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镂金错彩的汉世雄风

时间:2024-04-24

罗米

50年前,因为国防战备工程建设的一次爆破行动,一条秘道被炸开,一个雄霸一方的诸侯大墓展现在世人眼前。

墓主人名叫刘胜,是汉景帝的亲儿子,汉武帝的亲兄弟。《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每每出场自报家门,总是一再强调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中山靖王,正是刘胜。

在长达42年的中山王生涯中,他不遗余力搜尽奇珍,于是,他和妻子窦绾为世人留下了辉煌闪耀的陪葬品。

这些宝物当中涌现了许多进入我们历史书的“大明星”,包括中国发现的第一件完整的金缕玉衣;以造型优美、设计科学而驰名中外的长信宫灯;镂金错彩、场面生动的错金铜博山炉……它们无不显示出汉朝的辉煌与豪放。

随着“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發掘50周年特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近三十年从未走出河北博物院的金缕玉衣等文物悉数亮相。那些错彩镂金、堆金积玉的藏品,再一次向世人讲述着汉代王侯贵族的身后世界。

“武装到牙齿”的玉衣

刘胜亲历了景帝时的“七国之乱”等血雨腥风,后来在武帝时受到了皇帝的厚待,所以他的后半生过得极为奢侈。

为了生生世世都能尽享荣华,甚至在死后还可以求得“永生”,王室贵族寄希望于一种神奇的“衣服”,这就是金缕玉衣。

作为本次展览中最受关注的展品之一,刘胜的金缕玉衣被摆在展厅中的醒目位置。

古人必须先把玉切割成方形薄片,再在玉片四角上钻出小洞,用打成细丝的黄金连缀成“衣服”的形状;脸部的处理更加特殊一些,玉片要被切割成不规则的形状以充分贴合起伏的五官。这样,整个身体就可以被720度无死角地包裹严实。

在古代,玉被认为不仅具有通灵的魔力,而且可以辟邪,还可防止尸体腐坏,于是便产生了这样不计成本不怕繁难的设计。

其实玉衣不仅有金缕,还有银缕、铜缕,因等级之分而有所不同。迄今为止,在各地的汉墓中出土的玉衣多达二十余件,不过,唯有豪奢的满城汉墓,一次便出土一男一女两件。

古代丧葬中对玉的使用从不嫌多,除了玉衣,墓主人还使用了玉塞,玉塞是成套的,用来塞住人体的孔窍,比如鼻孔、眼睛等“九窍”,防止秽气入侵身体。

据史书记载,窦绾知书达礼,这座“文艺范儿”的灯也透露了她的气质。

不过即使“武装到牙齿”,他们永生不灭的热切期望仍然落了空——玉衣出土时的状态是塌陷碎裂的,里面装裹的墓主人早已灰飞烟灭。甚至因为不透气的缘故,玉衣里的尸体腐坏的速度要更快些。

唐代一首民间诗歌还拿它当了反面教材:“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要说起材质华贵、工艺繁难、珍稀难得,金缕玉衣首屈一指,但它实际上除了“毫无用处”,也没什么观赏性,冰凉的人形玉柙甚至还有点阴沉可怖,远不如墓里那些设计奇巧的日常器物华彩斐然。

“文艺范儿”的日用品

所有这些日用品当中,最惊艳的当属女主人窦绾墓中的那位“宫女”——长信宫灯。

宫灯的造型是一个跽坐、右手提灯的宫女,宫灯通体鎏金,想来一定为当年的汉宫长夜增添过格外的辉煌和闪耀。

在春秋战国时期,宫灯已经有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巧设计。不过,早期的灯都只有一个托盏,油脂在盏中燃烧后,油烟就直接排到空气里,很容易污染室内空气。

到了汉代,工匠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既巧妙地解决了空气污染问题,又在造型上更进一步,把灯的外观塑造得更加精巧有趣。

观众参观展出的金缕玉衣(金良传/ 摄)

汉代的铜灯产生过无数典范之作,但从来没有哪一件比长信宫灯更浪漫绝妙,并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

宫女宽大的袖子和灯顶被设计成一体,袖子是中空的,一直连到她同样中空的身体,以此形成一个虹吸管。当油灯燃起,上升的油烟便通过袖子吸入体内,不会直接散发到空气当中。

解决了排放问题,古人还想得更周全,宫女的头、身、臂以及灯座、灯罩等都可拆卸,这样一来,宫灯的清洗问题也解决了。

长信宫灯的灯盘上还设计了一层屏板,能够推动开合,以调节光线照射的方向和亮度。

为了让它的寿命更长久,铜质的灯体外部通体鎏金,一来可以让它更显灿烂奢华,二来鎏金层能够有效防止生锈,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长信宫灯现在依然金光闪亮。

这真是一盏被设计到极致的灯。

当年的长信宫是汉代太后的宫室,所以窦绾墓中的长信宫灯也正是来自太后所赐,可想窦绾应该是极受太后重视的人。

据史书记载,窦绾知书达礼,这座“文艺范儿”的灯也透露了她的气质。

如果再看一件小小的“酒杯”,便更能确定窦绾超群的审美能力。

这杯名为朱雀衔环杯,铜质的杯身上通体错金,还嵌有绿松石,朱雀口中所衔的则是白玉环,材质华贵得无以复加,颜色和谐又绚烂。

杯子的造型也独具神采。杯子的主体造型是傲然挺立的朱雀,这是镇守南方的神兽,它脚踏猛虎大展双翼,双翼下分别有一个高足杯。有人从造型上看,认为这是夫妇二人在婚礼上饮交杯酒的合卺杯,也有人根据此杯出土之时杯内残留的红色痕迹推测,这红色是当年的胭脂。

看来,这个“酒杯”有可能是窦绾的化妆盒?

技艺超群的中山国

刘胜夫妇二人身份不凡,加上刘胜本人“优于文辞”,喜好荣华,所以对于自己的日常用品有格外超群的要求和标准。

而中山国积淀深厚的手工业,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春秋战国时期,石家庄、保定一带曾兴起一个名为中山国的神秘古国,因城中有山而得名。史载中山国“地薄人众”,生存的艰难和发展的渴望催生出此地发达的手工业,在中华文明中留下自己的迤逦身姿。我们看到的那些华美异常的手工艺品,正是得益于此地优秀的传统。

中山国处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地带,由此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战国时期,中山国屡被强国所灭,又屡次顽强复国,疆域时有盈缩,但文化传统却顽强地延传下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在石家庄灵寿县的丧葬等风俗习惯中,至今都能发现春秋战国的影子,人们的精神观点、行为规约乃至器物使用,都有古风古韵。

在满城汉墓被发掘后不久,1974年又发掘出战国中山王墓,墓中的器物造型之奇特、工艺之精湛,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大量的错金银物品,比如错金银龙凤方案、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底座、错银双翼神兽等,说不定是满城汉墓那些错彩镂金的器物的“前辈”。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艺术推广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