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班主任主导”到“学生自律”

时间:2024-05-07

陈政祥

在传统思维中,班级管理是以教师管理、学生被管理为模式开展起来的。以班级座位调整为例,每一次班主任主导下的座位调整,学生都是怨声载道。那么,如何跳出班主任主导下的班级管理,进入一个学生自律的新天地呢?

问题学生“发配边疆”

曾几何时,对于班上的“捣乱分子”,我一般会“发配边疆”——将其座位调至教室最后一排。什么时候“改邪归正”了或下次考试进步了30分,将重回“中原”,否则就“老死在边疆了”。

班主任的出发点或许是善意的,但是并未起到预期效果。学生不但没有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甚至破罐子破摔。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学习,但是如果把一些“特殊”的学生安排在“特殊”的位置,就是人为标签化,实质是一种变相惩罚。“发配边疆”不单单是座位调整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如何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安排座位不应该也不能成为班主任手中的特权。

权力下放,自我惩戒,形成规则意识

既然“发配边疆”伤害学生自尊,那就权力下放,将班主任手里的惩戒权下放到学生手中。如何惩戒?惩戒的标准是什么?我与学生在班级公约中都有约定。班级公约的创立,犹如在教室架起遍体通红的火炉。它让学生明白:公约不能破坏,“火炉”不能触及。一旦有人火中取栗,无一例外会被“烫伤”。碰得越狠烫得越厉害。学生触及“火炉”,按照约定,予以代偿。代偿措施(见附表)可以是课间找科任教师问问题或者背诵核心知识点,也可以去操场上自我体罚,也可以助人为乐等,完成后教师(或负责的学生干部)签字。如果代偿单累计甚多,自然是要家长、学生、教师三方协商处置。

创建班级自律协会,实现班级自治

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创建班级自律协会,下设问题调研员、问题论证员、惩戒执行者、问题申诉员、执行监督委员等岗位……

当班级调整座位,举办运动会、元旦联欢等活动时,自律协会派问题调研员进行问题调研,将班级学生的意见和个人诉求汇集;然后由问题论证员进行合理论证,撰写实施方案,再公投方案,如果方案不合适,再次调整,直至方案通过;继而进入执行层面,由执行监督委员会负责执行。当然,这一切的开展需要班主任在旁指导。

學生自己扮演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真正实现了学生教育机会的最优化、学生利益的最大化、班级管理的最大功效化。如此一来,学生的规则意识得到了强化,同时,班主任也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中解放出来,班级管理自然回归到了教育的初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七中学)

责任编辑  刘玉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