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方淑荣 查书平 董艳
摘 要:“卓越教师教育计划” 要求创新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卓越教师”。文章从教师的职业需求与教师教育现状出发,建构了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三个模块组成的递进式教学能力训练模式, 重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未来的教学岗位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卓越教师;教学能力;递进式教学模式;地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4-004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育部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启动“卓越教师教育计划”,该计划要求创新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引导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师教学能力是高师职前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一能力的培养只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必须经过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有计划的训练才能达成。针对高师地理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学时少,职前教师执教能力相对薄弱,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我们把培养职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培养目标,以教师教学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基于教师教学能力的逻辑性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递进式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为培养卓越的地理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概述
(一)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1]。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教学能力不是简单的教学技能与技巧,它伴随着复杂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很强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思维的复杂程度、逻辑顺序将教师教学能力分为三个训练模块,同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应用心理学和系统学知识,构建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结构的递进式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如表1)。
表1 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
(二)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的特征
1.可操作性。此模式从基本能力训练入手,逐渐使学生形成规范化的教学语言,以及扎实的板书与板画功底,为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执教能力必备的单项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地理实验设计,以及说课和讲课的综合训练,这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循环过程,此模式的运行同一系列的课程如“地理教学论”、“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相结合实施,具有科学的实施计划包括明确的培训目标、可操作的教学时序与步骤以及学习策略,以及完善的评价机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2.逻辑的递进性。此模式不论是在思维的复杂程度上,还是在训练结果的评价标准上,都体现了层次递进性的原则,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也方便教师的指导,到了创新能力阶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的教学实践。
3.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职业能力不是简单的工匠型的技能与技巧,它伴随着复杂的思维活动。既体现一个地理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理念,更体现一个教师的组织能力、创新意识和教育机制。一个好的地理教师不仅会教,更要让学生会学。在理论上,它是地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融合;在技能技巧上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综合;在方式方法上,它是在模仿名师的基础之上的大胆创新。
4.体例的规范性。教师的教学必须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因此不管是在教学设计层面还是教学操作层面,都呈现出一定的规范性。即使是教师的日常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受到限制,即要在学生面前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5.目标的创新性。教学贵在设计,教学过程无处不“设计”,而设计就意味着创新。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理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本教学模式的目标。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改革教学设计。因此在遵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应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条件下,追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既教学有法,但绝不能被那些名师大家的教学模式所束缚,要在教学过程中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形成自身的特色与风格,以达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
6.实践的全程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一个认知
—感悟—体验—实践—反思—提高的过程,必须经过大学四年的连续不断地训练和强化,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与境界。这是一个由量到质的转化过程,只有持续不断地多练才能将知识内化成能力,才能将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智慧,才能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因此全程性是此模式的突出特点。
二、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的实施
(一)基本能力训练模块的实施
地理教师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板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能力素养之一,它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响亮悦耳、生动流畅、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更能让学生享受在教学情境之中;优美的板书设计可以展示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寥寥几笔、形象逼真的板画可以很好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些技能、技巧不是在一朝一夕经过强化训练就能达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有所提高。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大学四年全程地训练这些基本技能,并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强化训练效果。
(二)专业能力训练模块的实施
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优化、教学评价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经过一定的地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和基本的地理规律,具有了一定的地理专业“功底”;同时对教育教学理论与规律以及心理学理论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经过教育见习的感知与体验,对教师专业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结合“地理教学论”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采取案例分析与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使职前教师的地理教学能力得到训练。
1.以“案例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职前地理教师的“设计”欲望。优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必须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 “任务”有直接的联系。案例分析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师事先应有所准备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甚至辩论,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之后,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设计的理论基础或依据是什么?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情节有理有据地认真分析,才有可能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探索新知、启迪智慧、训练能力的目的。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悱愤状态。教学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思路、原则和方法;并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我要设计,我要设计得更好”的欲望,使之积极地投入到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之中,这就达到了“驱动”的目的。
2.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达成教师教学能力训练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教学资源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就是基于这一方法,首先构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任务体系,即: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优化、教学评价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然后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对象,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自学辅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通过分析、讨论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的设计任务,从而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同时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主动、探究、合作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主要是看学生“设计的思路”和“为什么这样设计”。不仅要评价设计的结果,也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评价,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三)创新技能训练模块的实施
创新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媒体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创新等等,作为教师应该将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地理实验设计,以及说课和讲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一个综合思维的过程,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将具体的单项设计进行整合,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在创新模块实施的过程中,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为教学设计者与实施者的职前教师们要努力去创新,不要一味地模仿“名师”,尤其是现代信息资源极为丰富,“拿来主义”轻而易得,但这往往使职前教师丧失了自己的思想而失去自我。因此在教学评价中,作为评价者就应该关注职前教师在其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创新在哪里?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三、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实施效果
2005年我们开始递进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到2015年这一模式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令人满意的效果。
1.地理专业师范生与其他专业师范生相比,教师教学能力明显增强。这可以通过师范生基本功大赛的结果得以说明。近几年来地理专业的师范生在参加学校举办的多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如说课比赛、三字一话比赛、教学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的各项比赛中,几乎包揽了所有项目的第一名。2013年获得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第二名和第三名。
2.地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优于地学其他专
业的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和其他的教学环节比较分析,师范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明显优势。
(二)反思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递进式教师
职业技能训练获得成功的关键。由学院院长牵头的7人教师队伍,其中有教授、副教授、讲师,有博士和硕士,有曾经在中学地理教学岗位工作过的一线教师。多年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工作,使他们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强弱已和这些教师的责任与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教师承担地理师范班一半以上的课程,在教学上潜移默化地渗透和熏陶以及产生率先垂范的影响,还有对学生教学设计的悉心指导,使这个训练模式得以有效的实施。如果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其效果将无从谈起。
2.以“案例教学”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思合一,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可操作性更强。师范生全程参与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他们既是技能训练的主体,又是技能训练的评价者,教师的点评以及同学间的互评,促进了师范生在精心设计和教学实践之后的深刻感悟、体验和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反思,反复多次这样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使师范生所掌握的新理念、新知识内化为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智慧,建构出了有利于个性化教师成长的特色之路。
3.构建以“地理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教材分析”课程为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课程为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等等。“地理教学论”实质上是将学生学过的理论、技术综合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学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发挥好导演、组织和管理的作用;“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则为师范生搭建了展示自己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平台。师范生在学习—设计—教学实践—评价—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自己的职业技能。因此合理地设置地理师范专业的课程及时序,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影响显著。给师范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此教学模式的宗旨。
4.开展阶段性的全员参与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的教师教学能力得以强化和展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定期举行板书、硬笔书法、说课、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比赛,让所有师范生全部参加,上下届之间的带动与传承,对新的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5.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全程下来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差别比较明显,这与我们的评价体系没跟上有关,因为学业成绩是与课程挂钩的,而这种全程性的训练活动目前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业评价之中,有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教学能力明显不符;二是教师指导工作量巨大,又难以量化,尤其是在目前对教师考核侧重于科研的形势下,教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公平的回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