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晒晒朋友圈

时间:2024-05-07

v

鑫杰在QQ空间中发布了一条“说说”——终于有人说“我爱你”了。“说说”后面有近20名同学点赞。我立刻找他来问情况。鑫杰告诉我:“上周六我收到一条匿名消息——我喜欢你很久了。我不清楚对方是谁,但这让我兴奋了一天。到了晚上,宇斌打来电话鬼鬼祟祟地问我知不知道早上发消息的是谁,我才明白是他捣的鬼!为了逗大家一乐,我才发那条‘说说!”

原来如此!孩子们不明真相跟风而已。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借此上一节微班会。

上课伊始,我用课件展示了微信和朋友圈图标,问:“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我的朋友圈?”

“想!”孩子们兴致很高。

于是,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孩子们:“还记得去年的4月27日、28日两天吗?我硬生生‘抛弃了你们,是为了去上海听一场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会。这是魏老师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多名优秀班主任做报告的情形。”说着,我展示了魏老师现场作报告的照片。“能站在这样级别的发言席上做报告,你们说牛不牛?”

“牛!”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

“这张呢?”紧接着我出示了一张自己站在大会发言席上发言的照片。

“哇……”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学生有的说李老师太了不起了,有的说李老师原来是去上海做报告了,孩子们对我崇拜得一塌糊涂。

我趁机又出示了自己微信朋友圈的截图,并告诉孩子们:“当天,我晒出刚才向大家展示的这两张照片后,朋友圈立马热闹起来,很多人点赞评论。我的徒弟如此评论:辉哥,魏书生的报告啊?太牛了!而且你还上台发言了,我的天!我的表弟这般评论:哥,你的朋友圈总是充满了正能量!我的一位同事还在评论中赞道:你今天真是光芒万丈,魏老是绿叶,晓辉是红花。”

见学生满脸的崇敬,我一改先前的喜悦与得意,很严肃地告诉他们:“那张照片并非现场发言时所拍,而是会前和几个老师闹着玩互拍的,看起来就像在现场做报告……”

“啊?”“这样的呀?”学生惊愕了,教室里再次炸开了锅。

“我并不是一个虚荣的人,却在不经意间做了一件虚荣的事。”我继续剖析自己。“其实我的初衷,只是想逗朋友们开心一笑。以前,我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晒与马云一起开会的照片,也有人晒与奥巴马碰杯的照片,但那些一看就知道是PS的,不过是和大家开玩笑。我晒出这两张照片,也想博朋友们一笑,没想到无论是同事、朋友,还是亲人、老同学,都以为我真的做了报告……”

我的话吸引了大家,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同学们,这是一個信息时代,我们经常会接触微信、QQ、贴吧、微博等,我的‘朋友圈风波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发呢?”

“发信息前要斟酌一下是否会引起别人的误会。”雨欣说。

“有些信息具有欺骗性,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 睿思接过话头。

“生活中,我们不要一听到或看到某个消息就随意传播。”璐鑫若有所悟。

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总结了3条原则——勿轻言,勿轻信,勿轻传。我将这9个字写在黑板上,并让孩子们放声齐读了3遍。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围初中)

点评:

互联网时代,我们怎样看待各种信息?“晒朋友圈”这样的日常举动也能彰显一个人的素养。李老师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总结了网络生活的重要原则。文章短小精悍,发人深省。“三勿”的要求简明扼要,掷地有声。(丁如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