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胜强
大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如何才能做到大量阅读呢?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提出了课内大量阅读、课内自主自由阅读等系列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编写了一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丛书覆盖了一至九年级,共1000多万字。这是实验的有效载体,也是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和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抓手。
一、丛书的定位
丛书是与语文教材对接的课程资源,是教材的拓展和延伸,是在充分解读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来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因此,丛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量阅读”。
丛书是教材与整本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的语文教学在现实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学习了那么多课文,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不能自主阅读整本书呢?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没有做到“自主地大量阅读”。语言学习的规律是质从量出,宽度决定深度和厚度,因此,一个学生如果仅仅阅读了课文,想要获得比较高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还是比较困难的。基于此,丛书的定位在于让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拓展阅读其他语言材料,进而扩大阅读量。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具备科学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阅读能力,为其阅读整本书提供保证。
丛书这个桥梁和纽带,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因为它完成了让学生从课外阅读到课内阅读的转变,让学生的大量阅读成为可能。
二、丛书的编写
丛书的编写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是在符合学生语文学习规律,尤其是阅读规律的基础上来编写的。
(一)编写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也是学生阅读教学的依据。没有研究明白课标,是不可能编好阅读材料的,因此,丛书的编写始终把课标作为重要的编写依据。
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的目标要求中提到:“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里明确了学生在小学高年段需要掌握文章的表达顺序。基于此,我们在五年级的一册丛书中设置了一个语言运用专题——“美文里的时间顺序”,通过4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四季、月份、早中晚、时分秒的时间顺序来表达的,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要求领悟的表达方法。
2.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语文教材始终是编写其他阅读材料的重要参考依据,教材中隐含着系统的语文学习的知識体系和课程设计。从内涵来说,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人文和语言运用的功能,课文里面所涉及的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学习能力,都是编写丛书的重要依据。从外延来说,语文教材的外延就是语文生活,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还能读一些鲜活的、生活化的美文,这是丛书编写的另一个重要依据。
(二)衔接实例
丛书与教材的衔接,是丛书解决现实教学和课内大量阅读的关键点。因为只有丛书与教材紧密结合,从教师层面的教学来说,才有可以参考和依据的内容,才可以落实课内补充阅读,让学生用教材上学到的方法去阅读其他文章。因此,丛书与教材的衔接至关重要。在此以丛书一年级上册为例介绍一下。
本册丛书分15个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上学去啦”“认识新朋友”“我有一个好习惯”,是针对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需要有一个过渡过程的情况而编。如第一模块“上学去啦”里面第一篇文章是叶圣陶先生的《先生早》,选自民国老课本,这篇文章只有7个字:“先生早,小朋友早。”选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模拟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场景,让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熟悉学校生活。
此外,丛书还增加了一些合理拓展的模块,比如“韵律成语”“你说我说”。“韵律成语”是通过优美的现代诗歌,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气氛中理解和体会成语的意思。“你说我说”是口语交际单元,设置了7篇口语交际的场景对话,旨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习不同场景下的对话用语,从文本的角度来落实“说”的能力。
从具体篇目的对应来说,比如,教材中一年级上册有《天地人》《你我他》两篇识字课文,那么丛书中就对应有《天地人》《你我他》两首儿歌。为什么要选这两首儿歌?我们知道,在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主要的学习任务是适应小学的生活,识字、认字。从教学上来说,识字效率比较高的方法就是不断复现学过的生字。而这两首儿歌都复现了两篇课文的生字,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了“天地人、你我他”的内涵。
(三)选文来源
编写一套优质的语文读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选文来源,丛书在编写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和研究这个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丛书选文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今中外名著节选和名篇。前面已经谈到,丛书是教材和整本书阅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学生最终的阅读内容应该是整本书的阅读。但是,选整本书到丛书中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名著节选就成为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来源。丛书中的名著节选既有中国古代文学和史学名著的节选、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也有外国古代文学名著的节选和外国现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2.蒙学读物、唐诗宋词等古代经典。蒙学读物是开蒙学习者的必读文化经典,比如《笠翁对韵》《千家诗》等,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可进行很好的文化熏陶和浸润。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名片,中华文化的很多标志性意象都和唐诗宋词有关。再如,《古文观止》是学习古文的入门书,其中的优秀古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文言文范文。丛书的“经典诵读”模块里面选择的篇目大部分来自这些古代经典。
三、丛书的价值
入选丛书的美文涵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都蕴含着文明与美好的人性,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利于学养的积累,能帮助学生体会情感、丰富思想、形成美感,提升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懂得什么是真善美,由此为人生打好精神的底子。
阅读丛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思辨力。“学而不思则罔”,边读书边思考,思考得多了,阅读的效果就好,思考力和思辨力也就慢慢增强。
阅读丛书可以让学生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丛书选材广泛,尤其是丛书的“经典诵读”部分的古诗文、整本书推荐,以及文化常识专题的设置,都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丛书中的传承。
四、师生阅读感言
丛书的阅读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的过程。从已经阅读过丛书的学生来看,他们普遍显示出较高的语文素养,在阅读速度、阅读质量、阅读数量、提取信息能力等方面表现得都较为突出。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和教师留下了自己的阅读感言。
山东省临沂市的几名一年级学生读了一周丛书后,写道:“和妈妈一起读了《自己能念多好》这篇美文,我知道了只有学好拼音,才能认识更多的字,读更多的书。”“今天读了《反义词歌》,我觉得非常有趣,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读这本书了,我以后要看更多的书。”“读了《大中国》,我知道了很多名山大川,我们的国家原来这么大。”
山东省潍坊市的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孩子们读了一个学期丛书后,这样总结:“在阅读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在班级制订读书计划和要求,举办读书知识竞赛、故事会、表演阅读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丛书,我们还带着学生阅读了丛书上推荐的经典名著。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品味书香,汲取营养。”
内蒙古包头市的一名小学教师认为:“丛书的阅读应该成为现在学生的必需品。教师要打破常规,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及计划,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阅读丛书,整合多种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听、说、读、写,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人文素养提升了,视野拓宽了,课余生活也丰富了。丛书就是这样一套既普通又不平常的优质读本,它为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让大家领略到读书的乐趣。”
(责编 莫 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