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引来“生成课程”一池春水

时间:2024-05-07

文 董秀梅

趁着“课程游戏化”这场春风,生成课程的研究成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成课程是一种非预期的弹性课程模式,与传统的预设课程相比较,没有约束,没有既定,可满足幼儿的体验需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课程。如果说传统的预设课程是一汪清潭,静而不动,波澜不惊,那生成课程则是汩汩的山泉,涓涓细流,悦人耳目。我园在实践中积极引导教师挖掘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生活中幼儿能够直接体验与实践的内容,构建出丰富多彩的班本课程。

一、提升观察分析能力,构建生成课程的理论支撑

教育为本,观察先行。只有通过对幼儿的观察,我们才能了解幼儿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的获得,才能捕捉生活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瞬间,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生成幼儿感兴趣和需要的课程。鉴于此,我们将培养观察分析能力作为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重要抓手。

(一)阅读引领

现场观察分析离不开知识储备,离不开理论指导。为此,我们引领教师阅读相关书籍,并有针对性地向教师推荐,共同分享。例如,为使教师在观察中学会记录,我们向教师推荐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纪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等几本书,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撰写学习笔记,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读书交流。

(二)分享交流

在活动中,我们鼓励教师用手机随机抓拍有价值的活动瞬间,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充满想象力的创意玩法、发生冲突时的巧妙化解、教师作为幼儿引导者的灵动瞬间等。大家一起基于具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案例进行反思研究,逐渐找准观察记录问题的“眼”,给幼儿有效的回应和支持。这些生动细致的观察记录,为班本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挖掘本土有效资源,奠定生成课程的物质基础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生成课程是一种随机的课程,是一种随时会发生变化的课程,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幼儿探索未知的事物引起的。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奥秘与乐趣,花草树木、小桥流水、飞禽走兽、蓝天白云等都是幼儿乐于探究的对象。我们引导教师深入观察幼儿的语言、行为、动作、表情,寻找幼儿的兴趣点,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继而生成适宜幼儿探索的班本课程。

一场春雨过后,中(一)班的幼儿们散步途经幼儿园的草地,一个幼儿突然发现湿漉漉的泥土里有一条软软的小蚯蚓,这条蚯蚓引发了幼儿们极大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幼儿加入了寻找蚯蚓的行列。于是,班本课程《土堆下的秘密》由此拉开帷幕。活动由园内延伸到园外,家长带领幼儿到野外挖蚯蚓;老师和幼儿们一起现场做实验,发现蚯蚓喜欢生活在湿润的泥土里;幼儿们自制调查表,通过翻阅图书、搜索网络等途径,共同探寻蚯蚓的生存环境和饲养条件,他们还一起为蚯蚓制作精美的房子;幼儿们将蚯蚓放入班级的饲养角,利用筷子、放大镜等工具探索蚯蚓的秘密。在各个区域游戏中,蚯蚓也当仁不让地成了主角:图书角的幼儿们翻阅《蚯蚓的日记》,进一步了解蚯蚓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美工区的幼儿们用各色黏土制作小蚯蚓,还创设了故事情节;益智区的幼儿们一起玩“小蚯蚓配对”“小蚯蚓排队”等游戏活动;户外活动中,幼儿们开展激烈的“蚯蚓回家”比赛,他们的加油声响彻云霄……

《土堆下的秘密》课程结束后,幼儿们对蚯蚓的探索还在继续:蚯蚓会长到多长?蚯蚓怎么生宝宝?蚯蚓的眼睛在哪里?蚯蚓有没有其他颜色?这些都是幼儿将要去探索、解决的问题。

我们还有许多班本课程,如《萝卜奇遇记》《花开知多少》《你好,大树》《“榴”连忘返入深秋》《水娃漫游记》等,这些生成课程都是教师在幼儿无限好奇心的驱使下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拓展出的一个个亲近自然、体验自然、感恩自然、爱护自然的班本课程。探索自然不仅能让幼儿掌握知识、了解自然、产生情感,还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二)积极引进家长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有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教育资源。

在中班《爸爸妈妈是超人》的班本课程中,幼儿们的爸爸妈妈积极进园当助教,为幼儿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彤彤妈妈的指导下,幼儿们制作出云朵般柔软的棉花糖;雨菲妈妈是一名糕点大师,她和幼儿们一起制作了美味的纸杯蛋糕;驰驰爸爸是一名魔术师,为幼儿们带来了神奇的魔术表演,瞬间成为幼儿们心目中的偶像……家长们以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深入幼儿园的课堂,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拓展了幼儿们的生活经验,更为幼儿们的童年增添了难忘的精彩瞬间。

我们的班本课程始终围绕幼儿的兴趣,以问题为导向,让幼儿和教师、家长一起进行实践与探索,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三、激发教师教研活力,促进生成课程的持续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凭借。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把课程的开发权、建设权还给教师,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举措。

秋风盈盈,硕果飘香。种植园里的萝卜吸引了幼儿们的眼球,幼儿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索兴趣。小刘老师陷入了沉思:该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建构课程内容呢?小刘老师主动与同事进行探讨,大家一起从脉络梳理、资源挖掘等方面给小刘老师提出了建议。在脉络梳理方面,大家建议她在架构《萝卜奇遇记》课程时避免成人思维和知识导向,应该跟随幼儿的兴趣和问题与他们一起探究,做到在追随幼儿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价值。在资源挖掘方面,既然幼儿们对“萝卜美食”特别感兴趣,大家就建议小刘老师利用家长资源、幼儿园资源开展“萝卜滋味多”美食制作活动。

在随后的课程实施中,小刘老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萝卜奇遇记》课程开展得热火朝天。我们鼓励小刘老师将课程故事梳理成文,并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很快,这个课程故事被竞相传阅,网络点击率非常高,这对小刘老师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让她对课程建设信心大增。去年四月,在全市幼儿园课程故事交流展示活动中,我们为小刘老师搭建了展示平台。《萝卜奇遇记》课程又一次赢得了观摩教师的好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自媒体展示、分享交流等环节为教师搭建平台,使教师在一次次的锻炼、肯定与激励中,让课程理念趋向科学,课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趋于成熟。

班本课程作为我园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是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激发教师发展活力的一种深刻体现,彰显了每个班级的特色。一日生活皆课程,我们鼓励、引导教师开发班本课程,将游戏作为幼儿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究、挖掘和提升游戏的育人价值,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在“课程游戏化建设”春风的吹拂下,幼儿园课程必将“漾”起动人的涟漪,成为一池活泼的春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