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晓敏+崔金丽
【摘要】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为研究者深入探究“幼儿园赞助费”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研究用场域、资本、惯习等社会实践理论的核心要素,深入分析了幼儿园为什么要收取赞助费、为什么能够收取赞助费等问题产生的社会机制,并据此提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幼儿园整体质量,坚定从业人员职业信念等建议。
【关键词】赞助费;社会学;资本;场域;惯习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52-04
因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家长间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息过。近年来,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优质幼儿园学位也成为争抢的对象,幼儿园场域也因此成了家长资源厮杀的阵地。幼儿园赞助费现象是个顽疾,政府曾三令五申发文禁止,但研究者在“江苏省幼儿园规范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从对家长的访谈中得知,幼儿园赞助费仍然存在,且由于家长的激烈竞争,还有上涨趋势。
政府早在2003年发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1]2011年4月,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监管”,重申“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12月发布的《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再次强调,幼儿园“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幼儿家长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费用”。[3]
国家政策文件的颁布与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园赞助费现象有所震慑,但难以完全遏制。这可能是因为,相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利益相关群体的解读。利益相关群体的种种诉求相互碰撞、相互磨合后的结果,才是政策在现实中的实际定位。要解决棘手的问题,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之彻底暴露出来,这就要求研究者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4]以往研究者仅从社会制度背景角度对幼儿园赞助费现象进行了探讨,但没有对利益相关群体的惯习和资本进行解读。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借鉴韦伯、马克思、胡塞尔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场域、资本、惯习”为核心要素的社会结构理论。该理论为我们解读幼儿园赞助费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幼儿园赞助费现象产生和运行的社会机制,是“家长、幼儿园掌握的资本不均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惯习”。
(一)幼儿园赞助费现象运行的场域
布迪厄认为,一个分化了的社会是各个相对自主的“游戏”领域的聚合,这种聚合不可能被压制在一种普遍的社会总逻辑之下,不管这种逻辑是资本主义的、现代性的还是后现代的。[5]所以不论政府管理如何严格,不论学界对教育不公平的批判如何犀利,赞助费现象仍在“疯狂生长”。但是,对该现象的探究仍不能脱离其所产生和存在的场域。
场域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构,它随着资本流动不断调整。场域的动力源于它的结构,源于场域中相互作用的各种力量之间的距离、鸿沟和不对称关系。[6]幼儿园赞助费现象运行场域包括的要素有:家长、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相关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相关人员掌握的资本,相关人员的惯习等。宏观场域和微观场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幼儿园赞助费现象运行的场域。
(二)“资本”与幼儿园赞助费现象
政府不断增加学前教育投入、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但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出现了种种资源不均衡,包括东西部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公办和民办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相应地,幼儿园和家长占有的资本也存在着种种不均衡。幼儿园之间、幼儿家长之间占有资本的不均衡,正是推动场域运作的根本动力。
资本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象征资本四种类型。家长是资本的承载者,他们基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本数量和结构,在场域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幼儿园赞助费现象的动力机制就是,幼儿园园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控制着入园资格的决定权,为了争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家长用自己掌握的资本与幼儿园或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交换,以从其手中换取“优质学位”。如下图所示。
幼儿园赞助费场域中各种资本运行情况静态示意图
注:箭头方向表示相互作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双方不直接发生交换关系,需要幼儿园的参与。
1.家长之间的竞争与淘汰
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进入幼儿园赞助费现象的场域中。进入场域之前,家长所拥有的资本及资本类型被进行遴选,通过遴选的过程正是他们被赋予进入场域的合法性的过程。家长只有具备了某种确定的资本类型,才有可能进入并开展竞争,反正,就会被拒绝在场域之外。那么,所谓的某种确定的资本类型是指什么呢?
首先,可以是经济资本,具体是指家长的经济能力。他们可以为购买优质幼儿园学位支付更多的费用,没有相应经济能力的家长自然就遭到了淘汰。经济资本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它往往与社会资本联合起作用。社会资本是指,某个人或群体凭借比较稳定的、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制度化的关系网,积累起来的资源的综合。[7]有家长表示,即便是想交赞助费,还得“找对人”,如果能与某位关键人物建立关系,费用也会更优惠些,反之则“很难办”。除了这两种资本,象征资本在某些单位办园中的作用也很明显。象征资本是用以表示礼仪活动、聲誉或威望资本的积累等象征性现象的概念。单位办园大多只招收本单位职工的子弟,如果幼儿家长均不是该单位职工,但祖辈是该单位中有威望的前辈、领导,这种威望积累下的象征资本也会起一定的作用。这三种资本类型不是各行其是,而是相互关联的。
2、幼儿园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资本互惠
教育资源在不同幼儿园之间的分配也是不均衡的。调查显示,[8]机关及事业单位办园收取赞助费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也表明,幼儿园拥有的教育资源越丰富,招生时拥有更强势的话语权。为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园长利用本园资本迎合上级部门的需要,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建立互惠关系。于是,幼儿园某些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领导提供进入优质幼儿园的名额,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则给予幼儿园更多政策上的倾斜和关照,甚至对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的行为采取包庇态度。
(三)惯习与“赞助费”
家长、园长及教育行政人员的惯习构成了幼儿园赞助费场域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将布迪厄的“惯习”概念理解为,既是行动者的内在主观精神状态,又是外化的客观活动;既是行动者主观心态向外结构化的客观过程,又是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环境向内被结构化的主观过程。[9]家长、园长及教育行政人员的关系不仅仅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倾向,也是社会对个体行为模式影响的结果。
1、家长的惯习模式:社会竞争压力下的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
家长是幼儿园赞助费现象中“心甘情愿的受害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社会竞争性越来越强,促使家长对子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子女取得“成功”,可以说,竞争从他们开始接受教育时便开始了。“一所好幼儿园比得上一所好的高中”,在这种偏执观念的指引下,有些幼儿家长在子女幼儿园选择问题上不惜血本。还有一部分家长则是出于从众心理,看到周围家长把子女送到了“优质园”,也就顺应了“潮流”。
2.园长与教育行政人员的惯习模式:经济利益的驱使与政府投入不足背景下的职业道德妥协
微观政治学认为,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浮现的种种潜规则,归根结底是利益博弈和冲突的结果。[10]收取赞助费滋长了园长和教育行政人员对无良利益的追求。部分园长在利益的驱使下出售优质学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这一行为也助长了家长的不良竞争。据武汉市公办幼儿园收支数据显示,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幼儿园投入的力度,但幼儿园生均收支仍是入不敷出的。为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营,园长“多渠道创收”。[11]
二、幼儿园“赞助费”现象在短期内无法消解
幼儿园赞助费不是一个简单的幼儿园管理问题,还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法律法规、组织制度和教育机制有时显得很苍白。虽然政府三令五申,幼儿园“赞助费”现象仍旧愈演愈烈,部分家长和园长在该问题上对相关政策的拒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一)从优质教育资源普及情况看幼儿园“赞助费”现象的长期性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基础较为薄弱,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公办和民办之间分配不均衡。虽然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但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学前教育距较完善的水平还有较长的距离。目前我国幼儿园发展处在“保基本”的阶段,即,保证全体幼儿接受基本的学前教育。让所有幼儿共享优质教育质量的目标,现阶段尚无法实现。到学前教育完全普及的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供求基本相抵,赞助费现象自然会消解。因此,从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言,幼儿园赞助费是一个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二)从惯习的形成与改变来看幼儿园“赞助费”现象的复杂性
家长、园长以及教育行政人员共同构成了幼儿园赞助费场域的惯习结构。惯习不是习惯,它与所在场域相互影响,随着场域中的人的经验的改变而改变,且在经验的影响下不断强化或调整自身的结构。惯习是场域中的人的长期行为模式,是由其一系列行动和观念组成的。其行动取决于观念,又不完全服从于观念。家长的观念是社会的产物,他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一味地将幼儿教育的成败寄托在幼儿园身上,盲目追求优质教育的做法有失偏颇。幼儿园园长和教育行政人员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是应该的,但在利益的诱惑下职业信念滑坡,利用职务之便垄断優质教育资源、获取经济利益的做法应遭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
三、缓解幼儿园“赞助费”问题的可循之路
(一)改变财政投入方式,优化资源配置
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分配方面呈现出倾斜性特点,对重点幼儿园重点资助,对办学条件及质量相对落后的幼儿园进行补偿性投入,对普通幼儿园进行一般性投入。[12]这样的财政分配体制使重点幼儿园有更充裕的经费添置教学设备、聘请优秀师资。重点幼儿园和普通幼儿园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家长依据幼儿园等级和教育质量,缴纳赞助费、择园的现象也愈演愈烈。因此,政府应加大对普通幼儿园、发展相对落后幼儿园的经费投入,改善其教学环境、师资质量,缩小各类幼儿园之间的差距,从而消散某些幼儿园拥有的特权,缓解家长择园现象。政府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应对幼儿园进行结构调整,打破不同类型公办幼儿园财政拨款的壁垒,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示范性幼儿园发挥“以点带面”的优势
2003年颁布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以省、地、县、乡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示范性幼儿园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优势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幼儿园提升质量。这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再生和缓解优质幼儿园供求矛盾的有效路径。
(三)幼儿园园长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要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
对于幼儿园园长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而言,他们的职业信念是对教育活动观念的信任,是其对恪守的教育理念的坚信不移的认识,是其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支柱。信仰的缺失会造成个体不再敬畏规则。因此,园长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应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遵守道德和法律,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幼儿园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
[2015-01-02].http://www.youjiaotv.co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2011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4-11-09].http://www.gov.cn.
[3]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EB/OL].[2014-11-22].
http://www.china.com.cn.
[4][5][6][7][9]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8]刘焱,宋妍萍.幼儿园“赞助费”取消后的制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13,(2).
[10]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一种制度分析的范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77.
[11]刘天娥,蔡迎旗.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的原因与对策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