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选派首批驻外大使

时间:2024-05-07

杨发金

1949年10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有34个国家与新中国陆续建交,向建交国派遣驻外大使便成了当时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首批驻外大使是如何选派的呢?

“两个工作,你自己挑一个吧”

苏联是新中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国家。党中央选派驻苏首任大使,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开始认真考虑了。

1949年2月4日,毛泽东对秘密访问西柏坡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表示,关于驻苏大使候选人,中央候补委员王稼祥作为未来的大使将在那里负责日常工作。3月,毛泽东对从东北局回到平山县开会的王稼祥说:“全国快解放了,人事安排肯定会有变动。你不要回东北局了。党中央有重要工作交给你。现在有两个适合你的工作。这两个工作,你自己挑一个吧。一个是中央宣传部部长,是把握政治方向和文字的工作;一个是出任我们驻苏联的大使兼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这两个工作都重要,也都适合你来担任。你想干哪一个?”

王稼祥認为,自己在苏联待过多年,还担任过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在那儿有许多朋友。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中苏关系必然会发生变化。他选择了驻苏大使这个担子。党中央认为,王稼祥是中央资深领导成员,熟悉苏联情况。他任驻苏大使,得到党政军高级领导成员的一致赞同。

1949 年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听取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关于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苏建交的报告;这次会议决定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任命王稼祥为驻苏联大使。

无大使可派,去“干部仓库”找

新中国与苏联建交并互派大使后,同年的3个月内,有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等9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1950年又有越南、印度、缅甸、瑞典、丹麦、瑞士等9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然而这时已无大使可派。两个月后,党中央把视线转移到军队这个“干部仓库”。

1949 年12月27日,党中央给各野战军总部发出关于选派外交人员的6条标准:党员,政治上忠实可靠;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能懂外语更好;有相当多的情报工作经验和军事知识;谨慎周详,能坚决执行政策,服从领导;身体健康;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师级、团级以上干部。除上述条件外,有外事经历即与外国人打过交道成为一条重要依据。要求合适人员于1950年1月25日以前到京报到。

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各军区、一野、二野、三野、四野总部收到通知后,立即按中央要求挑选合适人员。

“国家有需要,将军无选择”

由于多年在部队工作,被选中的人对部队怀有很深的感情,不太愿意离开。时任第19兵团副司令员的耿飚在兵团驻地接到调令,感到十分意外。耿飚知道外交的重要性,但他舍不得离开部队、战友、驻地人民群众。到北京后,他对周总理说:“我对外交一窍不通。”周总理说:“边干边学嘛!”

王幼平在湖南邵阳接到调令后,去长沙的二野司令部表示了自己的想法。正在此地的邓小平说:“上面指名要调阎红彦、刘志坚、王幼平三人。阎红彦、刘志坚申请不去,中央同意了。你再不去,调三个去两个,还可以;调三个,一个也不去,不好交代。”韩念龙在杭州接到调令后,向陈毅司令员表示要继续留在部队作战。陈毅说:“少废话,执行命令,赶紧动身。北京来电报催了!”在杭州任职的姬鹏飞接到调令后,到上海找老首长粟裕,求他给说说情。粟裕说:“你是军人,国家有需要,将军无选择啊!”姬鹏飞只好服从命令。

初期派出的首任大使共29人,除陈家康、吉雅泰、王任叔、白认外,都在军队任过要职,因此出现了“将军大使”的说法。

(摘自《党史博览》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