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龙平平 刘贵军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原本是一次讨论农业问题的普通的中央全会。由于在为召开这次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和邓小平先后提出了“向后看”和“向前看”两个重要口号,导致会议主题发生重大变化,最终演变成一场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央工作会议陈云提出“向后看”
1978年11月10日下午,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开幕。
11月12日,陈云在东北组讨论时率先发言,指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一致主张,从明年起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我完全同意中央的意见。安定团结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关心的事。干部和群众对党内是否能安定团结,是有所顾虑的。”
接着,他列举了6个问题,包括:薄一波等六十一人所谓叛徒集团一案,1937年7月7日中央组织部关于所谓自首分子的决定,陶铸一案,彭德怀的评价,1976年4月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康生的错误,等等。
陈云的这篇题为《坚持有错必纠的方针》的发言,看似平常,却深深地触及了当时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不失为拨乱反正的一声惊雷。
陈云的意思很明确:只有先解决好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才能够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这就是著名的“向后看”的观点。
陈云“向后看”的发言,代表了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党内思想解放,要求深入批判“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的主流思想。实际上,从中央工作会议分组讨论的第一天起,就有一些同志提出了为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平反的問题。陈云在党内的地位特殊,更重要的是,他的“向后看”的发言,既有思想深度和历史的广度,更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因此,这个发言迅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引起强烈反响,各组同志纷纷效仿。
邓小平提出“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
从11月26日下午开始,各个组的讨论都展开了指名道姓的批评,一位中央副主席和三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大家集中批评的对象。面对面的批评与辩解,火药味越来越浓。有人提出,这些犯错误的同志应该主动辞职;有人提出,应该解除他们的领导职务。一时,中央领导层的人事变动问题成了讨论的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原本没有领导层人事变动的议题,突然被提了出来,政治形势骤然复杂、严峻起来。中央工作会议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到了不知如何收场的程度。
当华国锋已经无力掌控政治局势的时候,邓小平众望所归地成了全党的主心骨。关键时刻,他以巨大的担当、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智慧,果断地提出:“不能再向后看了”,“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及时做出了三个重大举动。
第一,旗帜鲜明地表示,毛泽东的旗帜不能丢!11月2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听取北京市委和共青团中央负责人关于“天安门事件”平反之后的汇报。邓小平代表政治局常委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表示:“毛主席的伟大功勋是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主席的伟大,怎么说也不过分,不是拿言语可以形容得出来的。”
第二,确定“只能上不能下”的人事变动原则。12月1日,中央常委召集各大军区司令员和省委第一书记开会,邓小平代表中央常委郑重地提出处理人事问题的意见,他说:今天给你们开个谈判会,算我一个请求,要以大局为重。要给人民、给国际一个安定团结的形象。如果有损于这个,给人以错觉,极为不利。这是大局。
第三,提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宜粗不宜细”的方针。邓小平反复强调,处理遗留问题,不要纠缠历史旧账,更不能搞新的政治运动。
在政局混沌不清的情况下,邓小平发出“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号召,果断采取一系列正确有效的举措,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廓清了道路。
(摘自《中共党史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