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今年6月起,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每月10 位优秀党员志愿者”、“每季度10个优秀志愿服务党组织”活动,本期刊登 第三批“10位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的感人故事。同时,党建网、党建微信 平台、党建杂志与北京交通台合办的“党员小故事”也将联动推广。这一 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以小传的形式赞颂讴歌党员志愿者,雅俗共赏。
赵淑伶:倡导文明立奇功
赵淑伶者,北京市人也。任社区党委书记之职,首倡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一如既往,身体力行,与首都大事接轨,为社区百姓奉献。整治秩序,于真情沟通彼此;维护稳定,以劝导构建和谐。终使环境改善,生机盎然;陋习渐少,风气日新。赞曰:十五年未辍辛勤,长为典范;三千事皆为己任,不计虚名。
(作者:赵秀敏)
年过五旬的赵淑伶,现任北京市丰台区永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这位有着38年党龄的巾帼女将,也是一名党员志愿者。从2007年开始,她全力投入志愿服务当中,并率先在全国首创市民劝导队,凝聚300多名劝导队员,以“无私、无欲、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7年多时间携手共筑一个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典型。
赵淑伶工作的社区,常住居民2158户、6659人,还有流动人口1495人。2007年,这里一度出现违章停车、乱摆摊点、店外经营、非法烧烤等不良现象,造成交通堵塞,环境脏乱差,各种矛盾激化。
赵淑伶带领社区党委成员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联手城管、交通等执法部门,并决定成立由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牵头的“社区环境秩序劝导队”(市民劝导队)。以党员志愿者为骨干、楼门院长、居民代表与社区专职工作者组成的“劝导队”上岗执勤,针对不文明行为依法耐心宣传劝导,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倡导文明风尚,共同维护美好家园。这种自我管理模式,为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景钢:剪纸艺术育新人
今年33岁的景钢,山东莱芜人,却远行新疆,成为数千名西部计划留疆志愿者当中的一员。他于2005年入党,同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擅长剪纸艺术。
景钢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服务新疆专项,在巴里坤县奎苏镇青年文化中心干得有声有色。巴里坤是哈萨克族自治县,景钢一有空就到少数民族兄弟家中,请教民俗,拉近感情。一次,景钢听说,一位哈萨克族妈妈古丽阿依佳含辛茹苦收养一个汉族孤儿,很是感人。于是,景钢创作了12幅剪纸连环画,发表在《哈密报》上,深情讲述这个动人的故事。从此,景钢开启用剪纸作品反映新疆民族团结的艺术历程。一年的服务期结束后,他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热土。2006年,他决定扎根新疆,考取哈密市第四中学“特岗”教师资格,成为一名中学美术老师。
景钢担任美术教师后,学校增设剪纸课。教什么,怎么教,景钢开始了探索与实验。后来,他尝试教授“无稿剪纸”。顾名思义,“无稿剪纸”就是不用画稿,教学生一个形象,直接在纸上剪出,体现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几年时间,景钢教授了6000多名学生,在哈密市掀起学习中国剪纸艺术的热潮。
景钢,山东莱芜人氏。学修美术,艺擅剪纸。抱青春之热情,驰援西部;爱脚下之热土,志愿留疆。以“远游千里,秉烛万卷”铭之座右。业勤教职,春风催桃李枝茂;情钟民俗,剪纸展维族风情。国之律条,民之善行,每以剪纸演绎之。由是寓教于乐,增学子之兴趣;化难为易,广牧民之见闻。赞曰:细雨无声,而美学倡焉、文明化焉。
(作者:贾雪梅)
钟涣浔:生命之光照春芽
钟君涣浔,天津河西人氏。少时参军,后专业从教。数十年来,人退身不退,倾力于社区工作,钟情于志愿服务。助少年戒网瘾,帮差生补课业,更宣环保,资贫困,风雨无阻,名利不计。由是所建“爱心润春芽”班,果如春雨润遍社区,如蜡炬照亮他人。嗟乎,其心耿耿,其迹煌煌,合当击节而歌,振笔而赋焉!
(作者:卜用可)
今年84岁的钟涣浔,天津市首批高级物理教师,有过4年军旅生涯,39年的教师经历,担任过中学校长之职,新中国十年华诞时加入党组织。
钟涣浔1992年退休后,来到天津市科技馆进行志愿服务。他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参观者,编写培训教材。他所制作的“万有引力定律展示”、“动势能转换”等科技仪器,引起广泛关注。
他婉拒一些高薪聘请,立足自己居住的粤江里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从2004年开始,他将几个家庭生活困难、带有厌学情绪的孩子组织起来,开设义务补习班,免费为初中生、高中生补习。他要求学生帮助社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打扫室内卫生,在社区进行“捡脏护绿”义务劳动,让青少年在补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全身心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洗礼。
截至目前,钟涣浔集中辅导学生272人,入户辅导学生73人,总计3046课时,编写46万字的《义务辅导教材》。义务辅导班也从最初的物理学科,延伸到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英语、语文、化学、物理等课程。钟焕浔的老同事,周边学校的22位教师,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8名大学生志愿者,纷纷加入义务辅导的行列。
袁贤光:永不下岗活雷锋
袁贤光,湖南宜章人氏也。在职时,因其万事以民为本,曾屡获优秀之荣誉,尤两次将分配于己之住房,主动让与他人,其迹家喻户晓、人皆景仰。退食至今廿余载,以耄耋之龄,志愿出任数十机关之行风义务监督员,何也?自言“信仰不能退,责任不能退,使命不能退,直到生命最后一天。”赞曰:来自百姓,扎根百姓,诚于事业,忠于党旗。
(作者:文伟)
在湖南省宜章县,今年81岁的袁贤光有很多称谓,如“永不下岗的活雷锋”、“义工1号”、“编外信访局长”、“编外监察局长”等,这些都是老百姓对他的真诚赞誉。他在宜章当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袁贤光1953年入党,担任过团县委副书记,县畜牧水产局、农业局和商业局副局长,1993年退休。袁贤光每天早晨依旧在7时50分准时出门,同时担任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教育局、信访局等几十个单位的监督员。
为了群众利益,再苦再难,他没有畏缩过。他说:“党和人民把监督权给我,我就得用好。”当地农林水系统二级机构,有240多名退休员工,工资补贴难以保障,多次反映没有结果。袁贤光历尽艰辛,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个难题。长期超负荷运转,使他患有心脏早搏、腰椎间盘突出、脑血管硬化、胃溃疡等病症,但他从未把健康状况放在心上,他的心里只有老百姓的利益。
袁贤光年逾八旬,还悉心关照47名残疾人、76名孤寡老人,并且筹措善款,帮助170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有统计,受过袁贤光帮助的人员多达1.3万名。在其言传身教带动下,该县的义工和志愿者已经增至3万多人。在宜章当地,志愿者成为最荣耀的人生岗位。
王凤彩:诚挚爱心暖他人
王凤彩,北京人氏。退食之余,惟披沥党性,奉身公益。里巷有残疾夫妻,家贫业窘,王氏每曲以济之,又时以笔墨之具馈其子,终助其成材。有兵士染疮疾,久不愈,其乃为之求高医,觅良药,送诊金。细民小卒,岂因卑下而不顾?善行美事,岂以微小而不为?尝言:“爱人即爱己,利人即利己。”《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诚可为此妇铭之!
(作者:李晓娴)
今年75岁的王凤彩,1990年从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退休后,投身到社区各项公益事业中,1998年加入党组织,个人累计捐款已超10万元。
在西交民巷社区兵部洼胡同住着一对残疾人夫妇,家庭困难,孩子上学,夫妇俩每天架着拐杖,在街巷修鞋维持生计。王凤彩想方设法,四处找鞋修,送“生意”上门,一来二去,与夫妇俩成了朋友。得知孩子正学习英语,需要收录机,王凤彩立即把家里的送去,孩子用的练习本、参考书等用品,她全包了。孩子说:“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王奶奶的期望。”当年,孩子就考上了宏志班,如今已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
让王凤彩牵挂的还有辖区部队的战士。战士小杜得了红斑狼疮,王凤彩听说后四处寻医问药,最终找到一位老中医给战士看病,治疗一段效果很好。然而,小杜家境困难,难以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王凤彩得知后立即拿出600元钱,化名“求实”寄给小杜,直到第六次寄出款项时,大家才知道“求实”就是王凤彩。
刘兴顺:满腔热忱为群众
刘公兴顺,贵阳人氏。数十载如一日,以公益为己任,呼吁民生;为闲事尽其劳,关注环境。义务送报,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宣讲德育,深入浅出,激情澎湃。及夫开设报栏,更新照明,绿化小区,修缮雨棚,俱克肩于一心,造福以里闾也。公亲作笔记八十二册,彰宣“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服务”之信念。其心纯诚,其言质朴,其行高崇。古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斯者,庶几无愧。
(作者:朱荣军)
“要使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生活得更美好。”这是年方20岁的刘兴顺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50多年来,他一直把这句话视为座右铭,1985年入党后,人生的境界愈渐高远。
2010年,刘兴顺所在的贵州贵阳市碧海社区,报刊投递来得晚,多数居民第二天才可看到头一天的报刊。为让社区群众及时看到报纸,刘兴顺作出承诺:“我来送报,保证让大家当天看报。”每天清晨,这位“七旬送报工”就赶到邮局,抱回20公斤重的邮件,送至社区阅览室,分门别类,报纸上架,杂志入柜。9时许,阅览室开放,居民就能见到最新的报刊。四载光阴,风雨无阻,累计路程有5700多公里,报刊达20多吨重。
今年起,刘兴顺被聘为当地青少年道德使者(青少年思想道德义务志愿者),到各学校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今年6月,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主办的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在贵阳举行,代表们亲临刘兴顺所在的社区,纷纷赞颂这位倾尽全力志愿服务社区的古稀老人。
田世军:殚精竭虑为社区
田世军,上海市人。以过知天命之年受命组建志愿者协会,日奔走于里巷,发动退休党员,又深入阳光驿站,寻找企业中坚。以三年之力,集五千之众,圆满完成世博志愿服务。其后,更想群众所想,拓展服务项目;急队员所急,做好先锋表率。使志愿服务更趋规范化、常态化,直至社区“精神末梢”。乃作颂曰:绚烂陡生,信是夕阳最美;光明大放,孰言蜡炬将残。 (作者:周黎霞)
刚满60岁的田世军,现任上海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1986年入党。2007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田世军受命参与组建东明社区志愿者协会。
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初,他充分发掘和调动社区党员、国企退休员工和热心于志愿服务的人才力量,动员太极拳、木兰拳、腰鼓队等集体加盟,队伍一天天壮大。由社区居民骨干组成的这支志愿者队伍开进社区,走进世博会志愿服务行列。最初三年,志愿者就从600人增加到5000多人,各居民区都成立了分会。
近年来,他们继续开拓创新志愿者服务事业。当时,徐浦中医医院和东方医院南院相继落户社区,两家医院开业,看病人数猛增。志愿者协会和两家医院一拍即合,成立护医志愿服务队,报名人数多达百余名,经过培训考核录用60名。其中,党员人数占了一半,均胸佩党徽上岗。志愿服务队实行微笑规劝,化解矛盾,尽力开展导医、护医活动,成为社区居民和谐就医的守护神。
任士荣:悠扬琴声助盲人
任士荣,江苏扬州人氏也。年未及冠,入伍从艺,始习手风琴,遂与之结缘以伴,相待而成。若夫上战场,下基层,发励志之声,演陶情之兴,尝屡获殊荣也。及退休,然以己之长,扶盲助盲;应人所需,秉诚至诚。执手以教技能,抚心而协音符。嗟乎!予光明以失明者,酬欣愿于志愿乎。赞曰:除残疾阴影,点燃自信之火花;担社会重任,奏响时代之强音。
(作者:叶子彤)
年近八旬的任士荣,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从14岁开始学习手风琴技艺的原空政文工团一级演奏员,艺术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和欧亚许多国家,德艺双馨。
任士荣退休之后,决心将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社会。2005年,他偶遇一位盲人在公园演奏卖艺。从此,他和盲人结下了手风琴情缘,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扶盲助盲志愿服务事业。教盲人学琴练琴的过程中,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盲人琴师陈国月就是在任士荣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出困境的。在任士荣的指导下,陈国月的基本功大大提高,比赛连连获奖,收入增加很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任士荣还组织盲人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他认定,唱歌既能抒发内心的情感,也能展示很多盲人的演技才华。盲人群体用歌声唱出他们的心愿,那就是对党、对国家的感恩心情。如《盲人的心声》歌曲写道,“我虽是个失明的人,我也有一颗明亮的心,就在那霜天和雪地里,就在那暗夜的黎明前,祖国像亲人一样搀扶着我们,朝着那美好的明天前进……”还有《温馨家园之歌》、《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等歌曲,都代表着广大盲人朋友的心声。
符建林:守护古碑六十载
符老建林,豫西洛宁人也。洛宁长水乡有汉魏石碑,人言乃“洛出书处”之证。“河出图,洛出书”,斯《周易》之言,亦中华之源也。惜哉,碑数历劫,风侵雨蚀,破损不堪,幸符老屡护之。其人少入党,至湘桂剿匪,后返故里,傍碑而居。起石棚、立铁栏,守碑六十余载。于今年逾八旬,日渐衰老,乃传于子,戮力其志。赞曰:磐石之坚,以言其志;磐石之贞,以喻其德。 (作者:金锐)
河南洛宁县长水乡西长水村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汉魏古碑,上书仅存一个历尽沧桑的“洛”字;一块是清代古碑,上刻“洛出书处”四个遒劲大字,均为河洛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今年86岁、有着63年党龄的村民符建林,在此义务守护两块古碑已有62年。
1952年,参加过湘西剿匪的符建林退役返乡。村里划分宅基地,两块古碑所在的院子划给符建林家。当时,符建林就认定,石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如果有文物价值应该属于国家,我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义务保护好国家的东西。就这样,他开始义务守护两块石碑。上个世纪60年代,这两块石碑被文物专家鉴定为“洛出书处”古碑,有其历史文化价值。符建林给两块石碑盖起石棉瓦棚,四周建了围墙,并用铁栏杆围了起来,精心呵护至今,多次让两块石碑幸免于难。
如今,符建林垂垂老矣,力不从心了,年已六旬的儿子符少武欣然接班。从2010年起,符少武不再出门打工,子承父业保护石碑,传承河洛文化。目前,当地政府已完成“洛出书处”古碑保护规划,要以洛河为纽带,打造华夏“洛出书处”文化旅游景区。符建林闻听此讯,无限欣慰。
王东育:青春才华助危困
王东育者,闽石狮人也。年未而立,即热心公益,请缨建志愿服务队。十历寒暑,不更其志,感召五万余人,身教言传,共襄善举。尝觅孤寡翁妪卅余人,尽奉养扶助之劳,使有所依焉;又倡举“春风行动”,帮扶贫困党员,使有欢颜焉。汶川、雅安灾,倡率捐募义款与物资,且献爱心于白血病等诸多患者及众低保户,筹集善款数百万元。累累善行,不胜枚举。《荀子》曰:“积善成德”,其此之谓欤?
(作者:康永恒)
从2004年报名参加海博会志愿服务,到如今成为“石狮青年志愿者”品牌的开拓者,35岁的福建青年王东育已经坚持十年,其志愿服务团队从最初的3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5万多人。去年,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开展志愿者活动初期,王东育与30多位孤寡老人,结为帮扶对象。他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春风行动”,结对帮扶30多位贫困党员。每逢“七一”,他就组织党员志愿者给贫困党员送温暖。老人们说,这个年轻人陪我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王东育多次捐款,并组织募捐活动,为灾区筹集现金50多万元,还有价值200多万元的物资。10年来,为了救助地中海贫血症、白血病、巨结肠症等患者,以及帮扶低保户等困难家庭,他累计筹集260多万元救济款。至今,王东育志愿服务时间已累计达到5000多小时。 (责任编辑:杨连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