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班户外自主游戏:捞树叶

时间:2024-05-07

文 孙小红 谢 宇

一、游戏背景

在“水循环”区域,绿树环绕,溪流穿行,各式木桥,欢快的小鱼深深吸引着本班幼儿。在幼儿的热烈期盼下,水循环探访之旅悄然展开。

秋风骤起,幼儿发现小鱼的家(水循环内)铺满了落叶,萌发出帮小鱼清理落叶的想法。

东瑞:这么多树叶漂在水面,教师都看不见小鱼啦!

馨月:是呀,小鱼的家里(水底)也有好多树叶,这可怎么办呀?

铭杰:小鱼,你家都脏了,快来打扫打扫呀!

谢老师:小鱼告诉老师,它正有这个烦恼,你们能帮帮它吗?

幼儿纷纷表示要一起帮助小鱼捞掉家里的树叶。

二、游戏实录

(一)捞树叶的工具不适合,怎么办

幼儿说干就干,如同出笼的鸟儿般,迅速穿好水裤,飞快地跑向目的地。有的幼儿来到工具收纳箱前,挑选工具,如勺子、水管、水桶、铲子,在水里跑上跑下,清理树叶;有的幼儿则直接上手。不久,幼儿的问题不断冒出来:树叶和水一起跑掉了,树叶装不下了,捞上来的树叶放在何处……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哪些工具适合捞树叶?哪些工具适合装树叶?教师出示用过的工具,引发幼儿更为细致地观察、讨论。最后幼儿一致认为:水管口子小,易于装水,叶子被装入水管后却无法被拿出。水管不宜被用来捞树叶;铲子和漏勺大小合适。漏勺的过滤能力强,更适合被用来捞树叶;水桶又大又深,适合装树叶。幼儿对“大勺子适合干什么”产生分歧。东瑞用手伸进勺子里比划着:“它可以捞这么多树叶,我觉得它适合捞树叶。”佳熠说:“可是它会装太多水,不好用。”于是,教师抛出问题:“有没有‘只留叶子不留水’的办法?”子煜说:“我看过爷爷用斜放淘米箩的办法来沥干大米,所以可以一只手倾斜勺子,一只手挡着勺子边缘,沥出水。”佳熠补充道:“不能完全倾倒勺子,否则树叶会全洒掉。”

游戏分析与推进:第一次捞树叶,幼儿没有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实践活动后,幼儿畅所欲言。幼儿的想法与语言表达较小班时期有很大进步,教师应给幼儿提供感受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并及时给予回应、鼓励和引导,帮助幼儿梳理游戏发现,积累知识与经验,引导幼儿在下一阶段做好计划,确保自主游戏活动更为顺利。

(二)计划与现实出现矛盾,怎么办

幼儿在《我的工具计划表》上画下自己计划选择的工具,带着计划,师幼再次来到“水循环”区域。幼儿在选择工具时产生了分歧。

聿楠、梓萌和佳熠选中了同一组桶,桶叠在一起,幼儿不断尝试,无法分开桶。梓萌建议更换工具。聿楠和佳熠则坚持用手分开桶,他们变换用力方向,最终将桶分开。

其他幼儿也相继出现工具分配的问题。教师拿起剩余工具:“它和漏勺有点像,缺了把手,谁有办法把它变成捞树叶的工具?”幼儿立即摆弄剩余工具,在其底部加上一个把手;留下需要漏水的空隙,变成可以沥水的装树叶容器。

游戏分享环节,教师顺势提问:“如果要比谁捞的树叶多,可以怎样做?”幼儿又开展了新一轮讨论。

游戏分析与推进:有了第一阶段的经验,幼儿已经具备了合理挑选、运用工具的初步经验,并能总结经验。在工具不足时,幼儿能想到变换用力方向,分开合在一起的桶,并能根据教师的引导,结合前期经验改装工具。幼儿在游戏中能专注游戏,遇到问题主动变通、不断实践;幼儿在交流中能敢于质疑,带着新问题将游戏推向下个阶段。

(三)捞树叶大比拼,比比谁捞得多

在“分组捞树叶”比赛开始前,幼儿建议为队伍取名,选择自己喜欢的队伍,并将自己画在本队海报上。为了更好地记住本队组员,幼儿把代表本队颜色的即时贴贴在手背上。一切准备就绪,比赛开始!

各组积极行动,为自己的组找到一个装树叶的容器摆在本组的海报前。有的组员没有相互配合,幼儿便大声召唤本组组员;有的组员把树叶倒到其他组的容器里,本组组员赶紧上前制止;当树叶装满容器,有的组员及时发现情况并找来更大的框……

测量分享环节,幼儿纷纷发表意见。梓欣说:“有的人弄错桶把小花组的树叶倒到星星组,导致小花组的树叶很少。”资安说:“有的人把水也倒进框里,如果这个框可以把水过滤掉就好啦!”

在幼儿的见证下,师幼一起测量四组捞回的树叶量,为获胜的红旗队和努力的其他队伍都送上掌声。幼儿纷纷表示,下次还要再进行比赛,幼儿想到了更多可以让本组获胜的办法。

游戏分析与小结:中班幼儿初步具备分组能力,但欠缺社交技能。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征,记录自己对分组的想法,并与同伴交流想法,给幼儿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为后续的分组游戏做铺垫。

在不断发现与探索下,游戏还将继续,教师要将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成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