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文 马小美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频繁用身体或者物品攻击他人、用语言辱骂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幼儿时期比较突出的反抗行为,会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本文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探究,旨在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频率,深入剖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1.生理因素
这方面主要指人的气质类型。有的幼儿精力旺盛、容易冲动,会出现攻击他人的行为。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教师问其原因时,他们往往说是由于自身不小心,碰撞到他人,还有的幼儿是说无法控制自身行为。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气质类型造成的结果,这是由幼儿的生理特点造成的,需要通过多方面对幼儿进行矫正、疏导,逐渐改善幼儿的气质。
2.心理因素
自尊心是人在社会活动中获得有关自我价值的评价和体验效果。对幼儿自尊心的探究结果表明,幼儿的自尊心和幼儿的社会行为有较大关系:自尊心强的幼儿常常表现为对社会行为具有亲和力和责任感,自尊心低的幼儿则表现为对社会行为有一种抗拒的态度。
很多幼儿在幼儿时期,以自我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幼儿的自尊心主要表现为自我胜任感。
自我胜任感低的幼儿会利用物品或者语言攻击他人,宣泄消极情绪,为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找借口。
例如,有的幼儿攻击他人后,说“他说我眼睛长得难看”“她说我唱歌难听”等。
这个时期的幼儿不满意别人对自身评价,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不知道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只会采用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这种行为是幼儿的心理因素造成的。
幼儿成长除了自身的内部因素外,还会因为外部因素产生较大影响力。因此,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成人还要查找外部原因。
1.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是人生教育的开始阶段。如果幼儿园在教育管理、硬件建设等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幼儿的成长。
例如,游戏材料不足会导致幼儿相互争抢,产生冲突,出现攻击性行为;活动场地狭小,幼儿在活动中因互相碰撞产生攻击性行为;有的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出现“小学化”现象,幼儿学习压力大,不能调整自身情绪,只能通过攻击他人来宣泄负面情绪等;有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没有有效处理幼儿间的矛盾,以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2.家庭因素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较大。家长对幼儿的心理控制程度越高,幼儿产生攻击性的几率越多。有的家长对“不听话的幼儿”,经常采用暴力手段。这种教育方法往往会传递给幼儿,幼儿在与他人交往时为了“捍卫自身权威”,也会采用攻击性行为。
3.社会因素
幼儿的很多行为是通过模仿他人得到的,3~6岁幼儿是非观念模糊,容易受环境影响,产生攻击性行为。
例如,有的幼儿经常看到电视上出现“警察拿枪打坏人”“奥特曼怪兽”等场面,当有人妨碍到自身时候,会用玩具手枪将他人打哭,认为这是在“打坏人”,不知道这种行为带来的后果。
1.根据幼儿情况因材施教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气质类型,根据幼儿的不同气质制定针对性强的教育策略。
例如,有的幼儿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情绪激动,与其他幼儿相比,攻击性行为更强。
针对这种幼儿,家长和教师不能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和教师要问清原因,采用幼儿能接受的方式,与幼儿进行沟通,正确引导幼儿。
2.构建幼儿心理健康系统
针对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心理辅导,提升幼儿心理防御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幼儿情绪,逐渐消除幼儿的负面情绪,并提出对幼儿有帮助的建议,让幼儿保持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例如,当小龙动手推倒琪琪时,小龙没有认识到自身错误。小龙认为自己画的小鱼不够美观,没有让琪琪看,为了阻止琪琪,小龙将其推倒。教师在安抚琪琪的同时,对小龙进行心理辅导:“小龙,刚才琪琪也认为,没得到你的同意就要看你的画是不对的。但是,她没有动手对你造成伤害。如果琪琪因为被推倒而造成伤害,有可能会去医院。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你不应该动手。”这样,小龙和琪琪都认识到自身错误。
1.加强硬件建设
调查发现,很多幼儿间产生矛盾是由于幼儿园的玩具、设施不足,使幼儿在争抢时产生攻击性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幼儿园可以购置多种款式的玩具,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避免产生攻击性行为。
另外,教师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学习,多探究幼儿心理,及时解决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2.倡导科学家教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要多倾听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思想,鼓励幼儿说出观点。
家长要及时表扬幼儿的正确做法,用开明的态度和幼儿交流。例如,家长得知幼儿刚买的水彩笔不见后,不要粗暴地责骂幼儿,要静冷静地了解事情的经过。
3.优化教育环境
一方面,开展“5+2”教育。“5”,即从周一到周五的五天时间,教师和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对幼儿出现的一些不当行为进行劝阻、指导,让幼儿了解正确的做法;“2”,即表示周末在家庭中度过的两天时间,需要家长把控幼儿的活动,避免幼儿看一些低级趣味的媒介。在选择动画片时,家长要精心选择适合幼儿的动画作品,优化教育环境。
另一方面,家庭、幼儿园、社区要共同构建共育平台,实施“三位一体”教育。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幼儿时期是社会行为的初始阶段,攻击性行为会给自己或同伴造成伤害,不但影响幼儿和同伴之间的友谊,而且也会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
因此,针对不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教师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指导方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