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建党精神培育的四维探赜

时间:2024-05-07

陈 静

(重庆移通学院,重庆 401520)

***总书记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1]”大中小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主体,要深刻认识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厘清思政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传承和宏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

一、大中小思政课教师面临新的素质考验

(一)提高政治素养

伴随着世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和贡献日益增大,国际政治格局引发重大变革。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到2018 年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到59%[2]。20 世纪后半叶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危机和挑战中,以“退群”“甩锅”“脱钩”等方式,推卸国际责任和义务,正逐渐失去其在国际治理中的地位和信任,而发展中国家正以维护多边主义的决心、愿意承担国际责任的担当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热情,逐渐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占有一席之位。面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建设者只有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政治信仰和坚强的政治定力,才能在这场变局中赢得发展。大中小思政课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政治素养的历史重任,而教师的政治素养影响着培育对象的政治素养。因此,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变革中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素养考验。

(二)强化理论素养

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来看,随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革,人类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而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战略期,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更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思政课教学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涉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世界史、国际共运史,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1]。其教学内容回应了时代发展的人才素质需求,但这种回应是建立在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逻辑前提基础之上。只有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思政课教师,才能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发展的理论讲通、讲透。

(三)提升文化素养

自二战结束后,国际霸权主义通过颜色革命、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对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最终使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走向瓦解。当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西方反华势力鼓吹历史虚无论,暴露其价值观的虚伪性,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中华民族复兴伟业面临重重挑战,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是否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素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素养,去涵养和滋润学生,使我们的建设者能够坚守文化自信从而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对其提出的文化素养考验。

(四)树立历史观

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两个大局需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历史思维能力。这对于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而言是一场历史思维能力的大考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组长秦宣教授曾多次提出:“讲好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读懂中国共产党100 年历史、新中国70 多年历史、改革开放40 多年历史、近代中国人民180 年斗争史、世界社会主义500 年探索史、中华民族5 000 年文明史。”只有用大历史观洞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审视民族复兴伟业与世界发展格局的辩证关系,把握中国在时空交织中的准确坐标,才能精准地为学生解码中国发展的密钥,抨击西方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引领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

二、建党精神是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支撑

(一)建党精神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提供政治价值指向

建党精神引领政治方向、彰显政治本色、强固政治定力,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提供政治价值指向。建党精神蕴含的“坚持真理、坚定理想”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与追求,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守,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信仰指向;建党精神蕴含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态度,是中国共产党要求所有党员忠于党的政治信仰,坚定党的政治立场,坚守党的政治原则,树立对人民负责的政治态度的集中体现,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铸就政治本色提供根本遵循;建党精神蕴含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目标和政治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为强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政治定力提供精神动力。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要牢记初心使命,增强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构筑牢不可破的政治定力。

(二)建党精神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提供科学理论指引

伟大建党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植根于中华民族的革命实践,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源泉。建党精神的提出,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导路径。建党精神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学习和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贡献提供了理论遵循。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学习和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实质、精神特质、精神魅力提供了理论指向;建党精神是一套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严密的理论逻辑和科学的理论思维范式。面对世界复杂多变的局势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重挑战,建党精神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三)建党精神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提供育人精神武器

伟大建党活动是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成千上万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是建党精神的价值表征。建党精神既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又在中国建设、改革实践中闪耀着光芒,既是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自我成长的精神武器,又是育人的精神武器。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各地的先进知识分子,以及海外青年学子,相继建立党的早期组织。从上海石库门碾转浙江嘉兴南湖,海内外救国图存的13 位中国共产党先驱,凭借勇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念艰辛地完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建党活动。建党活动是建党精神启航的标志,也是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自我教育、教育教学的“活教材”。成千上万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谱写的建党精神的具体实践,是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的鲜活素材,为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提供育人的精神武器。

三、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建党精神培育的四维路径

(一)理论之维:从研学建党精神的理论之基夯实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

“两个大局”下培育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的建党精神,夯实理论素养是基础。一是研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建党精神的理论之基是马克思主义,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要读、研、悟经典文献,以深刻理解建党精神的理论之基,用真理的理论和逻辑夯实理论功底。二是悟透建党精神内涵。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精神谱系,从百年党史体现的建党精神中寻找教育素材,从党的辉煌成就中挖掘教育因子,从党的宝贵经验中探寻教育启示。三是将建党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小学德育教师重在引导学生知晓建党精神包含的最基本涵义。中学政治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建党精神的内容和意义。大学思政课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建党精神起源、涵义和价值。如此,敦促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在理论转化过程中提高自我理论修养。

(二)政治之维:从坚定建党精神的政治价值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两个大局”下培育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的建党精神,夯实政治素养是第一要务。一是努力增强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增强政治信仰,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崇高追求,增强党性修养。二是着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要在学习领会党中央对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研判中,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的政策认同力,并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辨别教学案例和阐释内容的政治性。小学德育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图片、故事的政治性。中学政治教师要注意国际国内教学案例选择的政治方向性。大学思政课教师要着力在“两个大局”下深入阐述政治现象、政治问题以及对一些政治矛盾进行客观分析,彰显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从而提高政治判断力。三是不断提升政治执行力。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要在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转化为教学内容、对标落实党的政策进课堂、进头脑,以及教学行为遵守政治纪律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政治执行力。

(三)文化之维:从传承建党精神的文化之脉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文化底蕴

“两个大局”下培育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的建党精神,增强文化底蕴是重要支撑。一是统筹“两个大局”,以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国家文化安全根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是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有力武器。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如,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理念的激励下,与时俱进,积极吸纳新知识,创新教学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文化典故、经典诗词等,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实践教学。二是胸怀“两个大局”,以红色政党文化赓续复兴精神驱动力量。红色政党文化是建党精神的“魂”。大中小思政课教师要在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提升自我红色文化素养,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故事讲解、VR 展示学习、开设“红色光影”学堂等多种方式[3],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红色影视教育叙事机制[4],使红色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反哺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提升,从而增强教师文化底蕴。

(四)历史之维:从追溯建党精神的历史之源培育思政课教师的历史思维

“两个大局”下培育大中小思政课教师的建党精神,培养历史思维是重要条件。一是树立大历史观。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树立大历史观,要从横向上以全球的视野观察历史,把新中国的历史放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去学习和比较,从纵向上把新中国的历史置于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去学习和评价,以宽广的视野、纵深的历程认识历史,才能准确理解“两个大局”的深刻涵义,认同党对历史方位的精准研判,继而认同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二是加强“四史”学习。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如要培养历史思维,树立大历史观,就要加强“四史”学习,要在全面把握“四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党史学习,从百年党史学习中汲取历史智慧,养成历史学习习惯,增强历史自觉,强化使命担当。三是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对恶意裁剪、杜撰、肆意歪曲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和现象进行辨析并坚决反对,引导学生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在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观察和认识,以客观历史事实为依据,在整体性和连续性中评价历史。

大中小思政课教师唯有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世界及中国发展大势,才能更加清晰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明确当前所面临的素质挑战,以积极的态度,昂扬的斗志,从建党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着力夯实政治素养、理论素养、文化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才能有效为人才培养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