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4-05-07

黄浩岩 王成刚 张旖馨

【摘要】为探究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本研究选用741个幼儿家庭样本,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园外教育、家庭教育的关系,并结合《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相关研究建议。

【关键词】幼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园外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12-0040-05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要指基于个体可支配的价值资源而进行的等级排名,体现个体在实际或者潜在资本层面的差异。〔1〕幼儿园阶段的园外教育指在幼儿园教育之外,由社会团体利用幼儿课余时间,对其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家庭教育指家长参与的家庭内部教育,包括与孩子交流、为孩子阅读、促进孩子各项能力发展等。〔3〕本研究拟探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tata16处理数据。研究者首先通过描述和相关分析,了解幼儿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接着利用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探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再对研究结果展开讨论分析。

本研究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2018)中子女年龄3-6岁、受教育阶段为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家庭,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关处理:(1)合并数据库,将成人库、家庭经济库、少儿代答库合并;(2)筛选群体,仅保留儿童年龄为3-6岁、学段在幼儿园或学前班的家庭;(3)删除缺失值;(4)编码分析,对变量中的不连续变量进行编码,并使用卡方检验或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进行分析;(5)删除异常值,保留Z分数为±3.29以内的数值(99.99%),消除极端数据偏差,保留样本741个(见表1)。〔4〕

本研究将父母职业、父母最高学历和家庭人均年纯收入分别按等级评分,再代入公式计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β1×Z父亲最高学历+β2×Z父亲职业+β3×Z母亲最高学历+β4×Z母亲职业+β5×Z家庭人均年纯收入)/εf。 β1至β5为每个指标的因素载荷,εf是特征值。〔5〕

本研究依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问卷内容,摘选家庭教育中讲故事、买书、陪识字三项与学业相关程度较高的教育内容,进行频率计算和编码,再代入公式计算。家庭教育=(Z买书频率+Z讲故事频率+Z陪识字频率)/3。

二、研究结果

1.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园外教育、家庭教育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园外教育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家庭教育相关不显著;幼儿园所在地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园外教育、家庭教育呈显著正相关。

2.园外教育分层回归模型

在控制变量年龄、性别、幼儿园所在地、幼儿园类型的前提下,做因变量园外教育和自变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回归分析,而后放入调节变量家庭教育及其交互项,结果见表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园外教育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且在放入家庭教育后该预测作用仍然显著。家庭教育对园外教育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调节效应结果不显著。

3.家庭教育分层回归模型

因为家庭教育可显著预测园外教育,所以两者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需进行内生性检验。年龄与园外教育呈显著正相关(t=0.159,p<0.01),而与家庭教育相关不显著,因此选其作为工具变量。研究者首先进行弱工具变量检验。结果显示,F=34.228>10,p<0.001,沃尔德检验最小特征值统计量为34.228,大于对应15%临界值(8.96)。因此,可将年龄视为工具变量。研究者再使用德宾-吴-豪斯曼检验发现,“不存在内生解释变量”(p>0.1)。〔6〕这说明家庭教育和园外教育虽互为解释和被解释变量,但不存在明显内生性,使用线性回归误差小。

在控制年龄、性别、幼儿园所在地、幼儿园类型的前提下,做因变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的线性回归分析,而后放入调节变量园外教育及其交互项。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显著正向预测家庭教育,且在放入园外教育后该预测作用仍显著。

进一步简单斜率分析(见图1和表4)表明,在不同园外教育参与情况下,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参与园外教育家庭的家庭教育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参与园外教育家庭的家庭教育影响相对不显著。这说明园外教育可显著正向预测家庭教育,且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的預测中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三、分析与讨论

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和园外教育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的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该结论与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大多倾向于增加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投入,使其子女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机会。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有相对充裕的资金和时间投入,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大多对学前教育阶段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认为教育主要是幼儿园和教师的责任。〔7,8〕

相关研究表明,适当参与园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前儿童相关能力的发展,而合理的父母陪伴和家庭教育也可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和非认知领域发展,帮助其做好入学准备。〔9,10〕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幼儿在家庭和园外教育机构的教育获得差异可能冲击现有教育体系,〔11〕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公平。

2.家庭教育和园外教育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家庭教育可显著正向预测园外教育,这说明各阶层家长均会在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的过程中增强进行园外教育投资的意愿,而园外教育同样也可正向显著预测家庭教育,即投入教育时间更多的家长可能更容易发现子女的额外教育需要,因而增加园外教育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已有研究的结果,即投入教育时间更多的家长更容易发现子女的兴趣点,因而增加园外教育投入。〔12〕

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和园外教育呈互相补充而非替代关系。上述相互作用虽然说明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幼儿可能获得更优、更多的园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但同时也说明对于拥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幼儿而言,园外教育不一定有显著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幼儿在幼儿园以外的教育获得中存在过度参与的“倒U型曲线”。〔13〕园外教育若超过每周8小时,会明显剥夺幼儿的游戏和休息时间,超出幼儿身心承受范围,造成学习低效,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违背教育的科学性和经济性。〔14〕

3.园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预测和调节作用

本研究結果还证实,园外教育不仅可直接预测家庭教育,还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在子女未参与园外教育的家庭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教育有显著影响;在子女参与园外教育的家庭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参与园外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家庭教育频率。这一结果说明,学前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态度决定的,而非拉鲁等学者提出的因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不具备帮助子女学习和发展的能力造成的。〔15〕在参与园外教育的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家长的家庭教育频率显著高于同阶层不参与园外教育的家庭。给孩子讲故事、买书、陪孩子识字等家庭教育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较低,是大多数家长都具有的。但事实表明,不同家庭的家庭教育频率差异显著。这说明参与园外教育可以部分视为家长教育动机和教育责任意识的体现。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家长如果有意识地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投资,那表明他对于培养子女比较重视,往往会有意识地增加家庭教育的频率。

四、教育建议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等问题的整治力度,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重视强化科学导向,旨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推动幼小科学衔接、有效衔接。基于相关政策文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为保障教育公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小学招生政策要求,切实保障幼儿获得平等的义务教育入学机会。《指导意见》把“加大督导检查和综合治理力度”作为主要举措之一,强调落实“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等相关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从程序公平角度,限制“园外教育的教育获得优势”转化为幼升小阶段的“教育机会优势”,通过切实落实“取消小学各类特长招生”等政策,限制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能存在的差异影响。

《指导意见》以“坚持规范管理”为基本原则之一,强调“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指出“各级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小学、幼儿园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本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参与园外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家庭教育频率。然而,园外教育因其逐利性存在一定弊端。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规范和疏导园外教育,并适度支持幼儿园及其他社会力量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提供非营利性、科学的园外教育。政府相关部门可获取和监管园外教育机构相关信息,包括招生数据、课程设置、财务信息等,对园外教育机构进行规约。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为符合资质的教育机构提供适当的便利和支持,帮助其向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提供非营利性质的园外教育,并借助园外教育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此举有助于及时了解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家长在园外教育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教育机构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提供的非营利性质的园外教育应当符合《指导意见》的要求,“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衔接。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

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多途径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提供支持,促使其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统筹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开设公益性家庭教育线上课程,推动地方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点、服务中心等公益性机构,尤其应当注意增强相关政策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扶持效应,以提升其家庭教育质量。

当然,过多、过少、不合理的家庭教育和园外教育都可能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以《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依据,向幼儿园、家长以及社会机构普及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内容和教育强度等知识。

参考文献:

〔1〕VEENSTRA G. Social capital, ses and health:An individual level analysis〔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0,50(5):619-629.

〔2〕杨婷,黄文贵.当前中国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与治理〔J〕.教育学术月刊,2020(9):27-32.

〔3〕寇丽娟.非正规学前教育中的家长参与〔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

〔4〕师保国,申继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智力和内部动机与创造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1):30-34.

〔5〕潘月娟,刘姗姗,杨青青.家庭数学学习活动与幼儿数感发展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特殊教育,2019(4):75-82.

〔6〕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41-145.

〔7〕文军,李珊珊.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阶层差异及其影响:基于上海市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家庭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4):101-113.

〔8〕布尔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9〕MARTELETO L,ANDRADE F. Th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of Brazilian adolescents:Cultural captial and the intercation between faimilies and schools〔J〕. Sociology of Educaiton,2014,87(1):16-35.

〔10〕DENAULT A S, POULIN F. Intensity and breadth of participation in organized activities during the adolescent years: Multiple associations with youth outcomes〔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09,38(9):1199-1213.

〔11〕李佳麗,胡咏梅.谁从影子教育中获益:兼论影子教育对教育结果均等化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17(2):51-61.

〔12〕IRESON J, RUSHFORTH K. Why do parents employ private tutors for their children:Exploring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demand in England〔J〕.Journa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nline,2014(1):12-33.

〔13〕CHIU C Y,LAU E Y H. Extracurricular participation and young children’s outcomes in Hong Kong:Maternal involvement as a moderator〔J〕.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18(88):476-485.

〔14〕LIXIN R.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Chinese children’s school readiness:Who benefits more〔J〕.Child Development,2020(10):1028-1047.

〔15〕安妮特·拉鲁.家庭优势:社会阶层与家长参与〔M〕.吴重涵,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4.

The Impact of 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Early Children’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Family Education

Huang Haoyan 1, Wang Chenggang 2, Zhang Yixin 3

(1 University of Helsinki, Finland)

(2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3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early children’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family education, this study, using 741 samples of families with young childr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family education. It also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with reference of Guiding Opinions about Promoting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and other policy documents.

【Keywords】young children; family’s socioeconomic statu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amily education

通讯作者:王成刚,博士,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E-mail:408100830@qq.com

sdjzdx2022032313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