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45年砥砺奋进,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本期《地名故事》栏目将带您打卡几个标志性的改革地,重温当年激情岁月,感受新征程示范区建设火热场景。
深圳水沟边集市更繁华
“圳”的繁体字为“甽”,在客家方言中指田间的水沟,“深圳”则因村庄周围水泽密布,田间有一条深水沟(即深圳河)而得名。
1981年在考古普查中发现的咸头岭遗址,证明了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就已踏足深圳这片土地。虽然那时还未出现“深圳”一名,但深圳地区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遗存。
查阅文献,康熙版《新安县志》中记载:“康熙七年,新安沿邊奉设墩台二十一座……深圳墩台,一座……”,这是古籍中第一次出现“深圳”这一名称。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清代宫廷档案中,有一份清代咸丰年间的奏疏,其仿真件现藏于深圳市档案馆,这份档案共提及了7次 “深圳墟”。“墟”(集市)是由清政府设立的一个个墩台发展而来的,其中以深圳墟(今东门老街)尤为繁华。
1911年,随着广九铁路开通,坐落于今东门老街一带的深圳墟火车站成为连接内陆与香港的交通枢纽。1931年,政府设立了深圳镇。1949年10月19日,深圳镇人民政府在东门(深圳墟)成立。1953年,因深圳镇交通便利、人口兴旺,宝安县政府由南头迁至深圳镇(今罗湖区桂园街道蔡屋围一带)。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从此以后,深圳市不只是一个新的名称、新的建制,更是被赋予了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任。
浦东:“烂泥渡”上长出摩天楼群
一片“烂泥渡”,能生长什么?
答案是,长出了摩天入云的楼群,刷新了上海的天际线;长出了活力四射的金融中心,刷新了国际金融格局。
浦东大道141号,浦东开发陈列馆。一份特殊文件的复制品,引得不少游客驻足。那是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浦东开发开放的正式批复。
曾经,一条黄浦江把上海分隔成两个世界,浦西是繁华的大都市,浦东是听取蛙声一片的乡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对改变浦西、浦东这极不对称的发展格局,有过设想甚至梦想。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愕曾经在小说《新中国》中憧憬100年后在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 ;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对开发浦东也做了宏大构想,提出在浦东建立“世界港”。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前,仁人志士的愿望只能是空想。
浦东开发开放是一项跨时代的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要求“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眼下的浦东,正聚焦这六大“硬核”产业,紧贴未来趋势,夯实核心竞争能力。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更大胆地闯、更大胆地试、更自主地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雄安新区:“未来之城”雏形初显
21世纪的北京,面临着“大城市病”的种种困扰。最终“雄县—容城—安新”这一方案脱颖而出。取自“雄县、安新县”各一字的雄安新区,位于京津保腹地,各方优势明显,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
2017年4月雄安新区成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雄安这座“未来之城”打下坚实基础,新发展理念这条主线贯穿雄安建设发展的始终。今天,人们看到一个创新发展的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坚持前瞻性、引领性,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步推进。在雄安,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全部集纳在地下综合管廊中,街头不见井盖、抬头没有电线。从城市治理到生态监测,从社区生活到交通出行,都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
小岗村:“三靠村”成景区
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是淮河岸边的一个普通村庄,距离县城30多公里,以丘陵岗地为主,农业生态条件较差。小村庄坐落在中间高四周低的“岗地”上,因此得名小岗。
“大包干”之前,小岗村一直是“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穷思变,变则通。
1978年冬夜,小岗人托孤求生、立誓为盟,在一张破损褶皱的薄纸片上,按上18枚鲜红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自家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讲解员向观众们讲述着当年的那段历史。
如今,这张10多厘米见方的纸片原件,作为改革开放的珍贵物证,静静陈列在国家博物馆。
包产到户让小岗村一年翻身解决了温饱问题,如平地一声惊雷,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的推广,小岗村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45年的砥砺奋进,小岗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4A级景区等称号,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博鳌小镇变身外交『鳌头』
1992年以前,博鳌是一个只有1万多人口、一条街道,连海南本省人都未必知道的琼海市小镇。当时,红火的海南房地产市场吸引电影导演蒋君超和著名电影演员白杨之子蒋晓松来到博鳌。1997年7月,蒋晓松等人在博鳌建成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以个人名义请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作为贵宾为球场开杆。细川护熙和霍克与蒋晓松谈起了亚洲金融危机,谈起了亚太经合组织、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谈到了创建亚洲论坛的种种设想。蒋晓松想到,博鳌可以借鉴瑞士达沃斯论坛,搞一个博鳌亚洲论坛。这次谈话彻底改变了博鳌的命运,点燃了亚洲论坛创建的火种。
最早收录博鳌名称的史志资料,是明朝正德六年(1512)的《正德琼志台》。博,即多、大;鳌,指传说中的大龟或大鳖,泛指鱼类。博鳌,意即鱼类多而硕大。博鳌位于万泉河的入海口,景色秀美。如今,博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变成了担当国家外交重要角色的“鳌头”。(本版稿件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档案》《合肥晚报》、央视新闻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