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无边界学习课程的预设与生成

时间:2024-05-07

文 邵 红

虞永平教授提出,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又要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在园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教育契机,有着不同的教育意义。无边界学习课程就是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开展的,凡是追随幼儿兴趣与需求的内容,教师应随时将其纳入课程和活动。也就是说,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不受时间和场景的限制,及时将蕴含生活意义的话题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无边界课程应是开放、跨界、综合、多元的,是幼儿与教师、成人一起游戏、工作、说话、思考、创造的课程。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幼儿共同选择并开展身边的课程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观察并了解幼儿的学习与需求——生成当下的课程

观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状况,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面临的问题,从而提供适宜的材料,以支持幼儿当下正在进行的活动。例如,通过细致的观察,教师发现,几名幼儿连续几天都在玩“送快递”的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只是机械地重复着“送快递”与“取快递”的情节。于是,教师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认为,送、取快递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场景,因此,他们在游戏中就会对这些行为进行模仿。但是,由于幼儿能力水平不高,因此他们很难对此活动进行扩展和延伸。如果此时教师不给予及时的引导,只是放任幼儿“送快递”“取快递”,幼儿的游戏就只能停留在重复性的游戏阶段,无法通过游戏获得新的经验,时间长了就会对游戏失去兴趣。因此,教师以送快递游戏为背景,开展了一个关于“快递员”的课程。为了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现实经验,教师和幼儿一起网上购物,并让幼儿去取快递。在取快递时,幼儿发现门卫处有很多快递,哪一个是我们的呢?于是,教师又引导幼儿观察每一件快递包裹上张贴的快递单,发现快递单上有地址、姓名、电话,让他们知道快递员是根据快递包装盒上的快递单来送货的。为了让幼儿对快递员的工作有更多的了解,教师鼓励家长利用双休日带领孩子去参观快递站……幼儿们积累了关于快递员的丰富经验之后,果然自发生成了更多的游戏想法:他们根据快递单设计了自己的名片,名片上记录了自己的住址、手机号码等信息,于是生发了“快递员”根据名片上的信息“送快递”的游戏。此案例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幼儿对“送快递”的游戏非常有兴趣,但是在深入开展游戏方面也存在困难,于是通过有目的的谈话交流和实践体验,促使课程在游戏中深入开展。

二、确定课程的方向与意义——预设当下的课程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教育契机。可是,很多教师反而很迷茫,不知该抓住哪个契机开展课程。在课程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课程内容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反映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如果教师在选择课程时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选内容离幼儿的生活比较远,那么这样的课程是走不远的;如果教师根据个别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开展课程,就会使课程成为个别有经验的幼儿的专属课程,而不是全班幼儿的课程。因此,教师在观察幼儿活动的基础上,要对产生的课程主题进行有意识的筛选:有的可以作为游戏活动中的生成课程;有的可以是可以通过日常谈话开展的课程;受大部分幼儿关注且有教育价值的则可以成为全班幼儿开展的主题课程。

三、调整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预设与生成的交融

在无边界学习中,教师要将课程建立在幼儿当前的兴趣之上。随着课程的推进,很多教师发现如果课程只是停留在幼儿的兴趣上,虽然满足了他们当下的需求,但是,他们的兴趣会发生转移,且幼儿的经验有时会停留在当下,得不到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来自幼儿的生成课程进行预设,在预设中提供支持,可以是材料的支持,可以是经验的支持,也可以是通过集体活动给予支持。如在科学区中,幼儿自发玩起了沉浮实验,在多次感受物品的沉浮现象后,他们会逐渐退出关于沉浮的探索。这时,教师抛出了一个关于让“沉下去的浮起来”“浮起来的沉下去”的话题,又会激起幼儿探究的兴趣,使课程更加深入地开展下去。在预设的基础上,他们在活动中经过操作又会生成新的课程,教师再有选择性地对原有的预设课程进行调整。在“我喜欢的玩具”主题活动中,教师预设了关于玩具的各种小话题,如玩具的种类、我喜欢的玩具、保护玩具等。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班级中有了“玩具屋”,幼儿们争先恐后地进“玩具屋”玩,出现了争抢、弄坏玩具的现象。于是,教师马上调整之前预设的课程,针对出现的问题,带领幼儿讨论并生成符合当下需求的《玩具公约》课程。《玩具公约》是什么样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集体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公约,可以制定哪些合理的公约。当《玩具公约》正式施行时,幼儿们又出现了新的需求:他们想借班级的玩具,利用周末时间玩。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话题——《周末玩具公约》。

无边界学习课程就是一个根据幼儿活动的现状,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调整课程→再实施课程”并将预设与生成相互交融、不断循环的过程。教师应注意观察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来自幼儿的生成课程,并在生成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预设进行合理调整,再次生成新的课程,以支持幼儿发展经验。只有预设与生成相交融,才能让课程更适合幼儿,对幼儿更具有吸引力,让课程走得更远、更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