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针孔摄像头就像一双贪婪的眼睛,隐藏在意想不到的暗处,你永远也不知道,你的隐私将被传送到哪里,又被多少人当成消遣的“大片”。随着类似偷拍窃密案件曝光,越来越多人找到了反偷拍猎人何志会,希望他帮忙检测出窃密工具。从2010年开始,何志会就开始了反窃密业务,曾经,他一次次装上窃密设备,后来,他一次次拆掉同样的设备。看起来背道而驰的两份工作,在何志会看来,都关乎正义。
针孔摄像头下的人性深渊
对于和窃密设备打了十几年交道的何志会来说,窃密情况大同小异,真正深不可测的,是窃密设备底下的人性深渊。
他一次次帮客户拆下这些精心布置的窃密设备,也一次次见证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崩塌。
前不久,何志会接到一个检测的单子,客户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近几个月来,他发现已经合作多年的客户再也没有订单需求。他主动与客户联系,才发现他的客户已经和其他供应商合作。而这个“其他供应商”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相识多年的好友。
随着越来越多订单的流失,这位老板请何志会来做检测,很快就在办公室的沙发里找到了窃听设备。
在何志会把窃听设备交给他的时候,他还是不敢相信。这件事情给他上了一课,“在生意面前,朋友也不可信任”。
何志会也遇到过一位女性,怀疑被丈夫监控。因为她发现,自己不管去哪里,她老公都知道。
后来,他果然在客户家的3个房间发现了针孔摄像头,就连车上也被安装了定位器,监控几乎包围了她的生活。
何志会从她的只言片语中猜测到了:女方决意离婚,于是丈夫采取跟踪的方法试图控制对方。
何志会清楚,一般客户在找他上门检测的时候,心里都有了猜测对象了。只不过等真正检查出来之后,客户仍旧是处在怀疑人生的状态。
真相不一定能帮助人
在成为反偷拍猎人之前,何志会曾经是一名以跟踪窃密为主要工作的私家侦探。
2005年,南下深圳闯荡的何志会在报纸上看到了并不显眼的私家侦探招聘广告,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他应聘了这个岗位。三四个月,何志会就学到了各种侦探技巧。
比如“跟踪的时候,并不是像电影里拍的走在被跟踪者后面,而是走在马路对面。因为人只会留意到身后的人,不会注意到马路对面的人”。
再比如,干活的时候,一定要随身携带几套衣服,随时可以改变形象。
半年后,学成的何志会开了自己的私家侦探公司,名字就叫做“金盾调查”。说是私家侦探,他却觉得自己更像是婚外情调查员。他说,当时,80%的单子都与婚外情有关。
在这些案件中,大多数女性早已察觉到婚姻中的裂痕,对于何志会来说,他所做的就是结束猜疑,让她们看见真相,这些材料也可以作为证据。
一开始,他坚信这份工作与正义有关,至少是在帮助弱势群体,帮他们看清真相。
当时,一位雇主找到他跟踪自己的丈夫。在高档餐厅里,何志会果然看到了顾客的丈夫与一名女子亲密的举动。他假装打电话,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切。他把看到和拍到的一切如实告知顾客。
电话那头,顾客没忍住情绪失声痛哭,紧接着是孩子的哭声,也许是孩子被母亲的哭声吓坏了。
何志会愣住了。
他说,当时很多女客户都是家庭主妇,突然间知道丈夫的婚外情结果,受到刺激,大多数客户往往会“冲动”,家庭破裂之余,她们也很容易在离婚后失去经济来源。
类似的事件,一度让他困惑。他开始慢慢觉得,“真相并不一定能帮助人”。
当时,私家侦探虽然需求火爆,可仍是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职业。2009年2月28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正式被写入《刑法修正案(七)》,这条法律,把何志会送进了监狱。
再后来,何侦探变成了反偷拍猎人何志会。十余年来,何志会将当初的小摊位扩展为拥有上百人的反窃密团队,主要以反窃密设备的研发和销售为主。每天,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通过社交网络向客户科普反窃密技巧,有必要的时候,还会通过视频指导客户用仪器检测。何志会和团队还会有意识地去到企业、酒店,对普通大众以及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反窃密知识培训。
何志会明白,未来,类似5G等技术覆盖后,很难想象偷拍设备又会有怎样的升级,反偷拍事业任务仍然紧迫。
只有全民反窃密意识和素养不断提高,才能以不變应万变。
(摘自《新周刊》9.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