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文 朱筱雯
适宜的环境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前提,除了要具备良好的采光条件、柔和的色彩、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区域特点外,还应该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语言发展的需求。例如,小班的阅读区要凸显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柔软的地毯、沙发和可爱的卡通玩偶,都能激发幼儿的阅读愿望;中班、大班的阅读区则要体现其功能性,幼儿们或在地毯上自由地阅读,或三五成群地在角落里自主表演,或与同伴在私密的小空间里相互交流、倾听……阅读区的多样功能能够满足幼儿看、听、说、读、写的各种需求。
充分挖掘班级的空间资源,通过对平面、墙面、天花板及班级角落的合理利用,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为立体、多样的阅读区域。例如,高低床下设计的私密阅读屋、教师办公区改建的甜蜜图书角,这些都使阅读的空间得到立体的拓展。
图一:高低床下的阅读区
在图书的陈列方式上,我们采用书架平铺式、书袋悬挂式、书篮叠摞式等多种形式,并结合班级阅读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陈列方式。例如,玩偶、手偶的悬挂和操作墙面的设计,既节省了空间,又便于幼儿取放图书,也进一步美化了阅读区的环境。
1.从室内到户外
充分利用户外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作用,我们尝试将阅读区拓展到户外。每天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幼儿可以将图书或阅读区的材料带到户外,自由选择场地进行活动;也可以在户外的图书屋里挑选一本心仪的绘本,和同伴在木质的摇椅上悠闲地阅读;或是在涂写板上自由地做记录。户外的阅读活动给予了幼儿更多样的阅读体验、更丰富的表达素材和更愉快的阅读感受。
2.从整体到局部
在对阅读区进行整体规划的同时,我们根据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需求,进行了小区域的划分,即将阅读区分为图书区、视听区、操作区和书写区。这四个小区域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更为多元的阅读区。这样的区域设置不仅满足了幼儿开展不同语言活动的需要,还使语言区的设置更加合理、科学,便于幼儿进行活动。
图二:小班温馨的阅读区
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大量且丰富的阅读材料对幼儿读写技能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会根据主题开展的情况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阅读区投放大量的图书。
在大班的阅读活动“我们的动物朋友”中,我们为幼儿梳理出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书目,罗列了近50 本有关动物的图书,其中与主题关联度较高的图书有10 本。幼儿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不但推进了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而且丰富了对动物的认知,促进了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1.视听结合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要融合新思路,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除了通过投放大量的图书让幼儿进行视觉阅读外,我们还投放了播放器、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设备,让幼儿通过收听故事录音、观看影片等方式,发挥多种感官相结合的作用。
2.读写结合
我们提供故事盒、玩偶、话筒、故事围裙等材料,让幼儿边摆弄材料边进行故事内容的讲述与创编;提供空白书、书写材料、书写工具、自制图书材料,让幼儿在说说、画画、讲讲、写写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并积累书写的经验。
除了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图书外,我们还尝试在幼儿的生活中挖掘各种可以阅读的资源。电话簿、地图、菜谱、有趣的符号、各种各样的标志,以及幼儿自制的小书和记录材料等都成了幼儿阅读的内容。这些独特的阅读材料不仅拓展了幼儿的阅读范围,而且将科学、社会、美术等领域的内容融合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让幼儿的阅读更加丰富、多元。
在阅读区活动中,我们鼓励并支持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与同伴互动,与教师互动。例如,提供绘本、连环画等鼓励幼儿结伴阅读、自由交流;投放玩偶、操作材料等支持幼儿自主创意、合作表演。教师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阅读区活动中,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一起进行创意表演,倾听幼儿续编故事,为幼儿讲述有趣的故事……在增强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的同时,为幼儿创设更多思考、理解和表达的机会。
1.各领域的有机整合
阅读区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上,更应该体现在幼儿的情感、认知、思维、想象、交往、创造等多方面。因此,我们尝试将语言区与其他区域进行整合,达到多领域目标的共同实现。
在“我的动物朋友”主题活动中,我们在阅读区设置了制作小书《我最喜欢的动物》和为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小金鱼逃走了》续编故事的活动。将美术区活动与阅读区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在帮助幼儿理解与表达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想象与表现能力。再如,在数学区,我们借助《一寸虫》《谁藏起来了》等绘本,制作了适合幼儿操作的数学区玩具,帮助幼儿更形象、生动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提高了幼儿观察、分析与比较的能力。
2.一日生活的有效整合
阅读应该是幼儿可以随时获得学习的机会,我们要让阅读与幼儿的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尝试将幼儿的阅读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例如,利用午睡前的时间开展“睡前故事朗读”活动,让教师、幼儿、家长对睡前故事进行录音,来帮助幼儿拓展阅读经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集体活动或晨间活动中开展“记事本分享”活动,通过书写、阅读、讲述的多维结合,提高幼儿阅读、思考、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图书漂流活动”通过家庭图书共享、亲子阅读等形式,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营造了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做到家园合力,共同促进幼儿成长。
1.时间的保证
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每天坚持30~60 分钟的有效阅读,对他们的发展十分有益。”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弹性、自由的阅读时间。幼儿除了可利用每天的区域活动和自主游戏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外,还可以利用各种生活过渡环节,如点心后、午餐后、离园前等时间段进行阅读。我们还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提出通过每天半小时的“陪伴阅读活动”来有效地保证幼儿的阅读时间与质量,让阅读活动真正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2.个性化的支持
每个幼儿的发展都有其独特性,教师要提供支持幼儿进行深入阅读的条件来满足不同幼儿的语言发展需要。例如,在“我是中国娃”的主题活动中,幼儿们对中国的象形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尝试通过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来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提供象形文字的动画片,可以让幼儿直接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获得象形文字的相关知识;提供象形文字与汉字字卡,可以让幼儿通过猜测、观察与比较来梳理、建构对象形文字的经验;提供书写材料进行象形文字的拓印和书写,可以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经验。
阅读应该是幼儿的自主行为,幼儿可以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去解读文本,展开想象,进行思考。我们要让阅读真正成为幼儿满足心灵需要的途径,成为幼儿求知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幼儿感受美好的途径,成为幼儿激发想象力和提高表达能力的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