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洪科
习作作为一种知识输出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个人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事物的过程。与之相配套的习作修改能力,也被看作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作文修改方面的要求是“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并积极学习他人写作的优点,正确使用相应的语句和标点符号”。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紧密结合生情和学情,将新课改的理念根植于教学,并落实到作文教学和评改中。
一、分析学情,找到针对性策略
在习作评改指导的基础上,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作文中的主要问题,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和教师一起面批面改。另外,还要设计与课程紧密契合的评改教学模式,让习作评改更加具有针对性、组织性。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文体要求,还可以让他们在语言建构、标点符号使用、评改批语的使用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二、示范評改,强化学习型修改
在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中,可以从标点符号的使用入手,让他们了解评改的初步问题;然后逐步引入到习作错别字的修改中,使他们慢慢明白习作修改的核心部分;最后可以逐步发展到习作语序的错误、语法使用上的问题,由教师给出相应的标准,实施学习型的习作修改模式,让大家深刻领悟。
三、自我修改,增强个人理解力
学生自评自改习作,对于提升阅读理解水平和修改能力很关键。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自评自改的内涵,让他们在大声诵读、推敲文字后,明白语言是否顺畅。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互评互改,优化小组学习模式
自我修改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按学生的习作水平及评改能力,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相应的内容和标准确定,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修改。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改和品”上,及时浏览学生评改的内容,总结学生评改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五、品评佳作,体会共同性作品
在学生进行评改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筛选出公认的好文章,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品读,引导全班学生对相应的例文进行多方面的品评,从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经验和方法。随着参与评改的次数增多,学生就会掌握关于写作的技巧,相关知识点也在评改中不断得以强化,实现了习作水平的提高。
(责 编 再 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