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气量当学张庄懿

时间:2024-05-07

曾任刑部尚書的张庄懿,一次到长安城的路上,遇到一位经常酗酒生事的醉汉,旁边的人怂恿醉汉:“你要是能夺下这位老爹手中的藤棍,就能显示你的手段。”醉汉果真从张庄懿的手中夺下了藤棍,而张庄懿没有理会他,径自回去了。

醉汉酒醒之后问妻子:“昨天我喝醉酒回来,有没有发生什么事?”妻子答:“你带了一根藤棍回来。”醉汉一看,大惊失色:“这是朝廷文官使用的棍子。”随后去了解才知道,昨天得罪的是刑部的张尚书。

隔天大清早,醉汉诚惶诚恐地头顶着这根藤棍,跪在长安街上。一会儿张庄懿经过,醉汉磕头请求宽恕,张庄懿只是吩咐差役取过藤棍,竟然没有向他问罪。

这是明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里讲述的一段故事。为什么要讲这段故事?

因为何良俊十分欣赏张庄懿的气度:作为朝廷的高官,并且是主管司法的一把手,在上班途中遭遇他人夺棍袭扰,如果换作一般人,要给他一个罪名易如反掌。

但张庄懿最终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处理办法:“径归”与“不问”。之所以如此,在于他对于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所为的“具体情节”十分清楚,也与他的心胸宽广,并没有把这种让很多人感到“丢脸”乃至“不堪”的事放在心上有关。

跟一个平民百姓,又是个喝醉酒的“醉汉”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应该花在处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事上才是。

(摘自《演讲与口才》 王贞虎/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