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以紫砂壶为主体的紫砂文化,它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紫砂艺人把老百姓的许多美好愿景融入自己的创作。
比如鲤鱼跳龙门,这个美好的愿景在一款壶上得到了承载与弘扬,即“鱼化龙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做过一把壶,叫“蝶双飞”。他把梁山伯和祝英台相识恋爱的那个小亭做成壶盖的摘手,在那把壶上设计了一条腰线,把壶分成一阴一阳两个界面,一黄一黑两只蝴蝶加上一段切题的壶铭,把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永久地定格在紫砂壶上。
紫砂泥俗称五色土,五色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对上了。那泥料中有水,有土、有金砂,在制烧过程中要用木头生火。一把紫砂壶恰好是金木水火土的结晶。许多人认为,把五色、五行捧在手上、揣在怀里,就等于是捧着万物的根本,揣着大千世界,心里特别踏实。紫砂文化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也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儒家学说有一个重要概念叫中庸。而对于紫砂艺人来说,尤其是制作光货的艺人,追求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正是他们一以贯之的原则。在泥料的选择上,追求紫而不姹、红而不嫣、绿而不嫩、黄而不娇、灰而不暗、黑而不墨,这不就是中庸之道吗?
道家崇尚自然,取法自然。对于制砂艺人,特别是制作花货的紫砂艺人,取法自然、崇尚自然也是他们的一个追求。花货的特征就是模仿自然界的花、鸟、鱼、虫做出来的壶。体验田园雅趣,正是“取法自然”。
释家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紫砂艺术的创作,成为紫砂陶艺创作的重要题材。传统佛像现仍是紫砂雕塑的重要创作题材,主要有观音、如来、弥勒、罗汉、韦陀等,形象有坐有立,既有单件人物作品,也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作品,有的更是全新的创作。
明代紫砂巨匠时大彬的创作中就有取材于佛教法帽的造型——僧帽壶,所谓“刻桑门之帽,则莲叶擎台”(吴梅鼎《阳羡茗壶赋》)。目前,经历代艺人不断传承改进,“僧帽壶”已成紫砂的傳统经典造型。
再说陈曼生,他笃信佛教,酷爱紫砂壶。其赏壶、玩壶的室中悬一巨幅“南无阿弥陀佛”的墨宝。有人云:“曼公爱佛又爱壶,何不以‘阿曼陀室’为此室名。”后来,“阿曼陀室”便成为了“曼生壶”标识性的署款。
一些紫砂壶上的题铭反映了释家文化。其内容主要为切茶切壶,但因茶禅一味,也有涉及佛教内容,甚至有的壶近乎禅机偈语。
此外,壶铭中体现出的释家文化还有很多,如“山寺静,石钟鸣,一瓢邀桐君”(惠逸公壶铭);“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曼生铭);“扫除禅榻净,供养石泉新”(东溪壶铭)等等。更有艺人将“心经”刻于盈握之壶上,可见释家文化与紫砂可谓渊源久远,因缘深长。(摘自《中国紫砂文化》时事出版社出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