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和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座

时间:2024-04-24

王优玲

日前,***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的重要文章中指出,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今天的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今后一个时期还会上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如何完善城市化战略,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道必答题。

我国人口和土地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未来城市的承载强度、密度和集约度。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符合客观规律,但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更要求城市发展尊重规律、有限扩张、有序生长。

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在能源、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消耗增多,对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如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发展就容易陷入简单粗放的叠加模式或同质化单一模式,引发比例失衡、匹配失调、发展失序等问题,从而导致城市环境污染、灾害风险等一系列生态危机和安全隐患。

破解和避免过度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带来的城市“疴疾”,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现代城市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家园,承载着人们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的各种需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是城市治理的价值取向。完善城市化战略,关键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而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归根结底是生态的一部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与生态”关系失衡的城市,不但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也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新局面,我国城市发展迎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建设生态与安全的城市,需要实现城市效率与舒适、效率与宜居之间的时空平衡。一方面,要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我国作为后发城市化国家,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城市生活管理中的不断应用,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和智能城市管理拥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建设生态与安全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未来城市发展路径应更加明确体现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让城市融入自然,这要求各地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我国的人口流动有着既定的空间发展格局,其要素和资源配置也形成一定的分布趋势。针对各地千差万别的情况,要继续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不同的城市找到自身合适的定位,确定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东中西、大中小城市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唯有如此,生態与安全才有持续和稳定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