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怎样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时间:2024-05-07

李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这样。叶圣陶先生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语文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对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预习”这一环节如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水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呢?

查阅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学生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来查阅。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对文中涉及的文史典故,学生应主动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通课文。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有预定目的。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读。朗读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摘抄词句。学生在平时可以把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圈画批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预习,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学会思考。人们常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当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如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

目标检测。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点,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重点。预习完课文,学生可以试着做一做课后题,以检查预习的效果。

家长督促。教师还应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帮助检查预习情况。如果孩子在预习时课文读得不熟练,家长可以与孩子共读,一起学习。

课前预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巩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以优化語文课堂学习整体效果。

(责 编 帕 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