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织绳女工到“中国绳王”

时间:2024-05-07

从1981年到今天,张旭明的名字一直和同一家企业牢牢系在一起——海丽雅集团。只不过,当年的她只是一名普通的织绳女工,如今已是蜚声业内的“中国绳王”。经历了纺织行业的辉煌,遭遇过下岗潮,再带领企业走上行业尖端,她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奇迹的创造者。

2019年初,张旭明参与的“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纺织项目,荣获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更让张旭明和海丽雅赢得业内盛誉的是在2012年,中国自行设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而为“蛟龙号”拴上一道生命之绳的正是海丽雅的产品。

为了制造这条“生命之绳”,张旭明带领研发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足足三个月反复进行压力、弹性、硬度等试验,最终做出一条仅有108公斤的合格绳缆,不足“蛟龙号”重量的千分之五。一举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此类产品的技术封锁,并将成本降低到此前的十分之一,将中国绳缆推向了国际绳缆行业的最前沿。

海丽雅前身是青岛花边厂。1981年,19岁的张旭明进入青岛花边厂。一步步由织绳工成长为车间主任、计划科长、办公室主任、副厂长的时候,她按部就班的职业生涯被中断了。20世纪90年代,产品销售陷入困境,经过转产、兼并,却依然连年亏损。1998年,张旭明的人生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她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

她立下誓言——绝不让一个纺织女工下岗!2000年,“海丽雅”商标成功注册。同年,张旭明用公司惟一的一辆轿车接回了青岛大学的高材生黄涛,他也是公司招聘的第一位大学生。由此,海丽雅的人才战略和品牌战略比翼齐飞,不但提供大量内外培训、出国考察的机会,鼓励创新,敢于为员工的失误买单,还制定了有力度的激励政策。由此,海丽雅的生产管理逐步走向正轨。

谈及一次次研发、生产,张旭明不禁感慨:“要熟悉不同绳缆的脾气、特性和使用场景,每一次都像是一场战役!”海洋绳缆要耐腐蚀,工业绳缆要高强度,户外登山的安全绳要“身轻如燕”……如今,海丽雅“上天下海”:“大洋一号”“蛟龙号”“雪龙号”“科学号”都用到了他们提供的产品、技术和配套服务;新近研发的特殊纤维绳缆,抗太空辐射、耐高温,将成为我国“深空”探索的重要助力。

此外,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更成为海丽雅“走出去”的强心针——在俄罗斯国际军警展、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海丽雅崭露头角,将公司自主研发的“蛟龙”机降绳、救援训练用绳等,推广到了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外市场,成功撬动了“一带一路”主题下最大的海外市场。

执掌企业这些年,张旭明将原来2400平方米的旧厂房变为了如今两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园,由一个公司发展成为拥有六个子公司的集团,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当年,接下国企转型的“烂摊子”时,张旭明也有过犹豫和彷徨,但她舍不得丢下200多名姐妹,更舍不得丢下传承了几十年的老牌子。为了这份舍不得,张旭明成了“嫁给海丽雅的女人”。(摘自《中国妇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