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数学文化来浸润课堂

时间:2024-05-07

■驻马店市基础教研室 李 瑞

文化是数学的基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如何用数学文化来浸润课堂、助力成长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用数学史浸润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的产生, 是基于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的需要,是人们长期积累生活经验的结果。 用数学史浸润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了解概念的源头,明确概念的作用,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如何用数学史浸润数学概念呢? 教师可以布置概念研究式的作业, 让学生围绕概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写数学小论文或者做成手抄报。 比如布置“神奇的π”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或者阅读书籍,了解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这样,学生就知道了π 的产生是古代人们生产、 生活的需要,π 的出现开启了解决不规则图形问题的先河,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因而在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不但体会到π 的重要地位, 而且知道了它的发展有赖于张衡、刘徽、祖冲之等古代数学家的不懈努力。 学生还能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了解“割圆术”、数学中的穷竭思想,知道我国在这方面的进步和贡献。

如此, 数学概念便不再是孤立的,而会活生生地融入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实现对数学概念的深度理解。

二、用数学思想浸润数学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贯彻数学思想的理念,不要把知识局限于一点;应以单元视角,用大概念的眼光,把知识放在数学思想的交汇处, 使学生能够由点知面、由面通体。

比如在学习《比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先从美食中的配比入手,或者从建筑中混凝土的用料比开始,让学生在变化中寻找不变,从而知道比的本质是倍数概念的发展,初步树立“正比例中比值一定”的理念。 在探究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数学中的不变本质,比如黄金比例,而且会接触到数学中的变化规律,比如斐波那契数列,还会联系到迁移、 转化等数学知识。 这都有助于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理解几何图形、构建数学模型、 提升推理能力。

三、用数学眼光浸润课堂体验

生活处处皆数学。 用数学眼光浸润学生的课堂体验,有利于学生感知数学文化,培养符号意识,增强应用意识。

在学习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各种建筑的造型、家庭房屋内灯具和家具的外形、教室中物体的形状等,让他们在观察中找出数学文化的元素,分辨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发展数学意识。 比如,观察校园内一些园林造型的设计,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对称概念;观察家具中的连续曲线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平移概念;观察教室中的钟表、风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旋转概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