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新办本科高校外聘教师 教学能力的思考

时间:2024-05-07

赵丽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新办本科高校生源规模迅速膨胀,致使师资短缺问题极为突出。为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各高校采取了选聘校外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做法,借此弥补师资的不足。外聘兼职教师的确起到了补充和充实高校教师队伍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外聘教师授课能力不足的缺陷。因此,有必要打破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彼此隔绝的状态,基于同伴互导的思路,促使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建立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关键词:外聘教师;教学能力;同伴互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3-0062-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一批新办本科高校应运而生。这些高校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在人才培养上更加看重应用性,至于办学规模,则是经历了不断扩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生源膨胀,教师需求急剧增加,师资短缺问题凸显。为了应对师资短缺的矛盾,新办本科高校面向社会选聘了其他学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以补充师资力量的不足[1]。实践表明,外聘教师在新办本科高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在数量上填补了师资的缺口,又在实践能力上弥补了师资的不足。当然,外聘教师队伍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教学能力上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此,正确认识外聘教师在新办本科高校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明确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十分重要。

一、外聘教师在新办本科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新办本科高校属于地方院校,面向社会选聘的兼职教师多是当地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最大的优势是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登上高校讲台言传身教,既缓解了新办本科高校师资短缺的矛盾,也改善了实践教学薄弱的境况,同时还使学校节约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益。

(一)有助于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

新办本科高校师资基础大多比较薄弱`,师资数量有限,结构也不太合理,而学科专业及办学规模却扩张得很快,导致了规模膨胀和师资不足的尖锐矛盾,很多新办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短缺的现象,无论是教师数量还是师资结构都难以满足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又面临编制有限的尴尬,无法迅速增加师资数量、改善师资结构,于是高校选择了面向社会选聘兼职教师,这不仅冲破了编制的限制,保障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也对接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有效缓解了师资短缺的矛盾。

(二)有助于改善实践教学薄弱的境况

从新办本科高校师资结构看,众多专任教师多是出了校门再进校门,欠缺实战经历和实践经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在实践教学当中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与专任教师相比,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外聘教师多是行业能手,实践操作能力很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战案例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从中获得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此外,外聘教师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方面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三)有助于提高办学效益

与办学规模快速扩张相关联,很多新办本科高校的办学经费往往捉襟见肘,而扩大在编师资规模除编制上的限制外,还有在编教师的工资以及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福利负担,这对资金保障不是十分充足的新办本科高校而言壓力很大。相比之下,外聘教师按工作量计酬,没有编制方面的限制,也无工资、福利等方面的额外负担,不失为节约办学开支、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一条捷径[2]。

二、教学能力不足是外聘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外聘教师在新办本科高校发展中起到了充实师资力量的作用。然而,外聘教师并非尽善尽美,新办本科高校的外聘教师队伍还存在人员不稳定、管理难度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明显不足,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体现在教学能力上的缺陷。

其一,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外聘教师欠缺授课经验。新办本科高校外聘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当地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及教育局等,聘用的都是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高校教学方面却是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也是参差不齐。根据笔者对所在学校的调查,外聘教师教学满意度总体不高,回答满意者不足20%,而且各专业的评价存在差异,师范类专业学生满意度高于非师范类。归纳学生们反馈的意见,发现主要原因是授课能力有所不同,师范专业外聘教师的授课能力相对较强。尽管如此,师范专业外聘教师的教学仍有很大不足,学生们反映最多的是教师教学定位不准确。

其二,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制约了外聘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外聘教师不隶属于聘用单位,自由性很强[3],因而导致了一些外聘教师对兼职教学抱有敷衍的心态,精力和时间投入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外聘教师本身工作比较繁忙,无暇两头兼顾;另一方面是部分外聘教师带着兼职创收的心态而来,不愿意在教学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很多外聘教师用在兼职教学上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学能力发展受到限制,授课效果也难尽如人意。

其三,外聘教师与兼职高校的信息沟通比较迟缓,缺少改善教学的参照信息。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绝大多数外聘教师对兼职高校的工作环境陌生,上课来,下课走,与校内师生鲜少交流,而用人单位与外聘教师之间也没有经常性的联系,对外聘教师疏于监督和管理,以至于外聘教师多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实施教学,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存在的问题也无法及时予以纠正,影响了授课能力的提高。

三、同伴互导促进外聘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同伴互导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首倡者为乔伊斯和肖沃斯(Joyce & Showers)。同伴互导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师间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4],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在实践中,同伴互导已成为专任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路径,教师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协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措施改善教学。借鉴专任教师同伴互导的思路,可以考虑在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间建立互助合作的伙伴关系,打破彼此隔绝的状态,互利合作,提高教学能力。

(一)明确同伴互导目标,落实同伴互导策略

尽管同伴互导操作难度不算很大,但要想取得成效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双方并非隶属于同一单位的情况下,没有明确的目标,看似简单的同伴互导也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明确所要达成的目标。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各有所长,实施同伴互导,目标定位应着眼于双方互导,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外聘教师的优势在于实战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而专任教师的优势则是熟悉授课规范,课堂掌控经验丰富,双方平等交流,协作探究并改善提高,有助于落实同伴互导策略。

(二)建立组织保障,促进实施同伴互导

组织保障对于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的同伴互导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实施同伴互导,如果缺乏组织上的保障,没有联通双方的机构和机制,那么所谓的互导就很难进行。因此,必须从组织上给予保障,以此促进实施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的同伴互导。这个组织保障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由学校层面主导搭建同伴互导平台,可以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组织交流活动,沟通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的联系;二是由二级学院组织教师参与同伴互导,可以教研室或课程组为主体与外聘教师结成伙伴关系,自主交流,协作探究,共同提高;三是学校层面应为同伴互导提供经费支持以及时间、交流场地方面的保障。

(三)建立非正式伙伴关系,互助合作改善教学效果

同伴互导是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路径,形式多种多样,有正式形式的伙伴关系,也有非正式形式的伙伴关系。当然,更多时候是非正式形式的伙伴关系,参与的双方互为指导者,没有主次之分,更容易进入角色。尽管是非正式形式的伙伴关系,但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合作活动达成互相学习、协作提高的目的[5]。考虑到外聘教师与聘用单位并不存在隶属关系,而且又是身兼两职,正式形式的同伴互导很难操作,非正式形式的伙伴关系当是首选,因为它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四)疏通信息渠道,加強信息反馈

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迟缓,不利于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及学生建立密切联系。解决这一弊端不仅有助于外聘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能力,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因此,针对信息传递与反馈迟缓的状况,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疏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传递教学信息,并反馈教学效果,提出教学建议,从而增进外聘教师对高校教学的认识,更好地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小敏.高校外聘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   院学报,2010,(5).

[2]刘丹,崔媛.加强高校外聘教师聘用与管理,提高教学水   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3]郭永.对高校外聘教师管理的若干思考——以南京特殊    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10).

[4]孟俊一.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MPC模式对同伴互导理    论的拓展[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5]崔允漷.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同伴互导[J].当代教育科学,     2005,(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