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注重区域游戏分享 助推游戏水平提升

时间:2024-05-07

文 吴书琴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是幼儿实现小组、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意志自主活动,活动的内容、时间、节奏、顺序以及活动的伙伴、规则等,都由幼儿自己决定或与同伴商量、协调,在摆弄与操作、探索与发现、交流与询问等过程中生成游戏活动。对教师而言,将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建议、伙伴间的影响加以渗透。但在区域游戏中,简单、重复的游戏时有发生。

一、常规分享要建立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游戏的常规分享需要物质条件和班级常规提供支撑。例如,班级自主选区的标记,有效帮助幼儿自主选区;师幼共同制作的区域玩具标识,有利于幼儿快速、准确地取放玩具;游戏材料随主题及时更新,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班级制定的游戏信号,有利于幼儿快速开始或结束游戏。

在游戏前、游戏中和游戏后,教师创设的分享环境都是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游戏过程中教师观察记录工具、多媒体设备等,都是经验分享的保证。

二、分享形式要多样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的亲身经历,无论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幼儿都会表现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合作能力等,提升游戏水平。

(一)游戏各阶段的分享

1.结构问题,支持幼儿分享游戏计划

游戏前,教师要引导幼儿说出当天的游戏计划,为接下来的游戏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你选择了什么区域玩游戏?玩什么材料?和谁一起玩?怎样分工?这样的提问更能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提升游戏质量。

2.观察解读,鼓励幼儿分享游戏过程

区域游戏时,如果教师能仔细观察,走进幼儿的世界,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适时介入,引导幼儿探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分享游戏中生成的经验,并获得游戏中成功的体验。一是开展小组分享。同一区域游戏的幼儿围绕自己的游戏内容展开讨论,话题是围绕某一游戏中自己经历的、熟悉的事情;二是开展现场分享。幼儿在现实的游戏场地,分享自己游戏中的材料使用、游戏经历、游戏成果、游戏过程中的困难等。直观的现场能够帮助幼儿回忆游戏过程,使游戏表达连贯和完整。同时,参与游戏的其他幼儿通过听觉、视觉等感知游戏,实现分享目的。

3.提供支架,引发游戏后的“创想说”

游戏后,幼儿往往停留在已有想法与作品的呈现上,而这时分享带来的集体智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例如,中班美工区的彩泥活动,佳佳用红色和绿色彩泥捏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在游戏后的集体分享活动中,涵涵说:“要是再捏一只黄蝴蝶、一只白蝴蝶,我们就可以讲三只蝴蝶的故事了。”欣怡说:“明天我和佳佳一起捏三只蝴蝶。”俊俊说:“佳佳捏的红蝴蝶翅膀一只大一只小,要是两只一样大,就更好看了。”闹闹说:“蝴蝶的翅膀是五颜六色的。”……这些来自同伴的评价与分享,对幼儿下次游戏的开展更有帮助。

(二)游戏分享的方式

1.口头分享

中、大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较清楚地表达学习的过程或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这种来自同龄幼儿的口头经验的分享,比成人讲述更能让同伴接受和认同。此外,幼儿在口头分享中,其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作品呈现

这种方式往往呈现活动的结果,适合在班级的建构区、美工区、操作区等进行。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欣赏同伴的作品,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与自信心。

3.图片与视频回放

这种方式主要是教师观察记录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片段,呈现的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习品质,通过视频回放、情境再现,让幼儿产生情感共鸣,如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分享内容要整合

幼儿在某一区域游戏活动所获得的经验,往往局限在某一领域,需要在游戏分享过程中整合。

1.引导幼儿一物多玩

区域游戏的材料多为低结构的材料,幼儿往往会有多种玩法,需要教师做有心人,能适时介入或指导,帮助幼儿进行整合。例如,中班幼儿“套杯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示范图例游戏套杯,说出图示的顺序和套杯陈列的方式,再到小组竞赛套杯游戏,实现“一物多玩”。

2.引导幼儿用表征丰富游戏

教师建议幼儿在游戏中使用表征时,会发现简单的游戏活动可转化为更为丰富的游戏活动。例如,在中班上学期,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特征还占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搭建后表征,到中班下学期时再引导幼儿先设计后搭建。

3.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游戏水平发展

幼儿游戏会出现重复状态,如幼儿重复玩自己的游戏、重复玩同伴的游戏等。这就需要教师结合主题、幼儿兴趣与需要,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游戏水平发展。例如,大班幼儿对园外刚投放的旧衣物回收箱很感兴趣。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建构长方体的回收箱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建构分类的旧衣物回收箱,对幼儿的分类知识与建构技能就提出了新的挑战,会促进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4.引导幼儿拓展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也是锻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大班幼儿用柱子、圆环玩垒高游戏,幼儿需要在每一层竖很多柱子支撑圆环,这样会出现圆环多、柱子不够用的情况。幼儿发现三根柱子可以支撑一层圆环后,又出现了柱子多、圆环少的情况。当幼儿把游戏中的困难与全班幼儿分享后,全班幼儿为此进行了讨论交流,并尝试在美工区用纸板做圆环,实现了建构区与美工区的联动,拓展延伸了游戏活动。

教师在区域游戏中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在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解读幼儿的想法、行为,在游戏分享中研究分享的策略,营造宽松的分享环境、重组分享的形式,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分享自己经历的故事,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经验看得见、愿望看得见,幼儿游戏也因此向更高水平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