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儿童自主阅读策略的整合——以大班语言课程《小猫进城》为例

时间:2024-05-07

文 吴书琴

阅读,是儿童语言发展、心智成长的必要方式。促进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使儿童逐渐成长为独立的、流畅的阅读者,已成为幼教工作者对早期阅读的核心目标的共识。大班儿童的自主阅读意识在不断提升,对阅读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要让他们成为独立、流畅的阅读者,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是整合阅读策略。

一、儿童阅读策略的定义

阅读策略是指儿童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时,为能准确、有效地提取信息和建构文章意思,采取的一系列步骤,是一种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表现的综合。阅读策略是一种阅读能力,是从认知角度去建立和提升阅读效率。在阅读时,阅读者要有意识地阅读,并制定阅读方法,依据阅读目的和作品内容,随时调节策略,建构和推断文章意思。考虑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尚低,3~6岁儿童的阅读策略简要界定为:在面对阅读材料时,自觉或在成人适当的引导下采取的有助于建构文本(包括文字和图画)意义和调控阅读过程的方法。

二、儿童阅读策略的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早期阅读的重点不仅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还包括引导儿童掌握一些对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有积极作用的初步技能。”也就是阅读策略。

为了有效促进儿童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使策略成为阅读理解的助推器,教师要重点培养儿童运用四种阅读策略,即预测策略、自主提问策略、提取关键信息策略和假设策略。

教师从预测入手开展阅读,不仅能有效提高儿童对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儿童带着问题阅读、思考的习惯,使其获得专注阅读的内在动机。假设策略与想象密切相关,但不是让儿童随意想象,而是以故事内容为基础,变换角度,通过建构新的问题空间,获得对内容更深的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尚处起步阶段,往往呈现出自我中心倾向,不擅于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难以从作者的角度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儿童的假设策略,就是引导儿童尝试从多种视角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儿童弱化读者取向的阅读方式。自主提问策略,即产生问题策略。儿童自主阅读不是简单地指读汉字,而是儿童独立建构故事意义、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同时,能自主地对问题进行回顾和表达。儿童自主提问往往以回顾内容为前提,教师应引导儿童自主提问,鼓励儿童重复阅读,培养反思意识;提取关键信息策略,即总结或概括策略。强调儿童能主动把握与主要人物有关的线索和事件。提取关键信息策略同样是一种引导儿童回顾、反思阅读内容的方法,有利于儿童调动与故事结构有关的阅读经验,并运用相关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三、儿童阅读策略的实施

阅读策略是儿童自我指导的学习策略,包括浏览、提出问题、阅读内容寻找答案、回忆内容和复习现固五个步骤。四种阅读策略渗透在阅读活动中,以提升儿童阅读能力为直接目标,以儿童逐渐成为独立阅读者为最终目的。在第一次阅读时,着重培养儿童的预测策略和提取关键信息策略;在第二次、第三次重复阅读时,着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提问和假设策略。

以《小猫进城》为例,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次阅读:预测—浏览—初次讲述—提取关键信息。

预测: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城市?”“在城市里,你们都见到过什么?”“在城市里,你们玩得开心吗?”……由儿童进城经历的已有经验,激发儿童急切想知道小猫进城去了哪里、玩得是否开心等,引发儿童初次浏览故事的热情。

浏览:《小猫进城》故事画面生动,特别是小猫的表情、动作丰富,儿童在初次浏览故事内容时,能通过观察小猫的动作、表情,预测画面内容。

初次讲述:儿童选择画面,再进行画面讲述。这一环节,教师了解儿童的经验,为第二次阅读引导奠定基础。

提取关键信息:通过初次讲述,儿童基本能串联《小猫进城》的故事情节,小猫和农民伯伯进了城,走在城里的马路上,蹲在垃圾筒旁,还被一位阿姨抱着,但小猫在城里过得并不开心,最后返回乡下。小朋友们进城吃得开心、玩得开心,为什么小猫进城会不开心?于是,引发了儿童第二次精读故事。

第二次精读故事:预测—回顾。

预测:如前所述,预测可以增强儿童对阅读的专注程度。故事的每幅图,答案并不唯一,如小猫走在城市的马路上,差点被车撞了。此时,教师要引导儿童观察画面,结合图画做出更合理的预测,引导儿童猜测小猫为什么“差点被车撞了”。儿童的答案有:小猫不遵守交通规则,走在路的中间;骑车的人骑得太快了,会撞到小猫;小猫走路的时间想着事情,走到了马路中间去了等。

回顾:为了促进儿童反思意识的养成,在阅读小猫伤心地蹲在垃圾筒旁时,教师要和儿童一起回顾图画书,并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儿童关注故事主要线索和作者想表达的含义。儿童通过前面讲述的内容,猜测小猫伤心的原因:可能是肚子饿了;可能在垃圾筒里没找到吃的;可能是垃圾筒太臭了,把小猫熏晕了;可能是小猫想农民伯伯了;可能是想家了;小猫差点被车撞了,它吓懵了……种种猜测都蕴含着前因后果。

第三次总领阅读:自主提问—反思—假设。

阅读活动中,提问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可以体现教育的目的,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儿童的自主提问更能体现儿童对作品的理解、困惑以及思维特点。活动结束时,教师设计了儿童自主提问这一环节。

精读完故事后,教师再次朗读了故事全文。在朗读过程中,教师翻页较慢、注意停顿,给儿童充足的思考时间。丰富的画面能加深儿童对故事的理解,儿童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对画面细节的观察。故事中未表述画面中呈现的内容,像一个个等待儿童解开的小谜团。因此,故事刚被朗读完,就有儿童问:“老师,为什么城里阿姨家的鱼是蓝色的,小猫家池塘里的鱼是红色的?”儿童对这个自主提问的问题有多种看法:鱼的品种不一样;阿姨家的鱼养在小桶里,是死鱼,而小猫家的鱼养在池塘里,是活的,很新鲜……通过自主提问,儿童在观察中解决了问题。

受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儿童在表达时语言可能很稚嫩,教师要积极地欣赏、肯定、帮助,让他们想说、敢说、会说。有时,儿童难以自主从已有信息库中提取相关信息,需要成人帮助他们建立提取信息的桥梁,促使已有经验的有效迁移。

活动结束,儿童对小猫不喜欢城市很纳闷,教师要引导幼儿分析小猫不喜欢城市的原因:不懂交通规则;进城的次数太少,不了解城里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一个人在城市生活太孤单……儿童读懂了小猫第一次进城的困惑,就特别想创作小猫第二次进城的经历。于是,幼儿在图书区内讲述、指偶表演、续编故事《小猫第二次进城》:小猫邀请了好友一起进城且都带上了手机,通过手机导航,一起去了公园、游乐场、动物园,吃了许多好吃的东西……

阅读是一种能力,需要教师在日常活动中精心分析教材,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用科学、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实施阅读策略,让阅读策略助推儿童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让阅读成为儿童打开智慧和爱的钥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