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职业认同:班主任职业幸福的必备基础

时间:2024-05-07

无论是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中,还是在其师德素养中,我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班主任自身的职业认同。许多班主任就是因为不会自我调适,不仅工作难出成效,自己也陷入了迷茫与倦怠,导致疲惫忙碌,陷入职业倦怠,有的甚至出现思想道德滑坡现象。

缺乏职业认同,工作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容易倦怠。倦怠感产生后,班主任与工作的情感也就越来越疏远,责任心和荣誉感也都会渐渐淡化。

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班主任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班主任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班主任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班主任职业的认同程度。

职业认同是班主任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从班主任专业发展理论来讲,1~3年是新班主任的入职适应期,新班主任在入职前3年,要完成从学习者向教育者的身份转变,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独立开展工作、教好一门课等问题。如果适应顺利会促进班主任本人对职业的认同,相反,不顺利则会影响班主任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班主任的职业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即便师范毕业决定做一名班主任,也不能说是有真正的职业认同,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职业中尝试,他们需要深入自己的职业,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

我记得自己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老班主任听课后要点评,我很忐忑,担心他们对自己的课提意见。入职久了,慢慢对听评课习惯后,就不再担心别人提意见了,反而希望同事对自己的课提出一些好的修改建议。这应该算是对自己职业的一种模糊认同了。

如果把班主任职业仅仅看成谋生的手段,在面对现实困难时,会削弱班主任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这就不如把班主任职业看成是针对学生灵魂的工作来得让人敬畏。所以说,从内心对工作认同,看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对工作热情、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都很重要,否则就可能成为贩卖知识的工具。所以,我们要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

一般有这样两种职业状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另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如今,很多老师处于第一种状态,班主任职业被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工作和忙碌只是源于外在的职业要求,一旦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职称、荣誉等,就很容易失去价值感;第二种则是通过职业体现生命的价值,这类班主任在教育中实现了自我,在他内心,教育本身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事情,真正愿意投身教育,对职业充满热情与动力。曾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的李镇西就是把职业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来对待的。在他看来,对职业的态度决定了对生活的态度。

对自己和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适应工作、产生班主任职业认同也很重要。对自己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有清楚的认识,还要对工作的环境、经济状况、学校的发展战略等有清楚认识,如果确实感觉从事的工作不适合自己,或者觉得自己的价值观难以和现实匹配,就可以考虑换工作。如果觉得自己和工作可以匹配,那就要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执行自己的行动计划。这是一个自我规划的过程,有的老师适合做教育教学研究,有的喜欢教书育人,有的喜欢参与行政管理,无论做什么选择,只要适合自己,坚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慢慢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班主任职业认同不单单是一种职业情感状态,它还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职业认同是班主任对职业的一种积极情感,这种积极的情感要深化,要维持,有赖于我们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有赖于我们在自己的职业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如果没有专业的成长和职业幸福感的创造,原本的职业认同感也会消失。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对班主任获得职业幸福感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视角分析,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方法或路径有哪些呢?

我曾经写过很多文章对此进行论述,在这里再跟大家分享几点。

第一,不断地反思。反思是很多优秀班主任成长的重要方法,教育教学是实践性的,很多时候没有人来为我们做评价,需要我们自己好好反思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对班主任成长的作用。

说到了反思,不得不说教育写作,教育写作就是反思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形成文字之后,班主任可以随时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朱永新教授曾经大力倡导班主任进行教育写作,教育写作会促进专业素养提升。

第二,读书和与优秀的人交流。教育已经存续了几千年,一些圣人先贤以及国内外教育专家对之都有很深的研究,一些教育中的问题,他们早已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和准确的回答,很多时候只需要我们多去读有关教育类的优秀书籍,和这些优秀的教育者对话,借助他们的优秀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另外,就是重视和身边以及全国的优秀班主任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和优秀班主任交流,学习别人的经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面对的问题,促进自己的专业提升。

第三,参与班主任成长共同体。一个教研组或者有组织的几个人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成长共同体。目前,全国有很多名师组建了自己的成长共同体,引领年轻老师的成长。大家在一起交流,共同讨论遇到的实际问题,互相碰撞提高,这是非常好的成长途径。有时候,一个班主任自己默默成长,不如一群班主任相互扶持,相互促进。

第四,做好职业规划。很多老师不善于规划自己,这容易让自己走到哪里算哪里,缺乏职业目标和动力,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因为规划可以让班主任分析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有目标、有步骤地发展自我,这是很有必要的。

仅仅通过提升专业素养来实现职业幸福也是不行的,還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才能让自己永葆教育热情。那么,班主任在职业中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呢?

一是认清我们为何工作。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身处教育中,在为谁而“玩”呢?为我们自己,还是为他人,或者为了金钱?我们莫要被一些外在因素控制追求的方向,从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我们要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而教,为了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努力!

二是用积极的视角看待我们的教育生活。有一个经典教育故事: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巴砸另一个学生。陶行知及时制止了,同时令这个学生放学后去自己的办公室。放学后,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该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學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这时那名男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校长,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泥巴打人是不对的。”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以出其不意的奖励感化教育,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学生的心理,圆满地达到了教育目的。我们仔细思考,陶先生面对一个犯错的学生,以积极的视角来看他,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懂得教育的舍得之道。选择了教育,我们就不得不舍去一些东西,同时我们也会从教育中得到一些东西。选择了教育,会失去发大财、挣大钱的机会;选择了教育,就失去了图清闲、避劳累的环境;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付出爱、付出热情、付出耐心,别总是渴望得到什么。同样,教育会让我们得到一些东西。如果你想结交纯真的朋友,想得到童心的感染与净化,请你来从事教育;如果你想让自己永远生活得年轻有活力,想让付出有更多意义,请你来从事教育;如果你想延续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思想传播下去,请你来从事教育;如果你追求生命的价值,让更多生命因你而精彩,请你来从事教育。

明确了班主任职业能让我们得到什么,需要我们舍弃什么,我们的心会知足、平和。

四是尝试与人分享自己的职业幸福。有一个关于大学生幸福感的科学研究:把学生分成四组,第一组每人每天写5件感恩的事; 第二组每人每天写5件抱怨的事;第三组每人每天写5件成功的事,第四组为对照组,什么也不写。半年后发现,感恩组的健康和幸福指数最高。所以,经常写自己的教育幸福日志,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职业幸福,我们就会提升职业幸福感。我曾经组织老师们开展了一个“老班话幸福”视频讲座活动,让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分享自己的班主任幸福生活,通过分享,让大家学会了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用行动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幸福是从自己的成长中生长出来的,是自己用积极的视角主动建构出来的,也真诚希望各位班主任同仁,能在教育中早日实现自己的职业幸福。

责任编辑 何欣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