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阅读教学中的“以读导学”

时间:2024-05-07

盛传兵

在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读”,但在现实中往往偏离了这一重点,注重的是“讲”和“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自然而然便能理解文章所想表达的情感与意义。所以,笔者认为读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更加有动力去学习,而兴趣一旦产生,自然对学习这件事充满激情,学习效率就能显而易见地提升。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比如分小组竞赛、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甚至可以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等等。与此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性格特征,教师可以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为了深挖教材,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其指点迷津,矫正方向。因此,教师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对语文课本中不同类型的课文,要采用不同方法,比如通俗易懂的文章,就不需要教师过度解析,而是让学生自读,自己体会即可。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笔者就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新型玻璃的名稱,并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填到表格内。学生自主学习,很快填好了表格,这也说明学生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

对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关键是要学生先掌握读法,让学生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处,读书的时候要作批注。通读课文时要抓住课文的整体结构,看作者是通过什么事突出文章中心的;细读时要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整体读时,要把握课文前后的联系,抓住文中的重要情节,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目的。

学生在读书时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笔者鼓励他们自己找问题,看谁找得好、找得多。对学生读书有疑惑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时,文中有许多若不理解时代背景就无法读懂的文字,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寻找,然后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阅读教学靠的是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发展出抽象思维,从而将作者的思维转化为自身的语言。因此,读书的过程应是理解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可防止老师的“满堂灌”“一言堂”,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写的道理,学习写的方法。读是将语言文字通过理解输入大脑,内化为自身知识的过程,而写则是将自己的理解向他人展示分享的过程。如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笔者启发学生抓住事物的某一特性,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为了突出难点,我选择了《桃花心木》《石榴》这几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让学生去读,特别是将《落花生》一文中父亲说的话与《石榴》一文中母亲说的一段话对照着读,从而让学生领悟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以读激趣、以读代讲、以读导学、以读释疑、以读促思、以读悟写,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责 编 帕 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