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剑走偏锋,缔造“中国光芯”

时间:2024-05-07

默冉

2023年初,我國第一条光子芯片生产线将投入使用,而被称为“物理天才”的沈亦晨,是推动这一项目的幕后功臣。他曾拒绝一家美国公司开出的百万美金年薪,之后数年磨一剑,缔造出以光代电的“中国光芯”,不仅摆脱了光刻机限制,打破了芯片相关的技术垄断,还将助力我国实现“弯道超车”!

兴趣使然,22岁“书呆子”赴美读博

1989年,沈亦晨出生于浙江杭州。由于父亲是一名电力工程师,受其影响,沈亦晨从小就喜欢阅读《有趣的科学实验》这本书,以及与电路有关的专业书籍,对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读初一期间,沈亦晨就发明了“电动小轮船”“自动浇花器”等作品,赢得了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赞赏。上初二期间,沈亦晨代表学校参加物理知识答辩,获得了二等奖。可面对亲友和同学们的祝贺,他皱着眉,摇头道:“我还是不够努力,否则可以获得更好的名次!”

沈亦晨品学兼优,在学习中总是快人一步。初中毕业时,他已经提前预习完高中物理课程,并在父亲的辅导下,开始艰难地“啃”大学物理课程!

高中毕业后,沈亦晨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系。由于提前预习完大学物理课程,他在读本科期间的表现尤其出众。

很快,沈亦晨就以跳级的方式,提前完成本科学业,并考取了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他又接触到许多超前的物理知识,大大开拓了视野,为日后成长为光子学顶尖人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年仅22岁的沈亦晨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开始研究纳米光子学,其核心便是用光子代替电子。一旦研究成功,沈亦晨就有望打破西方在电子芯片领域对我国的技术垄断,打造出更先进的“中国光芯”!

拒绝高薪诱惑,回国组建“追光团队”

在漫长的科研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沈亦晨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吃饭的速度都比别人快很多,其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的芯片太落后,时不我待,使他心里充满了紧迫感。他深知阻碍我国高新科技发展的拦路虎之一,就是自主生产制造芯片,他要为此努力奋斗。

读博期间,沈亦晨先后发表了多篇重量级科研论文,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以第一作者身份,于2014年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宽波段光学的角度选择》。在这篇论文中,沈亦晨称自己对光的传播方向有了重大科研突破,证明光是可控的;如果用激光束代替电子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用光取代传统铜线这一介质,就可以大大提升智能芯片的性能。

这篇论文发表后,迅速在学术界引起了震动。这是因为光子芯片的计算速度和传输率是电子芯片的1000倍,而功耗仅为后者的百分之一。

截止到博士毕业前夕,沈亦晨共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25篇论文,而且申请了10项技术专利。基于这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沈亦晨获得了“追光者”“天才博士”等称号,还没正式毕业,就收到了美国多家知名公司的邀请,有的公司甚至为他开出几百万美金的年薪!可他毅然决定归国,投身于光子领域的科研工作之中。

沈亦晨对芯片行业有很深的认知。由于中国的芯片技术被封锁和限制,只能常年高价进口欧美一些国家的普通芯片产品。至于高端芯片产品,以及可以生产超级芯片的顶尖光刻机,我们花再多钱都买不来。

窘迫的行业发展现状,令沈亦晨陷入了沉思。我国芯片行业起步晚,技术较为落后。以前,某些高科技企业不愿花费大量资金,投入光刻机和芯片的科研事业之中,总觉得“造不如买”,结果芯片业渐渐被一些发达国家卡紧了“脖子”!虽然近几年中国一直在奋勇直追,但是,由于相关高精尖人才不足,又缺乏先进的光刻机,“中国芯”的工艺和产能仍远远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为解决这个难题,沈亦晨回国后,便进入一家芯片科研所工作。有一次,他对同事们说:“目前市场的芯片以硅基芯片为主,它的生产离不开光刻机。可目前的光刻机存在一个短板——物理的极限,只能在纳米这一制程内进行缩减,而要生产1纳米芯片,目前的光刻机几乎无法完成。因此,研发芯片,需要在技术上进行革新,比如把电子传输转为光子传输!”

沈亦晨独辟蹊径的理论,令国内同事们振奋不已,连中科院也开始布局光子芯片的研发项目。

然而,想把理论变为现实,还需大量的实践,而沈亦晨的试验并不顺利。再加上国内顶级的光子学相关人才储备不足,仅凭沈亦晨率队科研攻关“光芯片”,不仅很烧钱,而且耗时太长。领导和同事们都开始怀疑沈亦晨那篇论文的可行性,有人说他的想法太超前了,毕竟当时的芯片距1纳米还很遥远,我们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造硅基芯片。

由于和科研所的同事意见不统一,沈亦晨于2016年离职,成立了一家专门研究光子芯片的技术公司——曦智科技。他费尽周折请来海外的一些师兄弟,同时广招人才,立志生产“中国光芯”!

这位“天才博士”的爱国行动,感召了不少华人留学生,其中一些技术精英主动辞去在欧美一些国家的高薪工作,回国与沈亦晨一起创业。

公司创立之初,举步维艰。经济拮据之时,沈亦晨甚至申请了一笔创业贷款,即使负债,也要为员工们发工资!

在光子芯片研发初期,沈亦晨经常吃住在公司。办公室那张破沙发就是他的床,他舍不得点外卖,经常吃泡面……

幕后大咖助力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不过,艰难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国家很快就给了曦智科技一系列政策扶持。为了让团队拥有一个良好的科研创业环境,沈亦晨将公司搬到上海高新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舍昼夜的努力,沈亦晨终于获得了重大回报。2018年,他率领团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光子芯片!这也验证了他的开创性的想法——用光子代替电子进行数据传输和运算,是完全可行的!

这项芯片技术在行业内引起了轰动,使沈亦晨成立不过两年的公司声名鹊起。一些欧美财团看中了他的科研成果,纷纷找上门,愿意出高价购买沈亦晨的技术专利,或者进行联合开发,可都被沈亦晨果断拒绝了。

2018年,曦智科技获得了百度领投的6000余万元种子轮融资。有段时间,华为芯片被禁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使得沈亦晨的内心更为焦灼,他和团队成员必须更加努力完善“中国光芯”产品,让华为等高科技企业都用上国产芯片!

2020年秋,沈亦晨团队正式推出第一款光子芯片。虽然该产品仍存在瑕疵,但是,与一年前的样品相比,技术上已成熟很多,稳定性也越来越好。这项新技术全面曝光后,引来世人瞩目。

2021年12月,在沈亦晨的带领下,公司团队发布了高性能光子计算处理器PACE,成功地向业界验证了光子计算的优越性。随后,沈亦晨入选2021年度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近两年,沈亦晨团队一直在对光子芯片进行简化和升级,立志生產出完美的“中国光芯”。

后来,随着中科院和沈亦晨团队不断传出的喜报,光子芯片的研发被推向一个个新台阶。

国内第一条“多材料、跨尺寸”光子芯片生产线将于2023年初投入使用。它可以满足数据中心、激光雷达、微波光子等领域的需求,填补我国在光子芯片晶圆代工领域的空白。

届时,我们也可以成熟量产“中国光芯”,芯片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让我们记住沈亦晨,一位为我国造“芯”的年轻“追光者”!

名师点评

回首来时路,不忘梦归处。正因为在芯片领域的不断坚持,以及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沈亦晨才从一名普通“物理爱好者”成长为一位光子芯片的研发者!以梦为马,助力“中国芯”,他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值得读者学习,他的爱国情怀也值得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