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宣讲小故事 彰显大自信

时间:2024-05-07

周霓

队员们,“西瓜老王”的事迹其实就是对口扶贫的故事,是脱贫攻坚路上无私奉献的故事,是中国人民“手拉手” 共同致富、共奔小康 的故事。“东台西瓜”在耀州“落户”的故事,就是对口帮扶的缩影。

——摘自宣讲稿《江苏“甜蛋蛋”咋成了陕西“钱串串”?》

宣讲,是做好“儿童化”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少先队辅导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以江苏省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的一篇获奖宣讲稿为例,谈谈如何“以小见大”,面向少先队员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选取合适的宣讲素材很关键。选材可以来自队员们身边的资源,是他们所了解的可以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有一则新闻报道,介绍老乡王为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东台西瓜成功落户耀州, “西瓜老王”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于是,辅导员想到以此故事为切入口,宣讲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施精准对口扶贫政策,苏陕两地手拉手共奔小康,这是体现制度优势的典型成功案例。老王是东台人,西瓜也是队员们所熟知的东台特产,说老王种西瓜扶贫的故事,对于当地的少先队员来说,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写故事关键要用少先队员听得懂的语言。选材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从儿童的视角去撰写宣讲稿。“种瓜还能榮登中国好人榜?”带着这样的疑惑,队员们对故事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期待。王爷爷身为一名党员,主动担起苏陕两地结对扶贫的重任,随着“西瓜老王”故事的讲述,队员们对王爷爷的感情从起初的亲近到后来的敬佩。他的事迹只是对口帮扶的缩影,再用儿童化的语言给队员们讲述党中央给陕西省找了江苏省做“好朋友”,把队员们难以理解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下子给讲得明明白白。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等直观的表达方式,队员对“对口扶贫就是指两地之间‘手拉手’共同致富、共奔小康”的理解也便水到渠成了。

“制度自信”的宣讲除了选材的新颖外,还要确定一个好题目,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平时写论文,也有“题眼”一说,好的题目可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给听者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篇宣讲稿最终确定的题目是《江苏“甜蛋蛋”咋成了陕西“钱串串”?》,一开始用的是《江苏“甜蛋蛋”成了陕西“钱串串”》。对比一下,一个“咋”真是妙啊!有了这个“咋”,宣讲一开始,就给队员和听众抖出了一个“包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了这让听者一心想早点揭开谜底的心理驱动,你的宣讲至少成功了一半。题目中的“甜蛋蛋”和“钱串串”,带有方言味道,生动、形象的表达,有趣的儿童化语言,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面向少先队员的“制度自信”宣讲工作,一定要结合当地少先队员的心理需求和生活实际,宣讲者在宣讲前、宣讲中做到用真心、诉真情,中国制度的“大自信”一定会在宣讲“小故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彰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