。除此之外,广大国民的英语能力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甚至很多专业人士具备了运用英语开展对外交流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挑战和冲击了英语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在这种形势下,学院专业的优胜劣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除了立足于“积淀深、技能强、素质高、服务广”的专业特色之外,如何保障教学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就成为摆在学院和专业面前十分急迫的任务。
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大多是单线式、垂直式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为了能使教学质量持续保障并且稳步提升,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英语专业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设计、执行、检测、校正的双闭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管系统,保证了教学质量管理环节全方位、无断点,增强了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性、周密性和可行性,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实现了质量保障体系的良性循环。以上举措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逐步提升,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规范化。
专业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依据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收集并分析相关信息,进行诊断评价,实现信息的反馈与调控,从而构建了闭环。闭环控制也被称为反馈控制,是控制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主要指向被控对象输入控制信息,并且反馈被控对象的状态信息,被控的输出以一定方式返回到作为控制的输入端,与给定值做差值,并且利用偏差进行持续地修正,以纠正偏差[2]。
而质量管理体系当中的戴明环(PDCA),即设定—执行—检测—校正是质量闭环控制的基本流程。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当中,主要表现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收集相关信息的反馈,评价诊断教学质量的闭合控制管理系统。
双闭环控制质量体系(如图1 所示),它主要由“内环”和“外环”两个反馈通道构成,将整个教学活动构成为一个质量闭环系统。在两个闭环控制系统当中,内环的核心是质量监控部门,其监控主体包括学校学院两级督导、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专业各年级辅导员、学院教学秘书。校内教学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收集主要通过督导听课、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绩效考核、评学活动、教学部门专项检查评估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信息内容涵盖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环境三方面,具体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学习产出、教师的课程目标设定、教学手段方法、评价方式、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师德师风以及教学设备、教材等信息。收集到的信息,会通过办公流程反馈到督导、教研室、教学副院长、学科指导委员会、教务处等部门。针对反馈的结果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计划,以便为内环下一循环的持续改进和质量提高提供依据和保障。
图1 “双闭环控制”系统模型
外环以学工部门以及学生信息员为枢纽,联合各相关部门,走访企业和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学生直接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反馈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和反馈评价,所以直接和企业对话,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且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如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各专业以及教研室。依据以上信息对比之前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且进行分析诊断,进而调整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相关因素。其实质是根据教学动态所造成的偏差,调整教学设定,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在外环的信息反馈。在外环循环运行的反馈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用人信息、毕业生以及家长对教学的满意状况、国家地方以及市场的人才需求、同类院校的成功经验等信息。将这些反馈进行整理评估,分类后反馈到教务处、教研室以及任课教师,各专业以此为依据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任课教师据此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PDCA(Plan- Do- Check- Act)循环是一种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美国统计学家和物理学家沃尔特·休哈特被认为是PDCA 之父,之后威廉·戴明(William Deming)受其启发,将该模型发展成一个用于学习和持续改进循环模型,并且逐渐成为广泛用于制造、管理和其他领域的管理框架,因此该模型也称为休哈特循环或戴明循环。PDCA 分为四个步骤:计划—执行—检查—调整。它所代表的含义如下:设计,指建立或修改目标和行动计划;执行,实施计划或方案;检查,通过前后数据比较确认结果,分析原因及衡量计划有效性;调整,即整改,纠正出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经验,并为未来的PDCA 周期提供依据。
PDCA 循环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流程,而是一个持续的反馈循环。循环中的四个过程要周而复始地运行。每一个循环周期内,解决部分问题,取得部分成果,工作也向前推进,水平更上一层楼。将PDCA 循环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既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将会贯彻持续改进和创新的理念,使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PDCA 基本运行环节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中,设定、执行、反馈与矫正环节各个环节的功能,并非由单一部门完成,而是由各个互相关联的部门共同完成的,在不同的环节,按照工作标准、工作流程、检查反馈、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制度,承担各自不同的任务。
设定环节:根据内外环反馈,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大纲。设定环节主要目的在于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适时调整,促进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执行环节:这里主要是指教学方案的执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确定的课程目标、教学手段、评价方式、教学内容及相关的教学制度规范等展开课堂教学。
反馈环节: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当中,一方面是社会评价和同行评议的外环反馈和督导、在校生、教师反思对教学质量的内环反馈;另一方面是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控以及对学生三个方面的产出的评价、反馈,从两方面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全方位监控与检查。
矫正环节:在外环中,根据外部评价审核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内环中,根据教学检查与评价中发现的教学质量问题,通过教师自检或通过督导、学生评教以及其他反馈机制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英语专业依托教务办、系主任、专业教研室、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生工作办公室及督导组几支队伍,构建了日常教学环节管理及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组织框架,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架构保障。
教务办是教学组织机构,直接接通教务处,上传下达教务处的通知指示,并且根据管理文件服务全体学生与教师;学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中裁判、决议和审核与教学相关的问题;系主任和专业教研室定期调研,召开座谈会,修订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纲、教学周例及相关教学文件的更新修订;学生工作办公室是提供信息的机构,提供教与学最原始的信息,为学院和专业提供有效的大量与教学质量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负责监控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风;院校两级督导全面监控教学过程,根据督导听课制度要求,保证每学期每位教师的课程都能被听到,同时根据情况在课后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且形成听课记录和教学评价,适时反映课堂教学质量。这几支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在教学院长的统一领导下,每支队伍职责明确,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能够有效地保障内部教学。
教学质量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是否有效。这就需要在设定环节制定各方面工作质量标准,在制度上建章立制。在执行环节按照所制定的标准和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在整改修正环节按照相关制度规章进行持续改进。这套质量标准体系要不断加以完善改进,并且构成对本科教学的全过程、无断点地覆盖,其中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生实践、课堂教学与考试等各个基本教学环节,也包括大纲撰写与修订、教材审核等课程建设质量规范。除此之外,还有教学管理岗位权责规定、目标达成度规范、教学文件存档规范等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与操作规范。
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就无法建构起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样也无法实施双闭环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学资料室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英语专业十分重视在职教师队伍的培养。比如黑龙江大学重点建设与发展工作处负责组织、开展国内研修人员和出国留学研修人员的选拔、派出和日常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研修人员评估评价工作;人事处师资管理科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的制定,并负责本校教职工的学历教育与培训工作。另外,还建立了年轻教师听课培训制度,并且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在校师生作培训和讲座。
2.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通过完善的校园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学生评教的完全网络化。学生评教的网络化,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及时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同时,网上评教也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自我监控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3.教学资料室建设。通过设立教学资料室,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提供依据和记录。教学资料室按照学年存有教学文件、督导听评课记录、期末试卷、毕业论文等重要教学资料。
高校在自身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及其质量管理工作中逐渐积累的具有特色的质量观念、质量制度意识、质量行为等的总和,即为质量文化[3]。
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一所高校在其发展历史中,经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凝结和积淀的结果。作为一种校园文化的软实力,它是决定教学质量保障深层次的软性因素,是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助推器”。其内涵包括质量意识、质量价值标准和质量行为规范,为教职员工共同创造和一致认可,并且自觉贯彻于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点一滴当中。
对于质量文化的建设,应坚持“全面质量管理,人人参与”的理念,力求做到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做到凡事有准则、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有整改,真正做到了从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层面打造立体、多维的质量文化。在精神文化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具有清晰的办学理念、正确的质量方针、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度文化方面,一方面,积极建章立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体系,另一方面,师生严格遵守学校的质量规章制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保障质量监控和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在物质文化方面,加大投入,完善提高教学硬件条件;在行为文化方面,专业教师不断追求教学质量的改进和完善,积极提高学历,参加各种讲座、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为了确保形成教学活动的PDCA 工作循环,在教学活动当中修正偏差,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学院和专业需要建立定期的反馈评价与动态改进机制。其中包括:学院教务办组织开展日常的巡课、监控以及检查,保证教学平稳运行;专业教研室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同行听课以及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通过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寻找问题,探索改进方案;督导每学期随机听课,深入考察评估课程教学质量;每学期进行的学生评教以及教师通过填写期末试卷分析进行的教师自评反思,总结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每年进行的教师年度考核以及本科教学综合评价。通过以上各种定期诊断发现的问题,会及时反馈给教师;对于发现的紧急重大问题也会立即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对定期收集上来的信息也会进行分析诊断,并持续改进,以便切实地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是闭环控制的被控对象,但是教学最终目标是完成对学生的人才培养,因此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这个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教师的师德师风和综合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离开了教师的主导,单一强调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片面的。因此,双闭环的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基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方面来说,教师应完成每门课程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并且在教学大纲等相关文件当中明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根据反馈和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作出相应的修正,以达成培养人才的目的。同时,任课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课堂表现等基本情况,及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反思总结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校院两级督导对任课教师进行随机听课,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不但可以反馈教师在课堂当中的教学表现,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反应,对任课教师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帮助教师提高改进成长,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以上这些方式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确保教学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基于学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反馈而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评价也最具代表性,可通过对学生作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评测,以及利用教学系统开展网络评教,确保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通道顺畅、及时、有效,最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了解自身的缺陷,对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双闭环控制质量管理体系中,教师扮演执行者的角色。学院和专业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即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本科教学综合评价,将教师教学质量测评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而评出优秀奖和示范奖,同时也为教师的职务评聘、奖惩晋级等方面提供具体的依据。这种奖罚分明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管理层和执行层的活力以及创新精神。
可以说,教师综合评价考核体系的根本目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以“以学评教”为主,而综合评价由原来单一的学生评价扩展为督导员评价、学院评价、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自评等几部分组成。其次,除了奖励机制之外,还有一套惩罚改正机制。根据教学检查与评价中所发现的教学质量问题,按其严重程度实施不同的处理:(1)对于一般问题将评价反馈转发给教师,教师通过自我诊断和自查进行整改。(2)对于较严重的问题,除与被查对象进行及时沟通谈话外,同时安排督导教师或管理人员跟踪听课,督促其改进。(3)对于重大问题向教务处上报,由教务处向教师所在部门下发通知,要求教师在限期内进行整改,并向教务处回复,学院教务办进行审核,并听取反馈意见。
双闭环控制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不仅取得了成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也指明了未来持续改进的努力方向。
首先,要建设质量文化、树立质量意识。树立质量意识是高校发展壮大的关键,高质量的办学才能高质量地培养人才。作为一个知识产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牢固确立自己的地位,只能走一条以质量求生存、质量立校的道路,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够保证生存和发展。同时,只有建设良好的质量文化,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念,培养广大教师自主自觉的质量意识,才能使质量监控与管理系统有运转的动力。
其次,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架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评价标准,对教育教学运行中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和反馈,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以达到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其中包括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质量保证方式方法的完善等一系列系统化的工程。此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改进当中加强完善。
最后,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相关研究。教学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起源于19 世纪的美国,在高校之间激烈竞争生源以及应对社会问责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院校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方法是通过收集分析数据、校际同行评价等手段,保证教育质量。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参与管理的相关人员也缺少相关的体系化、专业化的知识与理论。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学院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相关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师生深入了解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原理及相关理论,并自觉地参与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研究,使其从教学保障的角度分析教学各个环节,能够为教学管理提供新的策略与方法,为教学管理系统性工作打开新的局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