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务劳动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时间:2024-05-07

夏光清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苏省家庭教育名师,被评为“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第六届十佳家长”,获得“南京市行知教学奖”。出版家庭教育专著3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开展家庭教育、班级管理讲座二百余场,百余集“家庭教育义诊”微视频被誉为“云宣讲的一面旗帜”。现为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班主任。

一年级的文文坐在餐桌前,抓起筷子,气定神闲地夹着碗里的面条,可夹归夹,就是不往嘴巴里送。一旁背着书包,准备送儿子上学的妈妈全程皱着眉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本该8点到校晨读的儿子还坐在家里,妈妈终于忍不住,把脸背过去,长叹一口气。

习惯真的会拖累学业。一次语文纸笔测试,文文不出意外地又考了全班最低分。这回文文爸爸急了眼,赶紧与我沟通:“夏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呀?要不,买一本‘天天练?”

我让文文爸爸坐下来,拿出一张“儿童磨蹭行为测试表”,想看看文文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 写作业时,忙着做削铅笔、找橡皮等不重要的事,越重要的事越拖拉。

2. 不盯着不写,盯着写也会分神,睡前还发现有一项任务没完成。

3. 在学校明明10分钟就能做完的事,非要拖到回家后才做。

4. 写作业时常常跟父母讲题外话,进入学习状态慢。

5. 书桌凌乱,棒棒糖、玩具、课外书一堆,写着写着竟在稿纸上画起小人。

6. 写作业前的仪式感太多,喝水、上厕所、跟祖父母聊会儿天等。

7. 在家背诵课文前,常推脱说“等5分钟”“再玩一会儿”。

8. 每次家长问作业进度,总说“快了”“就差一点儿”,其实才写了几个字。

9. 作业磨蹭,插嘴速度倒挺快,脸皮厚,父母怎么催都不急。

10. 日常行为懒散,常因磨蹭耽误睡觉,每天都很疲惫。

文文爸爸读完这10条,脱口而出:“这是在说我家的娃吗?每一条都说中了!”

《儿童人格教育》说,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原来,文文的父母忙于工作,将文文交给文文的祖父母带,祖父母将文文的事情全部包办,文文很少有独立做事的机会。有时文文动作慢,祖父母就冲上去三下五除二帮他收拾好。看来,文文之所以磨蹭,一是缺少练习,导致能力不足;二是依赖性强,心理上产生了惰性。

我给文文爸爸提了个建议:“孩子不用做‘天天练,而是要天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这样能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文文爸爸将信将疑。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有没有效果呢!”

看着我一脸的坚定,文文爸爸决定照着做,用他的话说,实在是没辙了。

第二天,我收到了一段视频:文文穿着短裤,正吃力地搓洗自己的袜子,不时擦一擦脑门上沁出的汗珠。

第三天,我看到文文在学炒菜,虽然动作笨拙,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

第四天,文文帮奶奶捶背,即使手酸到不行也咬牙坚持,时长达3分钟。

……

家务活整整持续做了一个月,文文在期末考试中也破天荒考了100分。文文爸爸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做家务活也能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呢?其实,秘诀就是五个字:手速上来了!

文文爸爸一听,哑然失笑。可不是嘛,孩子日常做一份练习总要磨蹭半天,这回因手速快,不到30分钟便完成了,还检查了好几遍。可见,孩子不是不会,而是写不快;不是不想写,而是写着写着就累了,手部力量太弱;不是写不对,而是大脑与手的速度不一致,错误就自然发生了。

可是,文文爸爸还有一个疑问未解:“孩子每次从学校回到家,为什么就不爱先写作业呢?”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孩子愿意写作业,需要什么条件?”

一是孩子自己愿意坐下来写作业

孩子的大脑什么时候能指挥自己坐下来写作业呢?是孩子有了充分的劳动、运动之后。也就是说,孩子的体力活动做到位了,就会自动转化为脑力劳动,而写作业恰恰是脑力活动。如果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家长不妨先让他去搬花盆、包饺子,做了家务活之后,他们反而能静下心来写作业。

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脑力活动之中,如看电视、玩游戏、听故事、看课外书等,此时又接着写作业,就会坐不住、注意力不够集中。

二是手部有足够的力量支持写作业

如果孩子的手部力量不足,握不住笔,或者握笔姿势不正确,他就不愿意一笔一画地写作业。因为手指的力量靠手掌、手腕、手肘、大臂、肩部的肌肉来带动,倘若这些大肌肉力量不足,就带动不了小肌肉。孩子做事、寫作业懒洋洋的,甚至经常做小动作,很多时候是因为大肌肉没有运动开,或户外活动不充分。若每天拍球、跳绳、打羽毛球后再坐下来写作业,小动作就少得多,作业效率也就高得多。

“是不是像穿衣、吃饭、整理书柜等基本生活技能练习得多了,孩子熟能生巧了,做起事来速度快了,写作业的速度也会快起来?”文文爸爸若有所思。

“你说得没错。帮父母干活会助推孩子成长。劳动锻炼身体,提高了大脑对身体的控制力。孩子在家里什么活儿也不干,也不下楼运动,缺少足够的运动体验,反而容易出现感统失调等问题。”

“我明白了。对大人来说,似乎就是写个字而已,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手部力量不足,控制不好笔的走向,写出格、写歪、写慢就是常有的事,吼叫、催促、指责真的无济于事。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面对‘磨蹭这个难缠的敌人。”文文爸爸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教会孩子劳动,就是给孩子生活的力量。那些聪明能干的孩子往往是会做琐碎事的孩子,这些事情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家务活。只要用心,在厨房里也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劳动要成为儿童固定的家庭作业

如何跨出家务劳动第一步,是解决孩子磨蹭问题最难的部分,那就是让劳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个具体的、明确的、可拆分为几个小步骤的行动目标。如,学做一道菜,我带着全班学生做成了序列。

二年级,学生组成小团队烧菜。从菜单制订到买菜、择菜、洗菜、切菜,最后烧熟,整个过程在家长的指导下单独完成。这一过程,父母不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不嫌孩子慢,只是给孩子提供一些建议,让孩子感受劳动的乐趣。

三年级,举办一次集体野餐活动,为孩子搭建展示厨艺的平台。有的孩子带着亲手烧好的菜,有的现场参与烧一道菜,大家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不亦乐乎。

四年级,哪个孩子烧出“四菜一汤”,老师和其好友亲自上门“批改”家庭作业。这样的方式,孩子们非常期待。

孩子磨蹭,多数因为不会做事,与其讲道理,不如进行有序的训练,让孩子主动融入生活,真实自然地参与劳动,从而体验劳动的意义。

劳动教会孩子承担应有的责任

爱孩子,就要允许并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只有舍得用孩子,让孩子自己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孩子才更有责任感。做家务的孩子,不仅做事更有条理性,对学习也更有耐心和毅力。只有做过家务的孩子才能明白,做早饭、洗衣服等日常家务,是要花费父母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父母是不易的。?

家务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活

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坚持烧三年菜,既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味道,也能分担父母的压力,让孩子的生命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劳动过程中或许会遇到超出孩子认知的、束手无策的事,如油锅起火该怎么办?能不能用水灭火?这样的经历与体验会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名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表明,做家务的儿童比不做家务的儿童成绩优秀的比例高27倍。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回归生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整的体验和思考,教育也就发生了。

劳动教育,塑造孩子的家庭意识

常回家看看,是一种亲情的回归。劳动作业会成为不同孩子、不同家庭间交流的话题。有一户家庭,孩子暑假没有学这学那,而是帮父母烧了一个月的饭菜。从一开始不敢往锅里倒油,到打电话问妈妈菜怎么烧,最后自己买菜烧菜。一道道蕴含浓浓爱的家常菜,体现了孩子的成长与独立,亲情因一道菜而变得温暖。

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小孩子。口渴了,捧着水杯喂;房间乱了,替孩子打扫整理;书本满桌都是,帮孩子收拾……似乎学习才是孩子最重要的事。而学会独立,远比学习更加重要。在家务劳动这件事上,父母懒一点,才能锻炼和发展孩子的劳动技能,满足孩子的被需求感,其意義不言自明。?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