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魏萌 陈建军 刘玉琴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础需求。在湖北省第七届“新锐班主任”、松滋市昌荣小学教师何华平看来,孩子们的安全需求不只体现在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方面,也体现在心理健康层面。
经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何华平发现,安全感充足的孩子知道自己就算犯错了、失败了,还有很多爱自己的人鼓励自己、支持自己,这种被爱的底气会让孩子生出无限的勇气和力量;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患得患失,害怕自己犯错了、失败了会失去别人的爱,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容易退缩、放弃。
如何给学生安全感呢?何华平不断摸索着。
发现需求,有求必应
一个能给孩子安全感的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无助并给予支持。有些孩子缺乏安全感并不会说出来,而是在行为上有所表现,比如随身携带旧玩具、咬手指等,这就需要教师有教育的敏感性。
翔翔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下课了也静静坐在座位上。细心的何华平注意到,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做操、列队、走路时,翔翔的手上总握着东西,有时是笔,有时是纸团。她立刻联想到之前看过的心理学著作,里面提到,孩子手里一直握着东西说明他缺乏安全感。察覺到这一点之后,何华平马上与翔翔妈妈沟通。原来,翔翔家住在乡镇,父母在市区集贸市场经营一家小店,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出门了,晚上回来时间不定,虽然住在一起,但翔翔经常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翔翔想抓住的不是笔或玩具,而是父母的陪伴。
但翔翔的心门紧闭,如何帮助他呢?正当何华平一筹莫展时,机会来了。
有一次,全班学生按要求穿白衬衣参加艺术节表演。列队的时候,翔翔仍然握着笔,甚至反复甩动。没想到,笔突然漏墨了,翔翔一甩,墨水全溅出来了,他附近5个孩子的白衬衣上都沾上了墨点,他自己的胳膊和脸上全是墨。事发突然,那5个无辜的孩子顿时大声尖叫,甚至伸手去推翔翔,让他赔衣服。翔翔完全被吓得愣住了,任由同学打骂。何华平见状赶紧走到翔翔身边,一边拿纸巾帮他擦脸,一边说:“翔翔,别害怕,没多大事,老师知道怎么去除这些墨点。”然后把翔翔带到厕所清洗手臂。
离开了事发现场,翔翔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何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该怎么办啊?妈妈知道了肯定会怪我的,我也没钱赔他们的衣服。”
“天塌下来有个儿高的顶着,你害怕什么?”何华平一边给翔翔擦眼泪,一边说,“你能向老师求助,老师很高兴。这不是什么大事,你不要担心,调整心态,继续参加活动。”
翔翔被何华平的情绪感染,没有开始那么恐惧和慌张了,小声说:“谢谢老师。”
带着翔翔回到队伍,何华平赶紧处理其他5名孩子衣服上的墨点,同学们按时参加了活动。
放学后,何华平告知翔翔妈妈整个事情的经过,叮嘱道:“您不要责怪翔翔,他太缺乏安全感了,有时间多陪陪他。”
何华平觉得这次突发事件是一次契机,因为翔翔在极端恐惧的情况下敢于向她求助,呈现自己脆弱的一面,说明翔翔在那个瞬间在何华平这里找到了安全感。何华平想:一定要抓住这次突发的“依赖”,引导翔翔从相信老师到相信自己,最终产生内在安全感。
这件事之后,何华平尤其关注翔翔,委婉劝他放下手中的笔:“手上想拿东西的时候,可以来牵老师的手。”翔翔不爱做作业,何华平就分层布置作业,降低对翔翔的要求。只要翔翔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何华平就会奖励他免作业卡。慢慢地,翔翔改掉了手里抓东西的习惯,见到何华平时会问好,也敢向何华平表达对父母的思念。
除了说出口的求助外,更多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敢大声求助,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这些无声的求助并作出回应。
晴晴是四年级时转来的,她乖巧、听话,但动作很慢。何华平怕睛睛不适应新环境,就主动和她聊天,关心她,告诉她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老师,把老师当作好朋友。晴晴也慢慢向何华平敞开心扉,说她苦恼于父母经常将她和其他同学比较,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让父母失望,每天生活在担忧中,做事无法集中精力。原来,动作慢的背后是晴晴对父母认可的渴望。找到真正原因了,何华平就与家长沟通,对症下药。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像蚌一样,他们觉得世界是危险的,躲在自己的“壳”里,当他们有一天向外界求助时,说明他们开始慢慢将“壳”打开。教师一定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次求助。
和孩子好好说话
“你要是再不听话,今天就不能出去玩了。”“你怎么老是这样,妈妈不管你了!”这是一些家长经常说的话。这些话带有威胁,会让孩子感到不安,但大多数家长都没有察觉。何华平经常向家长强调:家应该是最有安全感的地方,家长要学会控制情绪,好好说话。
自一年级入校起,何华平就发现了同同的异常,他平时沉默寡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甚至撕书、动手,和同学们相处得不好。于是,何华平去同同家家访。原来,同同爸爸在新疆当兵,妈妈经常上夜班,非常辛苦,经常埋怨同同爸爸不在身边,甚至会把气撒在同同身上。同同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常被妈妈责骂,所以缺乏安全感,攻击性强。
有一次,小浩突然来找何华平,说他的学习机不见了。经过一番调查,何华平发现是同同拿了学习机。何华平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知道孩子可能是无心之举,所以她没有声张,私下把同同带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对学习机感兴趣很正常,你可以借来欣赏,但必须经过主人的同意。如果你对什么东西好奇,可以和老师说,我愿意和你一起探索更多好玩的东西,好吗?”同同点了点头。
考虑到同同妈妈的处事风格,何华平觉得有必要去同同家家访,不是告状,而是让妈妈不要过度责怪同同,家校携手解决问题。放学后,何华平到了同同家,支开同同,委婉地和同同妈妈说明情况.妈妈非常生气,恨不得冲进房间揍同同一顿。
何华平说:“您先冷静一下,之前家访的时候我也说过,同同比较缺乏安全感,这次事件也与之有关。您想想,同同对同学的学习机好奇,但他宁愿自己偷偷拿来摸索也不敢跟您直说,这是为什么?”
同同妈妈沉默了。
何华平接着说:“我知道,孩子出现问题,您很担心,甚至充满委屈和无助。您为孩子和家庭付出了很多,孩子却看不见。但是您要知道,大喊大叫、责骂、发泄情绪,孩子是感受不到您的爱的,甚至会害怕。”
同同妈妈动容地说:“谢谢老师的理解,那我应该怎么说?有时候情绪上来了,嘴巴比脑子还快。”
“这个确实需要练习,我建议您尽量关注解决方案,不发泄情绪。可以说‘犯错了你自己是不是也挺难过的?妈妈知道你其实也不想,以后咱们不做了好吗?这个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学到了什么呢?下一次会怎么做?等等。”
听了何华平的建议,同同妈妈调整了一下情绪,出去对同同说:“妈妈没有生气,我只是想你有个好的行为习惯。你拿学习机的时候是不是很害怕同学发现?妈妈知道你其实也不想,以后有什么想法直接和妈妈说,好吗?”
同同难以置信地望着何华平,好像在问:“老师,你给妈妈用了什么魔法?”何华平朝同同眨了眨眼睛,鼓励他承认错误。
之后,同同妈妈经常向何华平请教和孩子沟通的方法,看著同同一天天变得自信,妈妈别提多开心了。
除了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外,何华平还非常注重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课堂,密切家校沟通,为家长答疑解惑,引导家长为孩子营造温暖、稳定且充满爱意的家庭环境,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犯错的时候,是培养安全感最好的机会。一个给孩子安全感的家长会坚定地站在孩子背后,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指责。
让孩子相信自己的“翅膀”
除了教师和家长给予的安全感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孩子建立内在安全感。就像孩子在学骑自行车之初,只有家长在后面扶着才敢尝试。当孩子快学会的时候,有的家长会偷偷松开手,但还是会在身后。孩子感觉到有家长的保护,于是放心大胆地骑。到最后,就算孩子知道家长不在身后扶着,他也敢勇往直前时,他就有了内在安全感。
哲哲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成绩优秀,对自己的要求高。有一次期中考试,哲哲的语文考了93分,和第一名只差1分,他却不太开心。课间,何华平把哲哲叫到办公室问:“你这次考得不错呀,为什么不开心呢?”哲哲摇摇头说:“还不够好,不是第一名。”何华平安慰他:“老师觉得哲哲很棒,别灰心啦,下次肯定会表现得更好。”
谁知,哲哲把头埋得更低了,哭着说:“老师,我下次不会考得更好了。”
何华平恍然大悟,原来哲哲把鼓励当作了压力,担心下次表现得不好。何华平心疼地摸摸哲哲的头,说:“是老师说错话了。你下次考不好就考不好,那又怎么样呢?”
哲哲一边抽泣一边说:“下次还考得不好,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老师也不会表扬我了,同学们也不会觉得我优秀了。”
何华平说:“谁都有考得不好的时候,不管你考得好不好,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会爱你。”
哲哲仍然听不进去,何华平带哲哲走出教学楼,指着路旁树上的小鸟问:“如果你站在树枝上,害怕吗?”
“害怕,要是树枝断了,我就掉下去了。”
“那你觉得鸟在树枝上会害怕吗?”
“它们应该不害怕,因为鸟儿有翅膀,树枝断了,它们可以飞。”
“没错!哲哲,他人的评价就像树枝,你现在觉得害怕,就是因为你太过看重别人的认可,而忘记了自己的翅膀。”
“我的翅膀?”
“每个人都有翅膀,就要看你自己有没有发现了。老师看见了你的翅膀哦,非常漂亮,那是由你的努力绘制成的,上面有你每个课间写作业的背影,有你每一次上课举起的手……当你感到害怕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翅膀,它就是你继续向前的底气。”
这一次,哲哲的情绪明显好转,他说:“谢谢何老师,我要继续去改错,修补我的‘翅膀啦!”
后来,何华平建议哲哲妈妈多关注哲哲学习成绩之外的优点,表扬的时候侧重于他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何华平在学校继续关注哲哲的情绪,她惊喜地发现,哲哲不再那么害怕犯错。有一次,学校举行“诗词大会”,哲哲作为种子选手代表班级参赛。哲哲把整个小学阶段的诗词全部打印出来,把不认识的字全部标上拼音,天天背,最后获得了亚军,哲哲哭了。何华平担心他又责怪自己,赶紧过去安慰他。哲哲拿着他的诗词背诵本说:“何老师,我哭是不甘心,但我没有伤心,也不害怕,因为我有‘翅膀。”
何华平还在班上开展“夸夸我自己”活动,引导学生每天记录3件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大胆自信地说出自己的努力和优点。比如,今天记了10个英语单词,一周用完了好几支笔,一整节课都能跟上数学老师的节奏……孩子们越关注努力的过程,就越相信自己的力量。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何华平想方设法让孩子们相信自己的“翅膀”,拥有内在安全感。
孩子勇往直前的勇气,不仅源于身后有支持的力量,而且源于相信自己的力量。何华平一边鼓励学生丰满羽翼,一边用及时的帮助和回应、平和稳定的情绪告诉孩子:“我在后面呢,放心飞吧。”(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魏 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