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时间:2024-05-0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迅速改变了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经过多年努力,解决了13亿多人民的温饱问题,截止2017年底,有7.4亿人摆脱贫困,相当于目前整个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实现了世界减贫史上的 “中国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过去的“粗放式扶贫”政策升级换代为“精准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从“输血”到“造血”,6年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确保到2020年如期消除绝对贫困。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消除贫困目标,这将给全球减贫带来巨大信心,为全球减贫和发展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现摘选其中的几束浪花,以展现我国巨大扶贫成绩的精彩画面。

“下党乡脱贫,有你一份功劳”

***总书记8月4日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下党乡位于闽东宁德的大山深处,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近日,受乡亲们委托,下党乡6位党员干部群众给***总书记写信,汇报下党脱贫的喜讯,表达了对党中央和总书记的感恩之情。

8月6日上午,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接到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祖的报喜电话。“总书记给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我们实现了脱贫。”王明祖说,“下党村民脱贫,有你的一份功劳。”

一名福建寿宁县下党乡的“村官”,为何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打来电话?这要从万顺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开发战略说起。

万顺集团是扬州江都区一家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安装、建筑等业务的民营企业。周善红20多年前开始创业,2000年,作为扬州“凤还巢”第一人,他回到家乡投资1亿多元,组建了万顺集团。这些年,集团多次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2014年全国人代会期间,周善红与同是全国人大代表的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闲聊时,得知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是国家级贫困村,当场决定将该村作为自己扶贫的重点对象。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周善红发现,下党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湿润,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但由于交通、销路等因素制约,当地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于是,他就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种植先行、项目引领,商贸推进、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从梳理恢复茶园入手,一方面投入上百万元资金建设成片“爱心定制茶园”,另一方面牵线搭桥联系多家企业以一年一亩2万元的价格认租茶园,由村里将认租茶园的茶“定制”給他们。在这过程中,周善红还与下党村合作,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的模式,打响了“下乡的味道”茶叶品牌。由于有了投入和销路,下党村每斤青茶均价从原来的2.4元增加到10元,每亩效益从2000元增加到6000元。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纯收入200万元。

周善红自与下党村“结亲”以来,每年都要去上三五趟,访贫问苦、看看茶园经营管理情况,或者与村两委一班人探讨扩大“爱心定制茶园”种植规模、发展农家乐和农业旅游等事宜。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下党村品茶观光、定制茶园。

“扶贫攻坚是一项国家战略,也是一个长期工程。”周善红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不能事事靠政府,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凝聚起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基于此,周善红和他的万顺集团又在陕西富平老庙镇漫町村搞起了“花椒工厂”、在江都区郭村镇张倪村种起了“扶贫草莓”,以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徐场村:琴瑟雅音奏响“富民曲”

盛夏的兰考,泡桐如海,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生态图景;一把把制作精良的琴瑟琵琶从这里走出去,雅乐清音传遍天下。50多年前,焦裕禄带领当地群众种植泡桐,防风固沙。如今,化身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目前,全国民族乐器行业90%以上的音板取材于兰考的泡桐。在徐场村,家家户户都忙着制作古琴,致富奔小康。

  “长在黄河故道沙土中的泡桐,纹路清晰,板材音质奇佳,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村民徐老大拿着一块泡桐板给记者看。徐场村从1985年开始生产民族乐器,目前是兰考乐器作坊最集中的村。

  上世纪80年代,一位上海乐器师傅发现,泡桐板材适合做民族乐器。这位乐器师傅在徐场村找到了从事桐木板材加工的代士永,此后,代士永成为上海乐器厂家的原材料供应商。与乐器厂深入接触后,代士永决心独立办厂。1988年,他在兰考开办了第一家制造乐器的中州民族乐器厂。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000年前后,兰考外出学习制琴的多达几百人,学到核心技术后回乡抱团发展,打造兰考品牌。徐场村村民郭爱玲制作古筝近十年,之前一直给品牌厂商代加工,去年她注册自己的品牌,现在利润翻了几倍。

  如今,徐场村拥有40多家民族乐器生产企业,并已形成乐器制造的产业链。

  “民族乐器产业带动我们村及周边贫困户21户、102人脱贫,还有3户贫困户是私企业主,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徐场村党支部书记徐顺海说,“是改革开放成就了今天的徐场村!”

有了好政策 迎来脱贫后的新生活

延安宜川县丹州街道办王湾村的脱贫户张荣这几天很是忙碌。她今年新试种的博洋61号和91号甜瓜刚刚上市,新品种甜脆香,还没成熟就以每斤10元钱的价格被果商预订了。而在4年前,她的丈夫一次意外交通事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贫困窘境,家里欠了十几万元的账。王湾村地处宜川县以南的川道梢林区,人多地少,产业基础薄弱,全村130户村民中就有44户贫困户。2016年年底,在扶贫干部的争取下,村上开始发展155座弓棚种植产业,按照贫困户免费、优先分配的原则,2017年,张荣开始尝试种起了蔬菜。

张荣说:“包扶干部和包片领导前前后后给咱跑,建起来这个弓棚,我心里比以前要高兴多了,有干劲了。”

2017年,张荣家的3座弓棚纯收入就近2万元,比原来种玉米至少翻了5倍。尝到甜头的张荣2018年又流转了别人的4座弓棚,瞄准了市场价格相对更好的甜瓜。收入将近7万元,这是以前没有想到的。

依靠弓棚种植这项产业,和张荣一样的王湾村28户贫困户都彻底告别了贫困,2018年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一万元以上,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典型示范村。

有了好的政策,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张荣迎来了脱贫后的新生活。她说,只要自己能动,就一定要把这致富的弓棚好好种下去。再过几年等富裕了,她还要给孩子在县城里买套房子。

农民油画展演绎闽东“文化扶贫”故事

日前,在福建省宁德市艺术馆内,“壮丽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港街道下村村、长沙村文化扶贫农民油画成果展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馆内驻足欣赏,感受视觉盛宴。

此次油画成果展共展出油画120余幅,均出自农民之手,内容涵盖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人文景观和劳动场景等。

  福建省派宁德市驻村干部领队王业洲表示,把“扶贫先扶志”運用到挖掘贫困村农民的内生动力,通过文化扶贫的计划,运用文化的有生力量,从观念上淡化“贫困意识”,进一步提振贫困村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勇气。

  下村村是闽东一个纯山区农村,自然村分散,空心化严重,产业发展极其薄弱。全村289户1078人,却只有89个老人居住在村里。从福建省委统战部、民盟福建省委会派驻下村村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小红说,和村民聊天了解村情时,发现他们的文化生活很贫乏,当时就想引进一些文创项目。

  今年54岁的邹锦碧是农民油画艺术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谈起最初受邀参加培训班的情景,邹锦碧笑道,“心里想,农民嘛,都是拿锄头的手,怎么会拿笔画画。”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邹锦碧参加了培训班。她回忆道,第一次画画时,笔不知道怎么握,颜色不知道怎么用,脑袋都是空空的。在老师指导和一个月不断练习下,她掌握了绘画技巧,农村的山水景色、生活劳作都成为她绘画创作的素材。

  截至目前,农民油画培训班创作作品2000多幅,作品义卖款达8万多元。

  “这使我们看到了‘文化脱贫工程’的发展空间与潜力。”黄小红表示,将进一步做强农民油画等文化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引进资金,落实茶叶、柠檬等农业种植项目,变资源为资产,增加农民收入。

(综合《河南日报》《扬州日报》《陕西新闻联播》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