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园本游戏课程管理——以美术游戏课程研发为例

时间:2024-05-07

文 茅红丹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目标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是发展的,我园要在游戏中认识幼儿,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立足课题探究、立足游戏课程、立足幼儿发展去探索、探究。笔者以所在幼儿园为例,具体阐述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园本美术游戏课程管理的策略。

一、立足课题,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我园于2019年成功创建市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形成了来自幼儿生活的园本课程。因此,部分教师一定程度上依赖园本课程,逐渐失去了探究幼儿游戏的热情和动力,课程意识开始淡化,课程研发能力停滞不前。为了促进教师投入课程建设,我园立足课题探究,在探究与实践中逐步带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一)言传——课题引领,理念更新

随着我园“美术素养视角下农村幼儿园园本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的实施开展,我园开展“把美术融入游戏化课程能力”专题园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优秀课程案例。例如,《好玩的小石头》案例中有滚石头画、石头小屋、雨花石比美等。教师通过案例学习研讨,发现美术游戏玩法多样:可开展集体活动、区域游戏、亲子活动,新课程理念为教师研发游戏课程提供新思路。

(二)身教——角色体验,现场教研

为了帮助教师建立课程意识、掌握课程建设要点,我园组织教师采用角色模拟方式教研,由园长扮演教师、教师充当幼儿进入课程。

例如,在实施《改造种植园》课程时,园长带着教师现场教研:幼儿园的种植园狭长一片,这样的小菜园幼儿会喜欢吗?如何改造?教师意识到改造小菜园就是一个有趣的课程。教师带着幼儿丈量尺寸,每个班分到一块“责任田”。在园长引领下,师幼一起设计种植牌,铺设风格迥异的小路,有石头、贝壳还有瓷砖路……创意满满。随着教研不断深入,教师发现课程越来越有趣。

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体验幼儿游戏。当教师掌握了创设让幼儿喜欢的课程的方法,教师的课程创造力就会被充分激发。

(三)力行——环境改造,创设乐园

课程游戏化要为幼儿创设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环境,创设真正的幼儿的游戏场。在此过程中,我园逐步提升教师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把美术融入游戏化课程,推进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发展。

1.营造氛围。为突出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师幼共同对大厅、走廊、楼梯进行环境改造。大厅用幼儿收集来的五彩贝壳串成大型风铃挂起来;走廊布置成海洋节日活动照片墙;楼梯拾级而上,每艘班级小船都贴有幼儿做的海洋宝宝……

2.更新换代。随着改造的深入,教师能够觉察到幼儿的需求,自发对现有的游戏功能室和户外游戏场进行清理。家园合作联手收集游戏材料,购买制作、补充更换,让游戏材料更新换代,资源更加充足合理。

3.资源地图。幼儿园内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全部改造好后,园长带着教师走访周边区域,将幼儿园直径5公里以内的厂区、学校、超市等区域绘入地图,呈现出标记鲜明的游戏资源地图,方便师幼根据课程需要选择资源,走出幼儿园,走入更广阔的社区。

二、立足游戏,实施美术游戏课程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指出:“经验是最符合幼儿学习特点和规律的,也是最适合幼儿需要的。”经验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我园立足幼儿游戏经验,采用四步走的方式实施美术游戏课程。

(一)观察与发现,找到游戏兴趣热点

我园引导教师观察寻找幼儿在生活中的游戏兴趣点,尝试把艺术活动与游戏完美融合。教师发现,园本课程中的内容、美术形式符号,收集的操作材料,生活中的小契机都可以是幼儿的游戏兴趣点。

(二)导图式预演,合理推动游戏发展

主题与游戏材料都已具备,教师需要在大脑中初设一个课程发展框架,预估幼儿的游戏进展。园长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教师进行游戏预演。例如,中班“钟表”话题,教师预演勾画的思维导图是直线型的:欣赏不同钟表—设计不同表面—制作立体时钟……小组讨论后提出意见,认为这些活动虽然在区域中完成,但缺少探索探究和同伴协作,美术与游戏割离,课程理念不强。结合评价,我园采用集体教研和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修改思维导图,形成清晰的课程框架,构建科学的课程理念,为后续指导幼儿游戏发展助力。

(三)全面化实施,逐步完善课程网络

美术课程游戏化需要教师在活动形式、空间安排、材料提供、经验提升等方面,对幼儿活动给予多方面支持和促进。教师带着幼儿走进区域、游戏室、户外,灵活采用小组活动,亲子参与等方式,在相对自由的游戏时间里探索新材料,尝试新方法,积极进行师幼互动。班级美术游戏课程百花齐放,“邂逅迷宫”“贝壳畅享”等全面化实施,幼儿美术经验不断融合、互补,在创造美的游戏中,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四)分享式教研,集体审议课程架构

课程实施完成,我园组织教师用课程叙事的方式进行分享式教研,在叙事中梳理课程推进脉络,总结成功与不足。教师通过横向比较,取长补短。

三、立足幼儿,开展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为了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课程的有效实施和管理需要结合幼儿发展评价,用多样化评价及时准确获取幼儿学习与发展信息,描述、识别、助推幼儿各领域发展。

(一)个别化量表评价

我园结合课程的实施与总结,以《指南》中的“儿童学习与发展五大领域目标”为基本内容,为每一位幼儿设计评价表;关注幼儿在课程活动中获得的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关注幼儿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二)跟踪评价

随着美术游戏课程的开展,教师随时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时刻,通过白描式的记录反映幼儿的成长轨迹,并加以评价,找准幼儿发展的关键。

(三)档案式作品评价

美术游戏课程的实施,幼儿在享受快乐游戏的同时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教师除了对作品加以展示和布置使用,还通过拍照方式形成档案,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更加自信和主动。

(四)多元化综合评价

美术游戏课程的评价是多元化、开放性的。我园引入教师和保育员评价、幼儿自我评价、同伴及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在正确的评价理念指导下,教师和家长一起创设自主愉悦的游戏的氛围,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给幼儿更多支持和鼓励。多元化评价让幼儿从多角度了解自己及认识他人,让教师明确游戏课程开展的效果,加深了家长对幼儿以及美术游戏课程的理解。

总之,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立足课题、游戏、幼儿,进行园本游戏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可以带动幼儿园整体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找准发展目标,认识游戏价值、明晰教师角色定位,真正用游戏精神重塑游戏观和课程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