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 宏,吴格非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既是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国际学生教育是衡量高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全球影响力较大、认可度较高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国际学生比例”都作为具体指标对大学的世界排名产生影响[1]。随着双一流建设进入新阶段,各高校都加快步伐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以期在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中助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知华、爱华、友华的国际人才资源可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服务国家对外关系和国际战略,为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而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受内外环境影响较大,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的跨域流动受到限制,境内外部分来华留学生失去自然习得汉语的环境;很多地区汉语普通话普及度不高,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导致汉语习得环境不理想等。为减少内外环境的不良影响,不断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将沉浸式教学理念应用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的理念来源于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沉浸式教学,主要强调语言环境的构建[2]。通过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汉语接触机会,让留学生自然习得汉语和汉语文化,提高留学生的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届普遍认同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3]。不仅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还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成为来华留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me)自 20 世纪 60年代起在加拿大法语教学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功后,很快推广并应用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第二语言习得教学中,是当代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比较成熟,也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之一。新世纪以来,沉浸式教学在国内的英语教学和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实践和研究得比较多,发展中渐趋成熟。根据《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的释义,沉浸式教学指已经习得了第一语言的学习者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学校的授课语言不是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而是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即在沉浸式教学课堂上学习者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环境中,用第二语言认知世界[4]。沉浸式教学为缺少目的语环境的学习者提供人为的目的语语言环境,试图让学习者采用更自然的方式习得目的语。崔永华援引了沉浸式教学在法语学习中展现出来的总体优势,相比其他语言教学方式的学习者来说,沉浸式教学项目中的学习者对目的语语言文化的态度更积极,更肯定,更友善,也更喜欢接触说目的语的人[5]。不仅如此,沉浸式教学项目中的学习者会随着第二语言的接触增多,学习动机变得更强[6]。
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在 20 世纪 80 年代系统地提出了输入假说,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语言,一种是自然的、潜意识的习得,另一种是有明确目的、有意识的学习。克拉申指出只有习得的语言才能在交际中流利地运用,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并不能自然地进行交际活动[7]。郭睿认为内隐认知是沉浸式教学中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主要认知机制。为了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交际水平,应该利用内隐认知来提高第二语言习得的质量和水平[8]。因此,基于沉浸式教学的全方位、潜意识的习得模式通过增加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沉浸机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目的语习得水平,进而影响目的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第二语言环境至关重要,沉浸式第二语言环境能让第二语言学习趣味性、参与感更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语言学习者沉浸式进入第二语言环境,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文化冲突,做到语言得体、运用得当。为了构建汉语习得环境,来华留学生管理教师通过各种路径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沉浸式学习汉语的机会,以助力留学生懂汉语、爱中国。
为了营造全汉语的教育管理氛围,首先,留学生教育管理教师应树立使用汉语交际的意识,使用标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减少使用外语辅助交际,帮助留学生从可理解的汉语输入阶段逐渐过渡到全汉语交流阶段[9]。其次,鼓励、支持、引导留学生使用汉语交际。在入校初期应对留学生进行系统的汉语培训,来华留学教育管理部门可通过多方合作针对留学生编制简单易懂的校园规章制度和生活服务指南,留学生教室和公寓布置尽最大可能采用中国文化元素,让留学生尽快全方位融入中国校园生活。
汉语教育管理环境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汉语,从长远来看也提高了教育管理水平,减轻了教育管理负担。很多学校为了方便与留学生沟通交流,教育管理教师使用英语或其他语言(如学生的母语)辅助交际,短期能够达到便捷交际的目标,但是长远来看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也不利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往的管理方式使得来华留学生过分依赖辅助语言,这种情况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随着留学生来源国越来越多,教育管理部门需要配备精通不同外语的人员,教育管理负担过重;辅助语言的水平差异较大,使得师生交流不畅,深层次的沟通受限;学生汉语水平得不到提高,进入专业学习后,汉语储备不足以支撑专业课程学习。
健全汉语教育管理制度,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汉语教育管理体系。学校应不断建立健全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制度,了解留学生情况,建立留学生档案,有效追踪学生成长状况,细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系统中,教学管理应与日常生活管理有机融合,不仅有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业学习情况,也有任课教师和教育管理教师对留学生学业和表现的阶段性评价,方便教育管理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以及生活和学业情况,使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譬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留学生出现情绪波动,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教育管理教师应及时沟通、通力合作、积极处理,主动帮助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各级政府、学校的应急管理政策与措施,给留学生吃上“定心丸”,让留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中国政府和学校师生的温暖,保证学生学业生活的有序开展。
坚持制度管人,情感育人,重视人文关怀[10]。学校应分时段、分层次地对留学生进行制度和政策宣讲,将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以及留学生评价标准等详细地传达给每一个人。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让留学生了解规则、遵守规则、配合管理。对违反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规定的学生依规处理,引导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减少师生、生生的疏离感,可以适时举办迎新会、联欢会等。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教师应该始终以提升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为目标来开展工作,提高留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文化的认同,增强留学生的归属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爱学校、爱中国,从而培养对华友好的高层次国际人才。
***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11]。2021 年***总书记在给留学生回信中也鼓励他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12]。
推进汉语沉浸式社团建设。学校可以开放活动场所,提供资金等鼓励、支持留学生在遵守法律法规、符合校规校纪的前提下自主开展社团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尽最大可能拓宽学生交际面,创设汉语交际交往环境,鼓励留学生用汉语交际,减少母语沟通。
组织汉语沉浸式实践活动。为了让留学生真实、立体、全面地了解中国,增加留学生的归属感,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学校可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和频次。尊重多元文化,积极传播汉语文化。学校应在尊重多元文化、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融入中华文化,以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比如,举办国际文化节等文化交流活动,既可以让留学生展示各国民族文化,拓宽中国学生了解世界的渠道,也可以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中国人的交流;推动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如文化讲座、读书会、汉语歌曲比赛等)提档升级,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和后期跟进工作,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奉献中提高自己;举办来华留学生到当地人家里体验生活的活动,让留学生在与中国老百姓交流过程中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每逢大型传统节日,学校组织来华留学生参加民俗活动,感受节日氛围;参观历史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认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
借助互联网提高留学生汉语社交能力。随着5G 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流方式逐渐突破了地域、时空的局限,向着碎片化、跨时空、扁平化方向发展,交流方式不限于定时定位的面对面交流,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联系,师生关系也倾向于亦师亦友的关系。教育管理教师应主动提高线上教育管理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探索“互联网+管理”模式,深入调研软件和平台在使用频率、使用意愿以及功能和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丰富沟通交流途径与方式,利用线上教学工具和社交工具创设多维的社交情景,如开展微社交与主题式社交等[13],增加真实且多样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促进课堂与社会交互以实现交际化,降低线上学习的难度,提高线上学习效果。
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应与教学活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来华留学生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学校应该统筹全校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工作,打通教育管理和教学壁垒。学校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教师应积极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主动搭建语言桥梁,让学生更容易开启专业学习,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助力学校汉语沉浸式课程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在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与服务过程中,教育管理教师不仅要帮助来华留学生输入地道的汉语,还要自觉引导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输出。这可以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充分发挥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14]。近年来,语言输出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秋芳团队就提出了“产出导向法”,用产出来驱动学习,以产出为目标选择性学习[15]。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式习得汉语和汉语文化,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教师应主动学习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语言意识,不断提高自己从事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做好语言示范,适时为学生规范语言表达,普及中国文化。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实践为境内外留学生创设了更多自然习得汉语的机会,提高了汉语的使用频率,扩大了汉语文化的传播范围,特殊时期为学生持续提高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保驾护航。然而,在即将到来的后疫情时代,来华留学生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实践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反思。
部分高校将针对其他管理职责的评价体系照搬到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既缺少针对性,又难以形成指导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评价指标,对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体系缺少科学的诊断性评价和基于评价结果的有效指导,容易导致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教师的主观认识(比如管理风格、管理水平、管理态度、价值观等),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较大,从而限制了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日常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中汉语沉浸式实践可以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汉语学习氛围更浓,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然而,针对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效果仍然缺少科学的评估,这也使得很多教育管理工作的推进缺乏数据支撑。针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效果评价多停留在结果评价上,缺少过程评价。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引起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懈怠,导致管理工作力度向部分学生倾斜,不利于留学生群体的整体发展。
作为外事部门,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不仅代表着一个部门、一个学校,更代表着国家形象。随着不同层次高校不断加大来华留学生的招生宣传力度,来华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倒逼教育管理质量和水平整体提升。当前,针对来华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水平理论研究不足,难以有效指导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由于教育管理工作较为繁杂,教育管理教师难有精力来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与当下的教育管理教师评价和晋升体系有关,教育管理教师的评价和晋升主要与管理绩效挂钩。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仍需要系统化、体系化、制度化的引导,如此才能促进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的有效实践离不开来华留学教育管理教师和留学生的共同努力。留学生的参与度不同会导致汉语跨文化交际水平差异较大,而留学生的参与度主要受主观因素影响。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接触汉语机会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语跨文化交际水平,但也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浪费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只有不断提高留学生的参与度,才能够充分发挥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的优势。
来华留学生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实践可以为留学生提供更多自然习得汉语的机会,在积极地语言情感体验与引导下,激发学生使用汉语交际的主动性,增进学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对华感情,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来华留学生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可以助力来华留学教育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来华留学生汉语沉浸式教育管理将继续助力来华留学事业发展,做好应急管理和服务工作,结合管理与服务部门建设与发展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持续围绕推进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升推动来华留学事业再上新台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