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值得借鉴的国外“临终关怀”

时间:2024-05-07

青溪

面对生老病死,我们常常感到无助与彷徨。对于即将离去的亲人,我们该做些什么而让他们走得不留遗憾呢?国外的临终关怀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坦然面对临终

谈到临终,我们就不能回避死亡的话题。不仅中国人忌讳谈论这个话题,外国人也不喜欢谈论自己百年之后的事。但是,思考一下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死亡的来临,去了解一些关于临终关怀的知识,能使我们在死亡面前临危不乱,并能做出对亲人最好的选择。

人们有选择接受或者放弃治疗的权利。有些人不愿在自己万一患重病时接受一些痛苦的治疗,只想安静体面地离去。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担心过度治疗会让自己失去生命最后的尊严,但我认为当生命不能避免死亡定局的时候,我们不如放下恐惧、平和地面对和接受它吧。

接受死亡不代表放弃生命,临终关怀服务好似温馨地为他们饯行。临终关怀核心的宗旨是:当任何治疗都无法阻止病人死亡的过程,甚至会伤害到当事人时,采取“姑息治疗”,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病患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这一做法在国外很多国家获得支持,临终关怀被广泛地用于肿瘤和癌症晚期患者身上。

通过临终关怀维持尊严

我的韩国同事姜珍熙女士前几天给我们讲了她妈妈的故事:

我们家有四个兄弟姐妹,在韩国首尔属于富裕体面的家庭。我们的父母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意:我爸爸是建筑专业方面的人才,开了一家建筑公司;我妈妈热爱料理,菜做得非常棒,她开了一家会员制的高级餐厅,营业额相当可观。为了维持餐厅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妈妈凡事亲力亲为,在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下患上了膀胱癌,由于无法放下工作进行适当的治疗,妈妈的病情很快恶化,到了生命垂危的阶段。妈妈是家庭的精神支柱,我们一家人完全无法接受身体一直健壮的妈妈还不到60岁就要离开我们的残酷现实。我们把妈妈送进首尔最好的医院,请求医生用一切办法治愈妈妈。可是,妈妈不愿接受手术,只想要体面地活到最后。妈妈好像是我们手中的宝贝,我们怎么也不肯放手眼看宝贝消失。对我们来说,只要妈妈多活一天,我们心里就多一点安慰。

妈妈的要求当然没有得到我们的认可,“随你们吧! ”妈妈终于同意了。手术摘除了她的膀胱,给她装了一个体外排尿袋。 这样的排尿方式让好强的妈妈感到毫无尊严,没有脸面继续活下去,而且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手术并没有改善她的健康状况,反而让她很痛苦。 她每日黯然神伤地等待生命之气的消失。很快,她走了。我们都很后悔,如果在今天我们一定不会坚持让妈妈做手术,也许不做手术反而能让她活得更久一点。我们会把她安排到临终病房,让她过上最舒适的生活,让她按自己的意愿从容而有尊严地离开我们。

当我们遇到姜女士妈妈这种情况,可能都会像姜女士一家人那样做吧。我们依恋亲人,有时会固执地认为只有一心一意帮助病人重获新生才算得上是真正爱他们,才称得上是尽孝道,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是,我们或许从没有考虑过病人的想法,甚至当医生宣布没有救援机会时我们还不愿意放弃。想想医院中那些往返于重症病房和手术室之间的患者,他们的临终岁月孤苦难捱,只有医疗器械作伴。在逝世的那一刻,患者的喉咙里插着软管,血液里流着化学药物,身体上满是刀口和缝线……很多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直到离开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得到解脱,他们盼望能够美丽地终结生命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尊重。

临终关怀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根据一项调查报告,自20世纪初以来,美国在家中离世的人数首次超过在医院死亡的人数,这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家庭临终关怀护理和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结束生命。根据德国一项民意调查,三分之一的德国人倾向于在临终关怀医院结束生命。欧洲委员会发布《临终医疗决定程序指南》,以期从法律和伦理角度为面对这一艰难决定的人们提供原则性建议和帮助。其中指出,如某一治疗已不能产生任何效果或其效果与投入相比微乎其微,此时再继续坚持这种治疗即可视为过度治疗或非理性治疗。但是否决定放弃治疗,或者从“积极治疗”转为“姑息治疗”,是个综合性决定,这首先取决于医生基于科学诊断提出的理性建议,以及患者本人的意愿。

是啊,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宝贵呢?而有质量有尊严的生命是更美丽的,临终关怀让生命美丽而有尊严地谢幕。

(摘自《世界博覽》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