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校沟通得法 教育方可重生

时间:2024-05-07

方琴

最近拜读了王怀玉老师的《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一书,让我对家校合作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感。这本书不仅为老师和家长提供了家校合作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告诉我们家校合作要讲究艺术,需要对症“下药”。

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前五章根据教师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基本问题,探讨相应的处理方式方法;第六至八章结合自身打造班级团队的实践体会,由“班级特色活动”切入,阐述教师如何通过搭建平台与家长接触,增进了解,相互接纳;第九章则根据当前教育的新形势,讨论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有效传递信息,达到良好的家校沟通。

书中素材原汁原味,来自于真实的课堂,保证了案例的鲜活性。作者通过自己与家长互动的真实故事,主动与家长交流,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和谐的氛围,对家长的参与表达感激之情,包括在协同教育中和家长产生分歧后,教师该怎么做。文中所举的事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学可用,可读性强,更具指导性。同时我们也看到王老师非常用心,她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能持之以恒地思考、研究、探索、实践,以她无私的奉献,呵护着孩子,感召著家长,实现着自我。

王老师书中讲述的大量教学案例故事、实践反思、策略应对以及家校合作成果,进一步说明了家校教育一致性的重要性和家校之间架设沟通桥梁的可行性。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也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但往往是我领着孩子们唱独角戏,家长参与积极性很低。看了王老师的书后我才明白:原来问题不在家长,而是我没有给家长安排活动角色,当然无法激发他们换位思考,更别指望他们的合作,以致接下来的亲子活动、校外拓展活动都成为空谈。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了王老师接地气的案例参照,以及成功措施的借鉴,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要多与家长交流,鼓励家长参与活动,为家长创造参与的机会,并感谢家长的配合,即使在协同教育中与家长产生分歧,我也要尊重家长,与不同性格特质的家长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实现学校与家庭间交互式教育影响,从而掌握家校沟通技巧,建立有效的家校联接。

促进家校协同共育活动有效开展,一方面需要老师多方引导、带动和支持家长,另一方面需要家长积极参与、探究、思考。这样在推动家校共育建设的过程中,家长就有更多的自我反思和清晰的自我认识,学会自觉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和思维方式,形成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最终建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共同体,唤起家长教育觉醒,促使家长教育效能提高。如何达成这一目标,王老师做了多方位例证、分析和解读。

例如,书中呈现的“家长智慧课堂”,真实再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围绕某个话题深入探讨、彼此不断修正和提高的过程,也为彼此寻找家校共育的切入点提供了契机。家长在阅读本书时产生的思想火花,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的不断交流碰撞,不仅获得了教育知识和技能,也让他们从互动中分享到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有助改善自身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如此说来,家长阅读本书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提高、相互完善的过程。

不得不说,王老师的《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一书,于老师而言,可以帮助家长实现自我教育,既是助人,也是助己;于家长而言,可以协同教师实现家校共育,既是利人,也是利己。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繁昌荻港镇中小学)

人有万千,各不相同。当班主任遇上形色各异的家长,如何确保有效沟通,为打造积极向上的家校共育环境?王怀玉老师的《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一书,或能解惑。

有效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

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家长当作教师的天然合作者。大家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那学校就得拓宽渠道,让家长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成为教育的同盟军。只言片语无法概括出具体技巧,在此提炼几个关键词,也是王怀玉老师在每个案例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宝贵经验。

第一,同理心。家长普遍望子成龙心切,他们希望孩子变好,却不懂如何关注孩子的内在想法。第二,平等。家长来自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沟通技巧,但最重要的是尊重,即平等对待所有家长。第三,信任。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基础,老师不可高高在上,亦不可畏手畏脚,应当宽容对待学生,以自信的姿态赢得家长的信任。第四,倾听。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及时与家长交流,从根源上打消家长的顾虑。

不同家长要有不同沟通技巧

一个班几十个家长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职业背景,该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王老师在文章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通过案例分析,提供相应的对策。

比如面对强势、心有积怨的家长,老师要保持“空杯心态”,提高洞察力,把握好沟通的递进层次;面对急躁、遇事冲动的家长则需要保持冷静,避免正面冲突,巧妙地“侧面”提醒,让家长静心;对于全职妈妈,要耐心倾听,真诚肯定,让她们获得认同感;对于外来务工的家长则要传授更多的教子经验……班主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适时调整自己的谈话、交流方式,对症下药,让家长感受有效沟通的魅力,最终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班级活动促进更好的交流

书中介绍了三大类型的活动:班级活动、亲子活动和校外拓展活动。每一项活动从策划到执行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在强调学生安全的同时,王老师带领的班级并没有失去活力,仍是一路欢歌笑语。

这些活动也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家长可以参与班级的社团活动管理、上课堂授课、参与班级博客进行互动等,还可以由教师指导家长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如诗歌节的亲子阅读、游戏节的家庭运动会、感恩节的感受亲情活动等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家长更了解孩子,更了解班级,更好地与教师沟通。

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共同成长

王老师最后谈到沟通方式的转变。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沟通越来越便捷,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仍要发挥和家长面对面交流、传统沟通方式的优势。王老师经常与学生家长交流谈话,旁敲侧击,使许多家长在不同程度上转变了自己的看法。还要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的便捷,让家长不受时空限制参与到互动中来,从而更好地参与班级建设,实现共同成长。

总而言之,《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高效的家校沟通策略。只要用对方法,从每个孩子的成长出发,真诚和家长交流,恰当地运用沟通技巧,整合好家长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的班集体一定会变得更美好。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东湖路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