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 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时间:2024-05-07

宋河有

摘    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属性和旅游发展实践都要求将增强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各培养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确立办学目标,并在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现路径包括培养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塑造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强化旅游实践创新练习,练就敏锐的旅游实践洞察力。

关键词: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3-0083-03

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具有同等的学位级别,但在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取向上却有明显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满足社会需要、服务社会为价值导向,侧重于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简单来说,应用研究教育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1]。2010年,我国第一批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出现,旅游管理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称谓由此开始。这使中国旅游高端人才培养由企业内部培养发展到了学院正规专业化培养的新阶段。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成为影响旅游业能否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当前的MTA教育状况看,全国多数院校存在对学生的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强化不足的问题。如何有效增强学生的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发展实践,这是MTA教育的重要主题,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更是国内众多MTA培养单位亟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自2010年MTA教育发端以来,有不少学者从多层面、多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不同程度的探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宏观总体分析[2-4]、培养模式[5-9]、培养质量[10]、地方特色导向等方面[11-13]。从总体上看,由于MTA教育在中国出现较晚,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不仅偏少,而且内容零散。研究内容主要停留在宏观总体方面,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增强MTA研究生的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思路和教育教学方式展开探讨,以期对国内MTA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所参考。

一、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含义

MTA研究生招生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的旅游行业工作经验且未来有意愿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人员。尽管现实是部分在读学生并没有旅游实践工作经验,但MTA教育的目标是将其培养为具有旅游职业精神、掌握旅游管理技能、能胜任旅游行业工作并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这其中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使其具有较强的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即在从事旅游行业工作时具备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和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和优化现实状况的综合创新能力。与学术型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相比,MTA教育更注重与旅游职业岗位的衔接性和应用性。MTA研究生的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不仅是其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一种专业素养的升

华,是其未来在旅游行业工作中的实践创新潜能。综合来看,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项要素:具备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体现出专业性和职业性;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性思维,体现出开阔的旅游行业视野和预知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怀疑精神、明辨性思维和挑战自我的胆魄,体现出务实求真的科学精神。

二、旅游发展实践对旅游行业实践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MTA教育属于实践应用研究培养层次,而专业硕士教育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相关行业发展需要,为培养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我国旅游业经历了起步和发展阶段后,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旅游业在我国几乎波及所有地区、产业,关联范围最广、波及人数最多、对国民经济拉动最明显的行业。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民间组织和个体从业者,几乎都在不同程度地被旅游业发展所影响。

就政府部门而言,从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到各地方政府与旅游管理部门,以及国家城乡建设部、国家林业局等旅游业相关部门及其地方所属机构,近年来都曾先后出台多项与旅游业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制度或管理办法,以此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从旅游企业发展实践看,旅游企业集团并购行为频频出现,越来越多的其他行业企业开始涉足旅游业,同时现有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从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看,旅游消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总之,目前各地重视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常态。然而,虽说我国旅游业目前总体上“形势一片大好”,但在微观层面,却有众多旅游企业经营不景气。旅游业发展呈现出了“宏观报喜、微观报忧”的态势。例如在酒店业、旅游景区行业中,数量占多数的中低级别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并不理想,而收益较好的只是那些占少数的高级别酒店和景区。造成如此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多数中小型旅游企业竞争力不足,缺乏小、精、专的特色化竞争。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旅游行业实践创新型人才。

在这样的旅游业发展大环境下,宏观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为MTA研究生的未来从业创造了美好前景;微观层面上的众多旅游企业竞争力不足,为MTA研究生的行业实践创新能力发挥提供了良好平台。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以及各旅游企业,都迫切需要具有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三、基于增强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的MTA

教育思路

(一)設定清晰且具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

我国MTA教育院校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办学与培养目标清晰准确”[14]。全国MTA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2011)》明确指出MTA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业创新能力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与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这是为我国所有MTA培养院校提供的参考目标。具体到每个培养单位,这一目标就显得有些粗略,不能体现出时代性、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这一问题也正困扰着我国MTA教育的深入发展。事实上,除了少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MTA培养院校外,其他大多数是各省区的地方性院校,都具有各自的地方性特点。例如内蒙古师范大学是内蒙古最早的MTA培养单位,不仅具有自己的民族区域旅游研究特色,而且生源以内蒙古生源为主体,教师队伍也凸显蒙古族师资特点,总体上凸显了内蒙古地方特色。这就需要设定清晰且具特色的培养目标,例如根据内蒙古旅游业发展大环境和旅游行业特点,培养服务于内蒙古旅游业乃至全国旅游业的旅游行业实践创新型人才。

(二)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设置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这是一系列前后衔接连贯的教育环节。培养目标是MTA教育的指向标,培养方案需要依据培养目标来制定。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MTA教育指导思想,指导课程体系、培养方向、学分安排等一系列具体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每所MTA培养院校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目标设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以此作为MTA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设置,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安排、具体课程的设计安排及学分设定等。MTA课程设置应考虑学员未来的从业需要,采取专题化课程形式,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重。每门课程的课堂上可以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例如通过实践案例讨论、调查汇报、情景模拟等具体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另外,也需要安排见习与实习课程环节,通过专门的社会实践调查或研学旅游等形式了解、理解和解决更多的旅游实践现实问题。

(三)构建特色鲜明且具竞争力的培养模式

MTA教育过程其实就是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过程。不同院校有各自的办学目标,进而有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也应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模式。根据MTA的基本办学目标,MTA研究生培养应更多地侧重于对旅游社会实践的调查以及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创新路径探索。具体教学形式可侧重于走向社会、走向企业、走向景区,实施旅游行业实践现场教学。具体课程内容应采用模块化、专题化课堂教学方式,时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MTA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格外注重实践教学,打破传统教育思维,认识到成功的教学“不在于讲授多少知识点和多少理论内容,而关键在于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应注重对学生观察力、思考力、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强化。

四、基于增强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的MTA

教学路径

(一)优化学习精神,引导形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进行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MTA研究生要拥有较强的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就必须不断深化对旅游行业实践的了解和理解。而要对旅游行业实践有深刻的理解和见解,首先需要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读多看、多交流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的形成源于对待学习的态度,也可称之为学习精神。MTA研究生教学一方面需要每门课程任课教师认识到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追问式、引导式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应在日常学习管理中充分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例如通过研究日志、学习汇报座谈、头脑风暴等形式督促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强化科学精神,培养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方式

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来源于一个人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产生则需要不惧权威、勇于质疑、敢于探索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当前很多高校在积极推崇的明辨性思维方式在本质上就是在培养科学精神。旅游学科和行业实践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新思想、新实践和新问题,例如智慧旅游——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创意旅游——创意产业园——创意农业,此类新理念和新实践不胜枚举。其实这种现象也正反映出旅游学科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不成熟,也正需要从业者具有强大的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所以MTA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剖析现存旅游理论的实践应用背景、条件和缺陷,通过见习、实习,创意大赛、辩论赛、学术沙龙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旅游实践的深入理解,培养和强化其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而不是闭门造车,脱离社会实践进行教学。

(三)加强实践应用与创新训练,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在MTA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旅游行业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在于讲授多少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形成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首先应通过反复推进旅游实践训练,不断强化研究生对旅游行业实践的了解以及旅游理论的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上,鼓励其形成批判性思维,对旅游行业实践问题进行多维度的审视与思考,洞察不足和改进路径。通过这样多次反复训练,批判性思维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被固化到内心,实践创新能力也就会逐步提升并得到强化。除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等常规教学方式外,还可以凭借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基地,实施常态化实践应用训练,以专题讲座、社会考察、旅游创业计划、创意设计比赛和旅游研学等方式,全方位提升旅游行业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四)关注社会发展,培养敏锐的实践洞察力

MTA研究生要胜任旅游业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就必然时刻关注旅游实践发展。旅游实践发展速度飞快,但主流趋势和规律尚且可寻。只要具备了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就可以从旅游行业实践中不断发现不足并提出优化对策。MTA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形成时刻关注旅游发展现实问题的习惯。例如通过旅游实践创意策划比赛提出创意方案,通过对旅游地突发事件的现实案例分析旅游危机的处理与管理问题。通过常态化关注社会实践进展,逐步培养和强化MTA研究生对旅游行业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力。

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强化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旅游业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积极扶持和推进。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旅游行业实践中也凸显出了一系列现实问题。这些大背景为MTA研究生未来在旅游工作岗位上发挥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空间。虽然国内大多数MTA培养单位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不足,但增强旅游行业实践创新能力是MTA教育的持久主题。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旅游行业实践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强,MTA教育将为解决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袁广林.应用研究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属性[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

[2]王鹏.MTA人才培养刍议[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2,(1).

[3]付景保.中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展望[J].许昌    学院学报,2013,(3).

[4]刘佳,李莹莹.我国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    展的現实思考与对策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0).

[5]邓爱民,黄鑫.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初探[J].科教导    刊:上旬刊,2011,(12).

[6][11]金海龙,张睿.海南省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    养模式探讨[J].琼州学院学报,2013,(5).

[7][12]梁茜.对民族地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模式改革的思考——以广西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6).

[8][14]舒波,阚艳丽,曹旸.MTA人才培养关键成功因素及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7,(1).

[9][10]廖阳,王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教育质量    保证体系和培养模式的构建[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10).

[13]陈炜,杨欣玲.面向北部湾经济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创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西旅游管理为例[J].桂      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