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宋晓东
上海美影厂成立后,中国美术片发展迎来了大好时光。《大闹天宫》就是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历史上永恒的经典。但是《大闹天宫》拍摄于1961至1964年间,时值中国困难时期。而当时《大闹天宫》无论在资金还是技术上的投入,都不亚于今天的任何一部大片。
对于动画片,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由于当时不可能进口动画片,而动画片又是最容易被少年儿童接受的艺术形式,因此发展动画同发展电影一样,成为文艺创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发展民族电影,同样受到领导重视。1960年春节,我们在北京美术馆办了一个美术电影展览会,陈毅副总理带着他的家属和孩子去看,并且题了词,还专门写了首诗。这样的大环境下,拍一部具有民族特色的《大闹天宫》就成为可能。
從1960年开始,我和同事到北京出外景,去故宫等地感受气氛,这和以后描绘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都是有关的,看它的建筑,如何去表现天宫的场景。我们还仔细研究了《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因为孙悟空这样一个集猴、人、神于一身的形象从来没有搞过。为此,我们把8个比较好的原画都集中起来。现在日本、美国的动画大片,原画动辄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而我们当时只有8个人。一部两个小时的动画长片,加上导演、摄影、设计也就三四十个人。而国外一部一个多小时的片子,像日本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有一百多个主创人员。在那个时候,大家的脑子里没有什么名和利,工资一个月只有几十块钱,但能一心一意地工作,就是凭着一股荣誉感。能被选中去搞这么一部长片,是一种光荣。
孙悟空这个形象最初的设计者万籁鸣先生并不是很满意,画家张光宇也画了几个形象,有一个是三角形的脸,大家都不大喜欢。作为导演,万老要从整个影片的角度来考虑人物形象设计。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孙悟空作为主角,几百、几千个镜头都是他的,因此孙悟空的形象必须要便于操作。8个原画、几十个动画,都要统一在这样一个形象下。如果这个形象线条过于复杂,几千几万张地画下来,操作是很难的。因此,万老就把修改的任务交给我,让我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简化到原画制作方便的程度。我就画了几个形象,也就是后来《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基本形象。(摘自《党史镜报》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