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三星堆修复师:不止修复

时间:2024-05-07

在三星堆3号坑发掘现场,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正在为大口尊的提取做准备工作。一位文物修复师为什么要亲自参与文物的提取?“成熟的文物修复师,都会了解许多和文物保护相关的原理。这些原理不仅是如何修好文物,同样包括怎么提取文物,在提取过程中如何保证被提取文物的安全,怎样尽量避开其他文物。”郭汉中说。

不止修复

郭汉中的师傅杨晓邬是国内知名的文物修复大师,曾经主持修复了三星堆1号、2号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纵目青铜面具等一系列青铜重器。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工作室,这位74岁的“扫地僧”说,文物修复师并不是只做修复,也要到现场去提取文物。参与到文物提取这一环节中,能更好地了解文物出土时的原貌,更准确地把握文物的器型、规格,这样日后开展修复时才能心中有数。

杨晓邬回忆称,早年三星堆的文物修复,从眼形器开始,到青铜立人、面具和尊、罍等容器,最后再到青铜神树,遵循着从小到大、由简入繁的特点。

除了修复原貌外,杨晓邬对青铜神树独创性的固定保护,也使得这件旷世奇珍免遭二次损毁。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了三星堆,但1号神树和2号神树并没有被地震波破坏,其中杨晓邬在修复后用丝线固定的设计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技元素

在三星堆博物馆的郭汉中修复工作室,有一件牛头纹的青铜部件静静地放在一个托盘上,精美程度几可乱真。郭汉中说,这是他正在修复的一个圆尊的配件,是他自己雕刻出来的,目前刚刚经过了化学处理。

作为国内文物修复的第六代传人,相对于师傅杨晓邬那一代对于文物修复更多是传承和手艺的理解,郭汉中的文物修复理念则更具科技元素。“最小干預,最大保护,还原本质。”这是郭汉中的文物修复理念。

此外,郭汉认为,修复人员应尽量把文物完整地留给后人去研究,尽量保留所有的微痕信息。修复工作要采用可逆的方法,可逆的材料。在他的理念中,修复的理想状态是:修复人员只对文物进行恢复、加固,待后人需要拆解研究时,器物出土时本身的信息都还在。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李想俣/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