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激起自身的“阅读欲”

时间:2024-05-07

王汴军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读书是一个人精神的源头活水。身为教师,就应与书为友,让阅读成为习惯。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教师每天不得不为应付考试、名次以及各种各样的检查而忙碌,他们即使有暇读书,所读的也只是与各类考试有关的教材、辅导材料、习题集等。有些学校会趁假期为老师们买书,人手一本发给大家,并要求写读后感,或组织考试、读书交流等活动。即便这样,仍有不少老师上网下载一些现成的感想敷衍了事。外力的推动并不一定能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那么身为教师,如何激起自身的“阅读欲”,让读书如同呼吸一样自然呢?

心存危机,让“旧船票”登上“新客船”。在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下,如果我们不思进取、停滞不前,拿着老教案,教着新同学,拿着“旧船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就很难再登上“新客船”,并逐渐被边缘化,甚至会失去当教师的资格。因此,我们必须心存危机,克服倦怠,让自己时时处于一种不满足的状态。当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学方法、教育效果、专业素养不满足时,就会千方百计改变这种状态,克服各种困难加强学习,让读书、学习与思考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常态。

静下心来,体会读书之乐。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浮躁倾向,使得教育也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教师要想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要想体会职业的幸福,就要学会静下心来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就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把别人休闲的时间用来读书,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缕书香。我们在读书时需要有一双欣赏的眼睛,去感悟流畅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故事、思维缜密的论证和发人深省的哲理;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去体会临窗伏案、一杯茶、一本书的感觉,去享受与高人对话、与智者交流的乐趣。

结合工作,让自己更加广博。人生短暂,书山路遥,更何况我们还有较为繁重的工作要做,即使我们穷其一生,又能读多少书呢?为此,我们必须结合工作,有选择地去读。读读教育类的书,为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寻找答案;读点励志性的书,为辛苦工作后的心灵补充些养分;看些文史类或者益智类的书,为课堂增加点生动活泼的元素;翻翻管理学、心理学的著作,为管理班级和与学生沟通提供些启示。刚开始,我们可以看一些通俗易懂又有趣的书,然后可以看一些结合现实的理论著作。当我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再去读一些较为深刻、富于哲理的著作。当阅读量不断增加,伴随着思考,我们就会不断迸发出思维火花,产生灵感,形成系统的认知成果。这时把它记录整理下来,不就成为可贵的收获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