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建春
9月25日,一辆复兴号列车行驶在连淮扬镇高铁高邮段(张卓君/摄)
高邮,地处扬州与淮安之间,在低洼的里下河地区显得鹤立鸡群,地势相对较高,秦代因此在此设置邮亭,从此,高邮纳入全国的交通网络,汉代建县,名高邮,至今未改。
与许多京杭大运河边的城市一样,高邮曾有过延续1000多年的高光时刻,随着运河衰落,高邮也渐渐沉寂。一直到21世纪初,风驰电掣的中国高铁驶过高邮湖畔,吹皱了一池春水,一条连接江苏淮安扬州镇江等城市的高铁即将于2020年年底开通运营,那悠扬的汽笛声,将这座古老驿站唤醒,往日繁华即将重现。
春秋时代,江淮之间虽然湖泊河流众多,但并没有一条河流直接沟通南北,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就开凿了一条运河——邗沟,将长江和淮河连接起来,而高邮也成为邗沟上的一个水码头。
秦始皇登基次年,正式开启了一个史诗级重大工程——修筑包括驰道、驿道在内的全国交通网,建成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一个扇形交通网络,把全国三四十个郡都联通了起来。
驰道相当于那个时候的高速公路,宽度达70米,路面平整,有铜桩埋设于路边,便于加固地基和标设里程,无论军队车马、辎重粮草,均可快速通过。而且,驰道还是一条绿色生态道路,规定每隔10米就要栽种青松翠柏,可以起到保持水土和提升景观的作用。驿道的主要功能不是运兵,而是递送公文和传递军情,因此建设标准没有驰道那样高,但是网络也很完备。从咸阳往东南的驿路,一路向东,经洛阳至开封、泗州(今盱眙一带),由泗州往南,至高邮、扬州,一路通往江南。高邮成为中原至东南的必经之路。
高邮界首运河大桥横跨在京杭大运河上(张卓君/摄)
隋朝开凿大运河,高邮再次成为途中一个水运码头。从此后,陆上马蹄声声,水上帆影重重,高邮逐渐繁华。
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盂城驿在高邮南门外,至今依然完好留存,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鼎盛期的盂城驿拥有各种办公、生产生活用房100多间,有驿马130匹,驿船18条,马夫、水夫200多人,设有一家60个床位的旅馆,还有供应膳食的食堂。
高高的鼓楼上,有士兵站岗,远远望见车队或快马前来,就会击鼓报警,驿站会做好准备,备好船或者马,核对勘合、火牌等凭证后,即刻出发,将文件或人员护送至下一站。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是重要的运粮通道。高邮以东地区的粮食、食盐,先通过南北澄子河运抵高邮,再中转北运。那时候,高邮是一个繁忙的水上交通枢纽,北自西门湾,南至五里坝,数千艘船只排成四五排在此集结。官员、差役、商人、文人在此歇脚,码头上下人头攒动,附近的南门大街,也成了高邮城最繁华的一条街。
一条运河如同白练,流淌在古城西側。城东有净土寺塔,城西有镇国寺塔,东西双塔遥相呼应,俯瞰着高邮的人间烟火。在高邮人的眼里,这是他们最美的小城。“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在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心目中,那一定是高邮的春天,而“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实说的是高邮秋色的芬芳与喧闹。
文游台记录了文人雅集的故事,至今还是人们去高邮必游之地。这个景点,让一段文人雅士载酒论文、吟诗作赋的佳话定格下来。
秦观是土生土长的高邮人,年少的时候就博览群书,立下远大志向,他最仰慕的人就是文坛领袖苏东坡,可是,当时他还没有考上进士,只是一个无名的文学青年,没有机会认识苏东坡。这年,26岁的秦观打听到苏东坡将要游览扬州,就做了一件大胆而鲁莽的事,在大明寺模仿苏东坡笔迹题诗一首,并署上苏东坡的大名,给苏东坡留下了震撼的第一印象。三年后,秦观赴京应试,途经徐州的时候,终于见到了苏东坡,二人一见如故,苏东坡当即接受了秦观的拜师。
这年秋天,谪居黄州的苏东坡接到圣旨,让他到中原汝州任职,这说明“乌台诗案”的事翻篇了,他心情不错,自长江顺流而下,本准备由六合直接去汝州,但听说秦观应试不顺,心情不大好,就取道京口、瓜洲,经扬州来到高邮。正好苏东坡的好友孙莘老和王定国也在高邮,于是四人在泰山庙的高台相聚。正值菊黄蟹肥之际,他们品尝着高邮湖的螃蟹鱼虾,谈笑间,师友的温情终于化解了秦观的烦恼。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游台上那文化气息的醇香,滋润了一代代后人,汪曾祺正是在这丰富的营养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当代作家。
汪曾祺在上小学的时候也曾经游览文游台,他扒在两边窗户上看风景:东边是农田,麦苗青青、油菜碧绿,蚕豆花儿吐艳;西边的青砖瓦房鳞次栉比,极目远眺可以看见运河大堤上烟柳婆娑,运河里帆影片片,在树梢后缓缓移动。汪曾祺的心有点酸酸的、甜甜的,说不清是惆怅还是喜悦,一直到两鬓斑白再次踏上故土,他才知道,那就是乡愁。
盂城驿(张卓君/摄)
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盂城驿在高邮南门外,至今依然完好留存,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